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06:34宋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7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宋新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富于语文味的语文实践。课本剧是一项极具语文味的语文实践,开展课本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介绍了课本剧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即编写课本剧提升写作水平、朗读[]课本剧强化朗读技能、演绎课本剧培养理解思维、探讨课本剧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鉴于课本剧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本文认为课本剧活动是一项有价值的语文实践,值得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和推广。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课本剧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富于语文味的语文实践。而课本剧正是一项极具语文味的语文实践,组织开展课本剧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显然,课本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把教学目标落实到实践活动中来,利用课本剧活动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明确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一、编写课本剧提升写作水平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作为阅读文本,并不适合直接作为剧本进行演绎。课文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如创设剧本情境、明确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等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课文的主旨内容,满足舞台演绎的需要。

课本剧的编写是课本剧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课本剧编写之前,学生需要反复阅读课文,在捕捉文本细节,体会角色特点的同时,还要揣摩文本深意,深化文本理解。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学生执笔编写课本剧,完整叙述故事内容,努力塑造立体形象的角色。

当然,部分课文在编写课本剧的时候,还可以进行创编、续编,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它讲述了一间老屋与一只小猫、一只老母鸡和一只小蜘蛛之间的故事。每当老屋准备倒下的时候,小动物们便依次出现,向老屋请求帮助,希望老屋不要倒下,老屋一一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一直没有倒下。该文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积极地创编故事,想一想中途还可能出现哪些求助的小动物呢?它们和老屋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此外,课文结尾写小蜘蛛给老屋讲故事,那课文应该如何结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给课文续编结局。

实际上,将课文编写成课本剧的过程是教师对学生展开的一项写作训练,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朗读课本剧强化朗读技能

课本剧编写完成后,学生并不需要立即到舞台排练与演绎。在此之前,教师应先组织开展“朗读剧场”,即学生分配各自的角色,朗读相应的角色对话。

这种“朗读剧场”既不需要像正式的舞台演员一样,将服饰和道具配备齐全,也与平常语文课堂上的课文朗读大不相同。它需要学生进行准确的角色定位,融入角色细致入微的情绪,拿捏角色的想法和感受,然后运用声音、表情、动作等视觉与听觉手段,将角色对话的韵味朗读出来。

例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课文《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国王橱柜里有一只铁罐,它自视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因此,铁罐常常奚落陶罐。但是,随着时光流逝,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宝,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要想读好并不简单,这需要学生抓住提示语来朗读,如,“恼怒”“骄傲”等词语,它们提示学生关注角色动作、神态表情、说话语气。若想准确地将陶罐的谦虚克制、铁罐的傲慢轻蔑表现出来,学生需要将角色的神态、动作、语气带入到对话朗读中来。

通过“朗读剧场”的训练,学生既能强化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的运用,也能意识到角色动作、神态表情、说话语气对朗读效果的重要影响,促使学生的朗读水平逐步提升。

三、演绎课本剧培养理解思维

代入角色、演绎故事是课本剧活动的重头戏,它的难度系数比较高。无论是场景再现,还是角色扮演,都要求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品析课文。例如,场景再现需要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搜集文中描述故事发生的场面的片断;而角色扮演则需要学生再现角色风采。对于要演绎的角色,学生要学会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不断地揣摩和品味角色的言行举止,深入理解角色一言一行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做到与角色共情、共鸣,实现角色与演员的高度融合、合二为一。

例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课文《蜘蛛开店》,这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小蜘蛛因寂寞、无聊而打算开店。本来开纺织店能发挥它的长处,但它却因为害怕困难而屡次选择逃避,因此,它开了三次店,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学生在上台演绎之前,应先认真品析课文中小蜘蛛的言行举止,了解小蜘蛛多次半途而废的开店经历,准确地理解小蜘蛛畏惧困难、无法坚持到底的性格特点;接着,选择符合角色特点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演绎该剧。

在仔细研读角色特点和故事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思维已经逐渐培养了起来,而他们准确地理解为传神的表演做足铺垫,舞台呈现的观赏效果必定精彩无比。

四、探讨课本剧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本剧活动在编写、朗读、演绎环节结束后,后期还需要师生共同沉淀思想,探讨所得。这时候,组织开展一场便于师生探讨的座谈会显得极其有必要。

座谈会是一种自由畅谈、交互分享的学习模式,它让学生有机会将课本剧活动期间体验到的生活,以及活动期间进行的深度思考外化成言语,进而与同学、老师一起分享心得和感受。实际上,此类活动强调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均等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心中的疑惑,请同学和老师帮忙解疑答惑,也可以表达个性化的见解,畅所欲言。以上情况都有助于学生整理归纳自己的观点,同时听取学习他人的看法。如此,全班围绕着共同的主题,组成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探讨,观点可以延伸至课外的实际生活和常见的社会问题。

当然,不同的学生持有的观点不同,课堂上可能会出现针锋相对的情形,但多元思维碰撞的火花,往往更有利于全面地落实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这两篇课文具有深刻的寓意,编演成课本剧之后,师生可以一同观赏,然后通过座谈会畅谈剧终的感悟和心得,说一说从中明白到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时,教师无需用大道理“轰炸”学生,只需利用课本剧引导学生认识角色、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便可以唤醒学生内心的感触与认知,点燃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欲望。

一场探讨课本剧的座谈会结束后,想必学生会意犹未尽,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梳理和总结整场座谈会所探讨的内容,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书面的形式烙印心中。

五、结语

新时代的教育需要创新型的教学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展探究体验型的学习,并为之创设条件、营造氛围。实质上,课本剧活动是创设情境,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深入理解课文,通过编写、朗读、演绎和探讨四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拘泥于严格的戏剧术语或形式,而应变换戏法,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设计,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激情,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与碰撞。

在日常的語文课堂上,如果学生们有机会经历这一系列的训练,接受由写到读、由读到演、再由演到说的锻炼,那么他们的理解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表演写作能力必将不断提高,因此,不得不说,课本剧活动是一项极有价值的语文实践,值得各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魏玮.浅析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6(16).

[2]张凌云.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华少年,2018(23).

[3]祖国荣.用课本剧让小学语文教学轻松起来[J].课外语文,2017(04).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