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莲
摘要:“有效引导”策略是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情况,通过创设有效的环境、情境、问题等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有效引导”策略,能够更好的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其次探讨了“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有效引导”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有效引导”策略;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学好小学数学可以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引导”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通过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1.“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有效引导”策略更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与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能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效引导”教学策略的应用,实现了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提升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能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有效引导”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设置疑问,“有效引导”小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课前预习对于课堂听课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但也是所有小学生往往最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许多小学生没有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意义,不知道怎么进行预习。通过课前预习,不仅能够使小学生提前了解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知识内容,同时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因为小学生缺乏足够的预习经验,因此需要教师来对小学生预习进行有效的引导。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前预习之前针对课堂重点知识内容来为小学生布置出几道难度比较适宜的预习题目,让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注重解决预习题目,这样小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思路就会更加明确,同时对于后续深入学习也有一定助益[1]。
例如,在进行“四则运算”教学时,为使小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针对课堂重点内容来布置如下题目:①4+2×3=?②(4+2)×3=?通过两个不同的运算题目引导小学生对混合运算教学知识点有所了解。小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在书中相关内容中进行查找,从而发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所不同。通过合理设置疑问,能够指引小学生进行预习,激发小学生对于课前预习的主动性,让小学生在预习时对知识内容有全面的了解,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小学生慢慢学会并习惯自我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有效引导”小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由于数学学科较为枯燥乏味,导致很多小学生都不愿意学习数学,这一点是造成小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最主要原因。因此,为能够让小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针对小学生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趣味游戏,将一些趣味游戏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在游戏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氛围,使小学生积极加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实现“有效引导”的作用[2]。
例如,在进行“小学运算”教学时,复杂的数学计算必然会让小学生感觉到枯燥,这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游戏让教学变得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比赛的方式,分好组,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题,不同难度的题对应不同得分,以用时最短的小组为获胜组并给予一定奖励。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一些小游戏,能够有效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增强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利用课件进行总结,“有效引导”小学生课后复习
在课堂教学后,能否有效地总结新内容也是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很难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意识到课后总结的重要意义,因此小学生就会很难去主动总结所学的内容,这很容易造成小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存在歧义[3]。
因此,为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形式,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所讲知识点进行总结。通过图片和文字的表现形式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此外,教师在教学后可以通过布置课后总结作业引导小学生做好课后总结工作。教师通过“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更好的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4)发现错误,“有效引导”学生改正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初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教师所讲内容以及提出的问题反应速度较慢,出现错误答案的次数逐渐增多,此时,有一些教师对于学生出现错误答案无法理解,甚至会出现在课堂中直接批评学生,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不难看出,这样的教学模式只会促使适得其反的效果的产生。小学是小学生好奇心较强的阶段,若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批评,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因此,教师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应当换位思考,同时总结和反思自身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授课过程中是否存在并未讲重要知识点讲解清楚。在教师反思过程中,不仅能够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能够了解学生对于哪些知识点还存在不理解的情况。当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错误时,教师应采取缓和态度,鼓励学生改正错误,避免学生产生自卑感,同时对于学生存在错误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讲解,鼓励学生多思考,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4]。
例如,在教师让学生背记加法与乘法等的运算律期间,应叮嘱其不要心急,引导学生掌握乘法运算律中的窍门,避免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背诵。学生在背诵运算口诀的过程中,若出现错误,教师应当避免打断学生的话,待学生背诵完后指出学生背诵错误的内容,并引導学生对正确口诀加深记忆,了解运算口诀的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有效引导”学生提升自身应用能力
对于解决问题数学而言,其个性化、生动化的特征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在发现数学规律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对解题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将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模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5]。
教师可以由浅入深的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感受数学应用题中存在的规律。例如。刘老师为学校购买了5本故事书,总共花费了45元,每本故事书是多少钱呢?这时学生会列45*5=9(元)来进行作答,求出单价为9元。接着,可以再进行提问:刘老师还需要购买皮球,此时他还有40元,购买了5个皮球,每个皮球是多少钱呢?通过设计数学应用题,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应重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多角度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是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入手,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有效落实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沈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研究[J].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17(4).
[2]陈涵肃. “有效引导”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9):91-91.
[3]郭乐静. 浅谈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20):58-59.
[4]钱学锋.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小学生推理能力的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32):55-56.
[5]李林波. 小学数学归纳思想渗透的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