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视野下初中英语阅读课的多元化输出方式探究

2019-09-10 07:22夏黎航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阅读课堂多元化

夏黎航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英语阅读教学应以语篇为单位,通过渗透语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引导学生有效获取和传达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提升语用能力。综合视野下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应处理好信息获取和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通过多元化的输出方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课堂;输出方式;多元化

现阶段译林版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一般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授课过程往往分为三个阶段:读前、读中和读后。读前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和词汇教授;读中依托文本进行信息的输入;读后是教师借助文本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第二课时,教师讲授语言点并辅以句式练习,要求学生掌握文本话题的表达方式。大量的语言输入,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偏重语言输入,而忽略学生的语言输出,错失提高学生语言准确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单一的句法练习不能帮助教师在输出检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也不能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反馈的机会。

针对综合视野下的阅读课堂,有学者提出,阅读教学要特别注意基于话题内容展开教学,要呈现话题语言,进而拓展学生的表达能力,特别要以促进语言输出为指向的语言知识的语境化运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语篇学习也提出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篇知识有效获取和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达到运用语言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目的[2]。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阅读文本的分析和转化,创造输出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笔者将依托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以七年级下册Unit 4 Reading为例,详细阐述英语教师如何利用多元化的输出环节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基于单元话题的表达能力。

一、重视阅读输出,促进语言习得

1.Swain的可得性输出假说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语言输入假说,强调语言习得过程中可理解性输入的必要性。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语言学家Swain针对语言输入假说进行批判和补充,提出语言输出假说。Swain认为语言的输出和产出,能够提升语言的流利程度,促进语言的习得。输入和输出两种假说其实互为补充。因为只有充足的可理解性输入,才能更好地输出;因为只有通过使用所学语言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表达能力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差距,从而更注意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同时,有了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才能为下一步的语言习得提供可理解性输入素材,促进学习者快速习得语言。目的语的输出能帮助学习者注意到介语的缺陷,又能够激活其内在对目的语的认知过程,从而促进语言习得[3]。

2.分析语篇,创设输出训练

初中英语阅读课是单元课题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第一篇长语篇。教师应做好篇章分析,基于话题语言输入,增设多种输出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阅读课堂的教学目标不应仅仅限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应注重通过阅读语篇的大量输入和输出训练,提升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基于本单元话题,熟悉地使用单元话题语言的表达方式。

3.口头与书面语篇输出

《新课标》指出,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包括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它们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口头语篇根据形式可以分为问答、复述和讨论。书面语篇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句式填空和篇章写作。初期的语言输出练习可以是学生喜欢的任何形式或感兴趣的任何内容,只要能输出就应给予鼓励[4]。

二、分析教材与学情,把握教学目标

1.教材与学情分析

英语译林版七年级下册Unit 4涉及人与社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主题;阅读课“A trip to the zoo”内容涉及《新课标》中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两大主题语境。

为做好输出环节,教师应当辅以较为完善的输入,分析好文本结构和具体信息。本文为总分总结构,首段介绍动物园的基本信息,第二至五自然段介绍动物园中的动物,总结段表述作者参观动物园的感受。文章结构清晰,句式表达方式多样。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此学年段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已经掌握了简单的英文句式,能够进行简单的句式仿写、填空,具备在文本中查找信息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强调,要发展学生的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局限在理解文章内容上,要着眼于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会用英语描述地图上固定地点的方向、学习指路语句,也要求学生知晓动物的名称、习性和特征,并能够恰当地使用所学语言介绍动物园。

三、设计多样化输出,满足多层需求

常见的输出方式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为了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参与输出活动,教师应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输出表达方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输入,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多样化口头表达输出

(1)课文信息问答

课文信息问答是在课前足量词汇输入的基础上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一次检测,与书本B部分判断、填空题的不同在于,学生需要用完整的句子回答教师的提问,这是对文本信息的复习和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阅读第三自然段后,笔者就段落细节内容提问学生,如摘取鳥和猴子的生活习性和特征,以特殊疑问句的形式提问,让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复习文本内容,加深对鸟和猴子特点的记忆。

Q1:What can birds do when they sing? (They can make beautiful sounds.)

