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兰
摘要:小学是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题目所带来的理性之美,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练习设计
小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开始摒弃“填鸭式”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思维,从思维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在启蒙阶段学会更多的知识技能,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人。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自身所拥有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社会发展的基本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实际案例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其体会理性思维的美感所在。
二、从数量、空间、数据到知识技能
数学不同于其他科目,它的魅力在于蕴含其中的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搞题海战术,更需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自我思考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应当担任的角色是开拓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自我联想、自我解读的能力,让他们从小就形成创新意识,这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案例】“最小公倍数”的教学。
在学习最小公倍数之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上一些数字,如2、12、18、24,让学生探索数字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白了“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下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示一道关于分糖果的应用题:一堆糖果,分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如果男女生一起分,每个人可分6个;如果只分给男生,每个人可分10个;如果只分给女生,每个人可以分几个?要求学生运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出结果。当教学活动完成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该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此时,学生A举手,说可以把这道题目转化为一项工程:甲乙合做要6天完成,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乙队独做要几天完成?学生A的转化,就是改变了基本的思维方向,把知识点进行迁移,探索解答方法。通过这道最小公倍数应用题的解答,学生积极寻求多个知识点的联系,培养了创新思维。为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使用更多的方法去探索更多的内容。我们应对学生的一些想象或者抽象思维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地肯定或者一味地否定,要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
三、从分析到推理,提供多维度的思想方法
当下的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都趋于“懒得动脑”的状态。这种现状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很大的阻碍。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启发学生进行推理的时候。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多花时间开导学生,切不可让学生形成一种固定思维。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更要让学生学会理性思维方式。
【案例】“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习两位数乘法的时候,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但是现在,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而且还要让其发掘数与数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示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16,并让学生进行解答。没过一会儿,学生算出了正确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设问:通过这几道题的解答,你能发现什么?教室的氛围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A认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字的个位数都是6,积的个位数也都是6。学生B通过这道题的解答,发现了“只要乘法算式中每个数的个位数是6,那么积的个位数一定也是6”。学生C发现“乘法算式中每个乘数个位数是5、1时,积的个位数字也是5、1”,等等。
分析是指根据现有的数据进行推理,得出一系列新的数据的理性思考过程。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每个因数的个位数是6,积的个位数也是6”的规律,这已经是一种创新的认识。而学生联想到“个位数是5、1时,积的个位数也是5、1”,更是实现了创新的运用。可见,联想是实现思维创新的方法之一,而分析则让联想有了理性的支持。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联想的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其分析能力。
四、发掘科学价值,从教学美到科学美
很多时候,学生由于解题频频失败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死板的科目。其实不然,当学生发现了数学的奥秘以后,就会发现这是一门神奇、有趣、富有美感的科目。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尤其是要改变死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方式的引导下,体会到数学的科学之美。
【案例】“角的认识”的教学。
在开始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教师会先引导学生去观察实物模型,如桌子的角、张开的剪刀、三角板、五角星、扇子形成的角等。通过对这些实物的观察,学生注意到它们的共同点——角。接着,教师再通过具体实物的演示,如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然后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且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自己亲手体会、演示,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阐释角的概念,并为之后要学习的平角、周角做准备。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不成熟,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去引导他们,尤其是让学生学会体验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的这个过程。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師应重点进行概念、定律、法则等形成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这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加之面对的是小学生,教师更要注意教学方式的改良,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再有目的、有手段地去引导、启发他们体会数学的美感所在。感性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美到科学美的转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核心素养,更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更多的知识技能,使他们体会数学的理性之美。
参考文献:
[1]赵娜.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16(11).
[2]张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8(7) .
[3]黄召国.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
[4]黄芳.让空间观念由“直观”慢慢生长[J].小学数学教育, 2018(11).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