把校本研训还给教师

2019-09-10 23:48蔡建良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问题导向

蔡建良

摘要:校本研训是教师实现岗位成长最好的载体。学校管理者应把开展校本培训的权利还给教师,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校本研训活动中来,强化他们的研训意识,让他们成为研训活动的主角。

关键词:校本研训;教师主体;问题导向;考核评价

一、案例描述

案例1:组级教研,你热我不热。

学校中高年级数学教研组举行校本教学研讨活动,由三年级杭老师执教一节数学研讨课。教学管理处已经提前将相关研训的活动安排表公布在学校校园网上,并用公告方式张贴在学校公告栏中。可到杭老师上课时,7位教研组成员只到了3位。

案例2:校级研训,你急我不急。

学校为了提升学科教学质量,针对六年级数学全市质量调研整体成绩落后的现状,专门邀请市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到学校进行专题报告,要求学校全体数学老师一起参与学习培训。部分数学老师认为这是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与我没有多大关系,表现得无所谓。学校一至六年级数学老师共18位,但能到场的只有14位,其中有些老师中途还找借口先行离开。

二、案例分析

两个案例中,组织者及管理团队都有安排,都表现了应该有的担当,但总有一些老师找借口不参与,组织者辛苦了,用心了,但没有达到预期。出现这些现象,管理上肯定有问题。具体分析,原因有四:一是校本研训活动策划上有问题。学校平时类似的研训活动未能有效设计,都是例行公事,组织者本身存在完成任务、走过场的现象。二是校本研训活动组织上有问题。重资料积累,重活动开展,轻实际成效,导致研训活动教师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在教师心目中研训活动是管理团队、学科精英的事,自己只是观众、配角,校本研训失去了应有的光环。三是校本研训活动质量上有问题,对这些老师没有吸引;校本研训没有针对性,不能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四是校本研训活动评价上有问题。对于教师参与校本研训的态度、能力和效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做得好与做得不好几乎一个样,最终导致校本研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

三、案例反思

(一)校本研训,教师主体是前提

学校每学期有校本研训工作计划,每月每周有研训活动,但许多研训的内容多为上级教研部门任务或项目的分解,或是学校领导的顶层设计,忽视了教师的实际需求,缺少指向教学实践的、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研训,研训活动未能很好地接一线教师的地气;有些顶层设计的研训活动过于拔高要求,请一些教育教学专家到场,对全体教師进行集中讲座培训,专家讲座的内容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使校本研训成了“专家指导、领导指示、教师接受”的上传下达。种种原因,直接导致教师在校本研训中成了配角。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教师走向主角的正位呢?把权利还给教师,我们要做好“三让”:

1.让教师组织,即让一线教师、学科教育研组自己设计学科研训活动。学校管理者退居二线,只做组织服务工作,同时做好观察、评价、引导工作。

2.让教师选择,即学校通过校本研训活动问卷调查,给教师选择的机会,而不只是一味地要求服从与接受。设计问卷调查表,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研训活动时间安排。让全体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确定研训主题。学校方面罗列的十大主题:班主任管理、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研究、片段教学、论文写作、评课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家校沟通、师生心理健康、其他(自主选择)问卷调查,是比较大的,我们更关注更看重老师们自主确立提出的相关课题,越小越好。问卷调查一是让老师们真正参与到校本研训活动中来,强化他们的研训意识,让他们成为研训活动的主角。

3.让教师思考,即将回顾与反思列为研训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求研训活动的组织者,在每次研训活动结束后,要详细撰写研训活动简报。简报内容必须包括三个方面:基本情况、研训主题、主要观点和主要方法。我们要求参与研训活动的老师,在每次研训活动结束后,撰写反思心得。反思心得主要包括:个人想法和观点,自己的进步与收获。学校通过关注简报和反思心得的撰写,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主体意识,同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考能力,切实提高研训效果。

(二)校本研训,问题导向是核心

学校开展的一切校本研训活动,其出发点是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提升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落脚点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了让校本研训更实用,更实效,我们学校倡导开展“小策略项目”研训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包括艺术学科教师,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一些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并能在个人或学科教研组中开展自主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来说,我们有三个基本要求:

1.发现并提炼共性问题。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能进行筛选和提炼,形成自己或年级组的研训专题。

2.研讨并尝试有效的方法。共性问题要解决,需要大家一起来思考,一起来解决。方法很多,如何选择,大家一起来判断与选择,一起去实验,去尝试。出现冲突就开专题会讨论,有初步设想或创新型做法就开论证会研讨,有阶段性经验或成果就开现场会展示。

3.合作并撰写教学案例。问题解决了要总结与推广,没有解决要反思与调整。每一份用心都应该记录,每一位教师都不能忽视,每一次尝试都值得期待。我们以年级为单位,以问题项目为纽带进行共同研究,哪怕是有核心教师的学科组,最后教学案例也应该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如我们一年级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 发现一年级孩子对书本的保护意识不强,到学期中途,许多书本已经破损严重,面目全非。从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视角,我们提出“如何让学生养成保护书本的习惯?”这一专题。问题虽小,但意义重大。一年级的几位班主任就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共同寻找相关解决方法。他们开小型研讨会,邀请德育主任与蹲点行政一起参与,邀请课任老师参与,进行头脑风暴,形成解决问题的“武功秘籍”。一年级各班各自从方法库里选取一法或多法进行尝试,平时及时交流问题解决情况,寻求最优的方法。这一学期,一年级组主动提出召开了全体家长会,就此问题的解决争取家长的支持;这一学期,一年级创新地提出要开展“我与书本交朋友”的养成教育活动,并在六一节期间特设了“小小爱书人”的奖项进行表彰;这一学期,一年级有关保护书本的很多做法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周前会点赞,被身边的同事接受,开始向二年级,向中高年级拓展。

(三)校本研训,考核评价是关键

成长应该是教师的一种需要。校本研训应该是教师实现岗位成长最好的载体。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服务、管理。如果学校领导既是教练,又是裁判,偶尔还要上场当当金牌运动员,教师们当然不会领情,“一头热”也就成为必然。

我们倡导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要求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提升。我们也从本次教育局“县管校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表”中得到启发,一项工作的开展,如果没有有效的考核评价,要想做好是不可能的。虽然原来我们学校的工作绩效考核中也有对校本研训活动的考核要求,但由于要求不明,可操作性不强,加上考核过程不严谨,考核工作也是表面文章,未能真正触及校本研训的本质。所以从本年度开始,我们将明确对校本研训工作量化考评,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考核:一是研训态度,二是研训能力,三是研训成效。其中研训能力的考评,主要看教师能否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现有价值的教育教学问题,并能通过自己或学科组的研训寻找到解决此问题的策略。研训成效则主要看老师们撰写的研训案例,一改传统的对研究论文的考评。通过对量化表的制订,明确强化研训考核要求,让研训考核与教师绩效挂钩,让校本研训真正落地生根,真正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最终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问题导向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考核评价机制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问题导向的小学数学自能学习初探
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