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高升
摘 要:随着体育课程的不断改革与逐渐深入,学校体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现代的体育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要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运动体验,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为主要内容,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笔者结合自身体育教学的经验,提出以下三点体育游戏在初中阶段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合理设计体育游戏,激发学生锻炼兴趣;创设愉悦锻炼环境,增强体育课趣味性;改善体育教学效果,强化学生运动技能。
关键词:体育游戏;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应用策略
目前,我国初中阶段的体育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学校体育的教育和教学拘泥于比较陈旧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核心,忽略了初中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固定,抑制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主动性。因此,为了改变体育教学的现状,教师要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体育课上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使学生自发的喜欢体育,进而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
一、合理设计体育游戏,激发学生锻炼兴趣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合理设计体育游戏,有利于全面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一直不均衡,在体育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情绪不太稳定。教师运用体育游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锻炼的热情以及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促进中学生的身体发展。
例如,体育教师在教学排球运动时,设计以下体育游戏。师:“同学们,为了大家能够快速地了解排球的特点和性能,我们先来玩一个接力游戏。”听到玩接力游戏,原本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学生纷纷提上了兴致。师:“请大家跟队列中前后左右的同伴结为六人小组,每组拿一个排球。当听到我的口令,队列第一个人双手平举排球,双脚以跑步的状态穿过球网到对区把球交给下一个人,接过排球的同学照样举球跑步穿过球网,其他队员依次进行。最后速度快的小组获胜。”教师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合理设计“排球接力”游戏,既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创设愉悦锻炼环境,增强体育课趣味性
运用体育游戏进行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锻炼气氛,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而且还能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组织教法,使学生置身于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锻炼身体,有利于学生更快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教师利用体育游戏让学生进行锻炼,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放松,缓解学生的压力,改变学生现有的体质状况。
例如,体育教师在教学立定跳远时,创设以下锻炼环境。师:“同学们,请大家自觉地两两一组,面对面地站好,互相用右手抬起对方的左脚,将左手搭对方的肩膀上,组成一对双足人。”学生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跃跃欲试。师:“听到我的口令,你们用侧跳的方式到达规定终点,然后变换成左手握右脚,再以侧跳的方式回到起始点。最快回到起点的一组获胜。”有的学生搞错了左右手和左右脚,有的因为不默契的配合绊倒在地上,学生在大笑的同时坚持完成这项游戏。教师通过“二人双足跳”这一體育游戏为学生创设愉悦的锻炼环境,发展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了体育课的趣味性。
三、改善体育教学效果,强化学生运动技能
青少年时期是奠定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基础的重要阶段,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提高运动技术所服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适当运用体育游戏使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学习基本的运动技术,不断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通过体育游戏教学法,可以摆脱传统的机械练习,能够强化学生所掌握的运动技能。
例如,体育教师在教学跳绳的基本动作技术时,设计如下体育游戏活动。师:“同学们,大家在课余时间也会接触到跳绳这一运动项目,下面大家先进行一个游戏,了解下各位的掌握情况。”学生在生活中对跳绳已经比较熟悉,纷纷拿起手中的跳绳。师:“大家在跳绳的过程中,围着操场跑一圈,速度不用过快,主要看看大家的协调性。”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和指导:“握住绳柄时两条手臂自然曲肘,身体略微前倾,前脚掌着地当绳子绕过身体打地面时双脚或者单脚起跳着地。”通过游戏活动避免了学生的机械训练,改善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跳绳运动技能。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要严格遵循体育教学的先进理念,根据学生身体的具体情况,运用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方法,设计具体有趣的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促进身心发展带来的好处,通过课堂上的体育训练培养学生对运动项目基础动作的了解和掌握,从而逐渐增强学生对运动技能的运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陈伟勤.试论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A].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2]汪士国.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分析[A].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