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平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语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们更熟练地运用自己的母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尚小,对某些语文知识的把控力度不够,且知识面还未达到理想高度,很难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学习的过程会显得有点艰难。但是如果这时候学生们拥有帮手,那么他们就能共同解决问题。所以这时候合作的重要性就直接凸显出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一起来探讨某一问题可以看到问题的多面性,也能让当前解决问题的效率直接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意识;培养
一、班级分组,养成合作习惯
其实学生没有合作意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是各做各的,教师也经常强调独立完成,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不会产生和别人合作的想法,这也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独立解决问题。那么首先为了改变学生的习惯,教师可以先下手为强,也就是说,在综合评估班级学生个体状况后来为其分组,为培养合作意识奠定前提条件。而在分组过程中,教师经过了慎重考量,确保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产生实际性帮助,且整个班级各个小组之间不分伯仲,就看哪个小组更能凝聚到一起,集众人之力量。
二、教师引导,布置合作任务
如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本节课函待学习的内容,抛砖引玉,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顺势探寻,但前提条件是要以小组为单位,凝聚众人思想,在讨论完成之后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经常为学生布置合作性任务。再如,小组之间为了检验对课文的掌握程度,某些精彩文章需要学生进行背诵,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抽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角色扮演,增强合作兴趣
当教师将学生按小组分好之后,就需要为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可以进行小组间的成员配合,展开友好互动。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举办一些角色扮演活动。在学习了某一课内容之后,让学生分角色进行阅读,那么小组成员间必须要相互配合,才能保证角色扮演顺利完成,教师要求学生带人感情,将自己当成主人公角色。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秦王、廉颇、蔺相如”等角色,让学生完整演绎出课文的内容,那么经过多次这样的活动,学生对于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充满了兴趣,渐渐形成习惯。同时在一次次的互动之中,也让学生之间逐渐建立起信任感。一旦教师再布置合作项目,同学们会积极参与。
四、小组对抗,强化合作意识
针对某些学生没有合作意识,很难与别人进行合作的状况,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小组对抗的活动,让小组成员团结合作,一致对外。例如,教师以小组为单位,举行成语接龙游戏,各小组之间进行pk,看哪一个小组可以斩获胜果。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于输者组和赢者组也要提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让学生认真对待。那么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为了获得奖品、避免惩罚,他们必须要团结合作、集思广益,保证自己小组顺利完成接龙。而且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如果单单以个人来比赛,那么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将不具备任何优势,但是通过小组合作,汇集了多人的智慧,可以让成语接龙顺利进行下去,而在这样的环节之中,可以强化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五、结语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教师有设计教学内容的自由,他们可以以学生为主,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合作完成,在尝试过多次的合作任务之后,学生的合作意识会不自觉增强。而且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时,一定要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其自愿参与到合作的过程之中。
(责编 杨菲)
参考文献:
[1]張桂琴,陈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J].中国教师,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