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2019-09-10 02:59陈晓萌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意义建构有效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陈晓萌

摘要: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里添加有效问题情景,就能更好地发挥出孩子们学习的主动、实践性以及创造力。从对数学的认知、全员参与的过程来引导鼓励学生觉且多样地认知数学的教学方式,数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快速、稳定地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意义建构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现状

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仍旧有很多教师在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这些老师基本是没有理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不过更多的数学老师理解了这个标准并且运用到了课堂以及教学中。

二、创设有效情景的问题

1.没有关注问题的趣味性

在数学中,大多数知识点都与一定的社会背景相关,在现实社会中学习才能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到启发,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去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才能使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获得适应所在的社会现状和往后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

2.没有对问题难度实施分层

随着学校对师资需求的变化,班级制度在做出巨大贡献之后隐隐暴露了其制度的先天不足。在班级制度下,尤其是人很多的大班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步变慢,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学不会的现状感受到了有力使不出的窘迫感。从而衍生出了分层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很快这种教学模式成为了目前最有力的解决方式。

2.1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现状以及学习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不同的群体并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传授,恰当的分层能使学生取得最有力的提高。

2.2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

分层教学的改革是在上海率先提出实验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十几年间分层教学制度的关注和重视正在日益加深。分层教学的主要模式分别是:

(1)班级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又叫做“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它保留以前的班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定下不同的目标用以不同辅导方式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2)“个别化”教学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就是优等生和特差生的特别对待。它主要是对突出的个别学生拟定特定的指导方案,这类学生每达到一个目标就自动进入下一个知识模块,从而使这些学生逐渐进入应有的状态,这样的教学能够有力的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速度。

(3)课堂上的分层互动

分层互动其实就是一种教学方案。这里所说的“分层”是一种隐性分层,开始前,教师要慢慢通过观察,以了解班内每个学生的现状,将学生分组,形成一个个小的学习群体。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形成和组员之间互帮互学的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以及学生间的互动,为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学生间人际互动,利用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使学生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

1.分层教学法:

1.1教学过程的分层

在教学过程教师不光要关注优等生,更要关注差等生,这才是分层教学的关键。优等生要以指导他们自学为主;对中下等生教师要起到领头作用。总的来说就是要以不同的方式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

1.2教学目标的分层

以学生的现状分层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教学的目标分层。教师应该以学生现状的差异制定出不同的目标。教学目标应考虑从低到高的层次目标,以促进学生不断向目标攀登,将学生潜力激发出来,当低目标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后应当向高处的教学目标去努力。

2.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感兴趣,老师要创设具有生活性的数学问题为背景,让学生在思考生活问题的同时,对数学问题也产生兴趣。通过生活化的素材开展教学。

数学源自生活最终还是要应用到生活中去的。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引導学生把生活上的问题以数学方式表达出来。联系生活实际去引起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的兴趣;联系实际去探索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当中,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设计一些以实际生活素材转化而来的数学问题来告诉学生们数学就在身边的每一个地方,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3.利用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最后将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结果进行整理并挑选其中最有讲解意义的问题进行讲解。这种模式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小学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直到现在小学数教学中仍然还有重分数轻能力,重计算轻实践的现象。从社会到学校,从家长到教师评价观,使得"一切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观很难转变在这种教育观的指导下。要让学生亲历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调动他们的知识积累,参与问题情境的创设活动,体验创设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数学学习经验有很多:一是认知思考的逻辑活动经验。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比较、辨析,分析问题及其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归纳、抽象、概括、演绎、推理,做出证明与反驳、类比联想、猜测与验证,在诸多的思辨过程中积累数学逻辑思考的活动经验。二是感悟数学思考的策略经验。策略即优化思考的技巧性手法。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数学思考中自悟假设、转化、替换、倒推、列举等数学思考策略,积累思考策略运用的经验。三是“做数学”的实践操作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引导学生借助测量、画图、折纸、摆弄学具、制作模型等进行观察学习。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操作性实践活动,从而改变他们的数学认知,提供直接经验基础。四是数学伙伴学习中的交往经验。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分工与协作,学会质疑问难,学会倾听,学会求同存异,学会包容与等待,善于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搞好数学学习伙伴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只有积累这种活动交往经验,才能集思广益,促进优质高效的数学建构。

四、结语:

小学数学是一个难度系数高的复杂工程,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去研究这个难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将生活化的素材融入到数学问题中、也可以利用进行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全员参与讨论、研究问题的过程,这样有效的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

参考文献:

[1]张秀花. 教育理论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A].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5(35),56-58.

[2]季胜男.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D]. 渤海大学,2015 (2),9-13.

猜你喜欢
意义建构有效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
关于情景认知与意义建构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阅读本质的多角度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