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9-09-10 04:00陈榕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核心素養初中历史教学培养

陈榕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关注传授基本史学知识时代已经过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被重视起来。本文就是针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培养 核心素養

【中图分类号】G 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1-0078-02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唯物史观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却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要关注并采用有效的措施落实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运用点线结合,培养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指的是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我们知道,时空是构建历史的前提,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理条件。历史学科的知识也是在历史时空基础上构建而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阶段,我认为最简易且实效的方法是运用点线结合,将历史事物从零星的点串成有条理的线,再通过绘制时间轴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搭建历史时空框架。通过设计绘制时间轴,不但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现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同一时期不同空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理解事件的始末。比如,在复习国内外的改革专题时,学生经常无法理解国际因素对中国戊戌变法的影响,若将日本的明治维新时间与戊戌变法放在一个时间轴上,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心开意解。再比如,在学习“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来建立时空观念,使学生对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外交成就有更好的把握。另外,教师还可以合理的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图示等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地图使学生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可以画示意图来展现辽宋西夏的并立。将历史发展的脉络理清,弄清楚时代发展的演变过程,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意识,切实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2.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指的是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这一素养体现为学生能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能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地分析与评价能力。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解为主,有的教

师甚至会按照教材中的内容照本宣科,使得历史课堂缺少活力,学生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打造更加具有开放性的历史课堂。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视觉上和听觉上获得双重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比如,在学习“改革开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同一个街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以此为证据论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使学生轻松地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不是枯燥地呈现结论。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组织辩论赛,使不同的思维产生碰撞,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针对秦始皇的功过展开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合理的运用历史史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3.教师有效引导,培养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指的是要根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实进行推理的论证。其素养体现为学生可以辨析史料,并运用史料重现历实的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越来越差。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指导他们掌握正确学习历史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历史学科的规律。比如,在学习“秦王朝扫六合”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自主收集与秦始皇有关的资料,并且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培养论从史出的思辩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具体时间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高效性。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教师的指导。所以我们要积极去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真伪、判明史料价值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日本方面的歪曲历史的一面再结合相关的新闻报道和老兵回忆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关注史料,学会从多渠道获取、辩证史料方法,培养学生的应有的历史判断能力。切实提升自身的史料实证素养。

4.挖掘教学素材,培养家国情怀

我们知道任何的历史阐释都蕴藏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培养家国情怀是指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中教学中的家国情怀主要包括弘扬传统文化、强调民族认同感、突出国家主权意识、突出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和爱国的责任担当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学素材,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教材中具有家国情怀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比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时,可以组织讲故事比赛,让大家收集并分享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相关资料,体会他们身上散发的爱国爱党,勇于奉献的精神。也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喜欢模仿,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切实体会历史情境。比如,在学习“西安事变”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仿张学良和杨虎城是如何劝说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而一致抗日的,通过亲身体会感受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4.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指的是对所认识到史实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考察,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题海战术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然而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就算会取得较高的考试分数也无法培养他们必要的历史唯物史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陈旧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比如,通过对商鞅变法原因和意义的探讨,培养学生树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学习,体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原理。再比如,通过分析对比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及至长征的胜利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历史原因,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亦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唯物史观的历史学科素养。通过以上教学手段的变法,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思辨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唯物史观。

5.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课改深入,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加强,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已刻不容缓。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潜心挖掘教学素材,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传授他们正确学习历史的方法,体会历史学习中的乐趣,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广耀.以教学重构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高中历史“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5):9-11

[2]张兆金.在问题解决中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5):50-53

[3]林奕晶.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68+70

[4]周伯泉.培養爱国品质,塑造民族精神——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42

[5]奚志敏.加强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赜[J].成才之路,2018(22):95

猜你喜欢
核心素養初中历史教学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多元目标的实施
历史与社会向更深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复习策略
精致数学概念设计,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