Q2:How do monkeys make people laugh?(They jump around.)

教师在设计此环节的过程中要注重选取文本的细节信息,尤其要基于本单元话题的表达方式来设计问题。

(2)参考信息复述

在常见的复述活动中,教师应适当给学生提供参考信息。常见的参考信息有图片、关键词等。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动物园中的动物进行基本介绍,趣味性强,图片资源较为丰富。笔者选取文章中出现的动物的图片,绘制一幅地图,并在地图上选取地点展示不同的动物图片。首先邀请学生尝试依照图片按行文顺序回忆每一种动物居住的场所名称及地理位置。在熟悉地图的基础上,让学生描述每一种动物的外表特征和习性。学生通过描述地图信息,成功回顾文章内容,对文章细节信息和语句表达方式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单一的句式描述地理位置。如“The lions are north of pandas. The birds are south of the monkeys.”,遇到这类情况,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反馈,给学生提供多样的表达方式让其选择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句式结构的记忆。

(3)讨论主题内容

阅读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基于话题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复述环节过后,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话题,引导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开展话题讨论。话题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给学生提供单元主题语境中表达的机会。学生通过训练语用能力,学会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讨论相关主题。讨论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回顾课文信息和个人再创作两种方式。

回顾课文信息类讨论可以由教师设计学生对话框架,让学生根据课文信息完善对话。在本课中,笔者让学生两人一组,通过互问互答的方式,回忆地图方位的表达方式和动物居所的英文名称。

A:Excuse me,where is…house?

B:Its…of the…

A: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B:Of course…

回顾课文信息的讨论方式并不复杂,既能让学生回顾文章内容,训练新学的句式,也能为学生尤其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提供参与课堂表达的机会。个人再创作类讨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或亲身体验,在单元主题下畅所欲言。在本课的讨论环节中,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一是“Which animal do you want to visit in the zoo? Why?”。学生在表达自己最想参观的动物及原因的过程中,既能回顾动物的外貌、习性和特征,也增加了过往所习得语言知识的补充描述。问题二是“What other animals can you see in a zoo?”,引导学生回顾原有知识中熟悉的动物名称和习性,为接下来的导游词写作提供精彩素材。

2.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输出方式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句式填空和语篇写作。两者难易程度递增。

(1)句式填空

教师在语篇分析的過程中,可以找准表达话题的相关句式,通过句式填空检测学生对基本句式的掌握程度。本文的基本句式包括两类,分别是指路语言和动物信息。

为了训练指路语言,笔者在投影上展示一幅校园周边环境的图片,并给出句式,如“On the____of____is the____.To the____of____is the____.”。学生通过句子仿写,逐渐熟悉指路语言的表达方式。为了训练学生描述动物相关信息的语言,笔者在投影仪上展示动物的图片,并给出句式,如“____often____when they____.”。学生通过句子仿写,熟悉较为复杂的描述动物基本信息的语句。

(2)语篇写作

语篇写作难度相对句式填空较高,不仅要求学生熟悉本单元话题的基本句式,更对学生的语篇框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检测。高难度的输出练习,有利于学生形成语篇意识,对本单元话题形成深刻理解。

笔者在本课最后一个环节邀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动物园。笔者展示了一幅简易地图,包含东南西北四种方位,并提供学生可选的动物种类(如图1)。由于个别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课堂上,笔者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写作。

依据Swain的输出假说理论和《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多元化的输出环节,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表达方式。通过训练学生回答、复述和讨论的能力以及句式和篇章的写作能力,学生加深了对单元话题的印象和理解,既提升了说写能力,也提高了单元目标语言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钱立娟.基于输出驱动的英语阅读课任务型教学模式探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5(2):144-145.

[4]王玉萍.说、写活动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输出[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6):85-86.

猜你喜欢
阅读课堂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
五年级自主探究型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