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万银
摘 要:在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新课标改革推动着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发展,也使得各教育部门及学校教师更加注重打造和建设高效教学课堂。结合生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方法,它将教学内容同现实生活中的部分数学现象、数学知识相结合,着眼于教学和生活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有更好地吸收理解,用最少的时间学习到更丰富的知识,让课堂教学中教学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最终推动高效课堂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合生活;数学兴趣;辅助理解;深化记忆;学以致用
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让学生对教学知识产生兴趣,对教学内容理解记忆,牢固掌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小学阶段,牢固学生数学基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是教师任重而道远的教学任务。结合生活意味着课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现实问题为载体,并且可以与课堂知识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理解分析现实生活的问题是,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并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让学生明白知识点的应用方式和适用范围,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有效利用率,推动构建高效课堂。
一、培养数学兴趣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对于学生学习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一门学科有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也就有更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降低自己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同生活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长期便能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
例如,在教授《长度单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教学,如:“你的最长手指和最短手指分别是哪一个?你可以比一比它们相差多少吗?”等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和学习兴趣,以此引出长度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在比较长度的时候需要用到长度单位,进而对长度单位的概念进行讲授。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下在古代,没有直尺的时候古代人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并让学生用一拃或脚长为标准,测量一下自己的课桌、课本的长度,并和周围的同学进行讨论,看看是否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对于长度的学习和测量方法产生兴趣。对于这种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以此引出直尺的用途,让学生尝试用直尺进行测量,体验有固定标准长度的测量的简便,进而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二、辅助知识理解
结合生活的数学教学,避免了对部分教学内容抽象性的阐述,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将课堂教学内容从抽象数字变为了具体例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结合生活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更契合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接受能力,可以更好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以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生活中的现象理解知识,辅助学生对于知識进行直观理解,让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深入透彻,牢固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教授《表内乘法一》这部分内容时,这部分教学着重要求在具体情境中,学会2、3、4的乘法口诀,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生活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例如,教授学生惩罚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举例,如两个小朋友一排,站了三排有多少个小朋友,一个人乘坐公交要花两元钱,四个人需要花多少钱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对乘法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即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课本16页的情景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让学生通过所看到每个小丑头上顶着4个碗,手中玩着3个球,有4组小丑在踩晃板,每组3个……的情景,来辅助进行口诀教学,如:一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一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等,让学生寻找规律进行下去,并适当将情景进行更换,结合生活实例辅助学生进行理解。
三、深化学生记忆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普遍停留在浅层次,对于新知识的吸纳度不高,通常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让学生形成机械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结合生活,可以深化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对于重难知识点有更深刻的印象,也提高学生的掌握应用程度,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扎实,更好掌握知识点本质内容。学生通过理解记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授《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时,教学重难点是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可以对先前所学的运算法则进行复习巩固,进而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混合运算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关联较大,教师对于生活实例也有较多可以运用的部分,譬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某次购物的发票,让学生计算购物所花价格,所付金额以及应找金额,让学生对于混合运算慢慢形成一个概念,并让学生尝试思考自己生活中所遇见的需要混合计算的例子,让学生在明晰之后,引入具体的概念和计算要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并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牢固记忆。
四、引导学以致用
小学课堂上的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掌握解答思路和答题技巧,并学以致用,学会答题。结合生活的课堂教学,在辅助学生知识理解、深化学生知识记忆的基础上,也让学生了解相应公式、数学知识的应用方式和适用手段,明白怎样的公式对应怎样的考题,什么样的考题适用什么样的知识,让学生对于考题不再无从下手,感到成倍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
例如,在教授《克和千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授课。首先引导学生注意、了解重量单位,克、两、斤、千克等等,并让学生结合生活中一袋盐、一带茶叶、一包醋等了解物品质量,学会运用天平进行称量,对各个砝码的重量有一定认识,并会读取天平上的数。随后,让学生明白1000克=1千克,让学生进行思考,明白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并对相应重量单位有一定的认识,在考题中对于读数及克与千克的转换有一定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数学知识实践能力有了基本的锻炼和提高,这和学习的最终目的不谋而合,能够让知识指导学生更好的生活。
总而言之,同生活实际相结合,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手段,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尝试。当课堂教学与生活合理、恰当结合的时候,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拒数学学习于千里之外。同时,辅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记忆,最终让学生对于知识点可以学以致用,取得较高的数学成绩,让课堂教学达到1+1>2的效果,构建起高效教学和学习课堂,促成学生健康发展,并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满足人民对于优质教育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宋利娟.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及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6(12):35-36.
[2]王文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4)
[3]刘秀明.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
[4]马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2)
[5]孙云.借“生活”东风,显“数学”高效——谈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一点体会[J].才智,2010(2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