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

2019-09-10 07:17沈赛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5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沈赛

【摘要】  语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语言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借语言工具对学生传承文化的过程。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教学更是学生从文化精髓中汲取养分的重要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向学生传递文化元素,这是教育教学工作应当承担的责任,更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升学生文化涵养的重要方式。对此,本文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措施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教学措施。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5-012-01

一、细节辨析,拓展传统文化中文化认知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集文化涵养与文化魅力于一身,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资源更是提升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魅力感知的重要资源,也是帮助学生体验感知我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需要立足于古诗词本身,并通过资源挖掘、背景渗透、认知拓展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拓展中丰富文化认知、提升文化涵养。例如,在《天净沙秋思》这一首古诗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从古诗词中了解其中的丰富意境,感知这首凄凉悲苦的古诗中的文化气息,教师可以立足于古诗文本对学生进行内涵的拓展。在古诗中,“藤”枯本身是一种萧索的意象,“树”老则在这种萧索的景象中增添了几分悲凉;“昏鸦”中的乌鸦本身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被看作是一种不祥的动物,在这种环境中更是增强了悲凉的气氛。此外,第二句中的“桥”多有通行、跨越的含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也喜欢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看作是阻隔道路的河水,而把到达彼岸的愿望具象化成桥。文章中仅前两句,就应用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典型的营造悲凉氛围的景象呈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作者对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含蓄地传达给了读者。在这仅有的二十八字中,立足于古诗字面含义本身,就能让我国文人墨客常用的文化元素呈现了出来,并将古诗词创作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体现无疑。对此,教师在本文教学中,可以立足于文本并引导学生进行细节辨析,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认知,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

二、品味赏析,渗透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

在选录入教材中的古诗词文本中,诗人美好的情感和积极的愿景都是能折射出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种精神文化更是古诗词教学中的精髓,也是培养学生积极文化认知、深刻文化涵养的重要资源。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古诗词的品味和赏析,让学生在鉴赏赏析的过程中,学会从古诗中感知其韵味、品味其人文精神。例如,在《过零丁洋》这一首古诗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体验诗人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愿为国家的赴死的伟大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品味赏析,从中感知诗人的美好情感。例如,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一句古诗中,诗人将自己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和国家正在面临的破裂和分解的危急境遇联系起来,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的痛心、惋惜。为帮助学生品味感知诗人的这种悲痛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向学生拓展资源、渗透背景,以辅助学生赏析、理解、感知。教师向学生拓展古诗词的更多的文化资源背景: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他毅然临危受命,但是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他被敌人活捉。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通过如上教学资源的渗透和拓展,教师感知诗人文天祥的崇高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精神。

三、创设情境,传递传统文化中文化美感

古诗词的最大魅力体现在古诗词的意境和意象上。在创作上,古诗词通过平仄押韵的形式,让读者读起来便朗朗上口,从感官上便能体验到古诗词的韵律美感;而在内容上,诗人多是通过古诗词中景物的描写勾勒出相应的意境和意象,读者在阅读时将会通过思维的加工、想象的演绎,释放出古诗词品味赏析的更多空间,给古诗词阅读提供更多的美感感知条件,这让古诗词的文化涵养和文化精神尽显,文化美感在学生深刻理解后油然而生。但是,由于经历了时代和語言文化的变迁,古诗词中的字词含义与当前的白话文相去甚远,并且学生在当代的审美观与古诗词中的审美观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为不少学生赏析文化美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便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感知体验。例如,在《渔家傲》这一首古诗教学中,诗文中边塞的寒苦通过诗人的寥寥数语便勾勒了出来。但是,由于学生现象力有限,学生对古诗词中意境的审美感知力有限,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提供一定直观教学资源辅助学生理解,以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教学资源、呈现与本文中描写意境相近的中国画或直观图片资源,辅助学生感知,让学生在直观图片资源的辅助下,品味古诗词中的寒凉意境,从意境中演绎出更多、更加浓厚的情感。

总结

古诗词教学中的文化元素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更是培养学生积极文化素养和传统美德的重要资源载体。在古诗文的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传递文化元素可以通过细节辨析、品味赏析和情境创设等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效提升文化涵养,提高审美情趣,从古诗文学习中感知文化、鉴赏文化,传承文化。

[ 参  考  文  献 ]

[1]吴敬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1):46-48.

[2]许灵燕.感受诗词文化,优化诗词教学[J].学周刊,2018(14):97-98.

[3]毛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J].学周刊,2017(07):39-40.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