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 江秀芳
【摘 要】孝作为我们的传统美德,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依然散发着光辉,个人的孝行是检测人品的标准之一。孝文化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民俗故事也好,文献记载也好,都能发现很多的孝文化。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水平对其今后的成长以及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将中华优秀的孝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高度。本文就中华孝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进行探索,希望能够给予思政老师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华孝文化 当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内涵式发展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2.213
1孝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1.1提高学生的孝素养
高校作为学生能力培养以及提高的重要场所,老师的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孝是人的基本品德之一,意味着责任感,孝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父母的负责,还能在与人相处中更加尊重他人,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1.2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孝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我们从小就受到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等典故的教育,这些教育的中心就是孝道。在学校中加强对孝文化的讲解,可以深化学生以前的理解,这对提升学生对传统为文化的认同感有重要作用,能够鼓励学生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社会的进步。
1.3完善思政教育内容
孝文化作为思政教育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对学生三观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课本中对孝文化的介绍有限,并且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并不会将孝文化组作教学的重点,这就导致学生们对孝文片面理解。
2思政课中孝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孝文化教育比重小
孝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比重较小,在高校中学生们几乎只对自己本专业的课程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思政这种类型的课程并不重视。而且老师要在较短的课时内教授大量的知识,这就需要对知识进行压缩,不会进行精讲。
2.2授课枯燥
传统思政课上老师的授课方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大多数是被动的接受,而且讲课的过程枯燥,学生们无法将注意力长时间的集中到课堂上,就出现了自由散漫的学习态度,趁老师不注意摆弄手机,这非常不利于知识的掌握。
2.3实践力度小
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就是基础理论的讲解,但是孝文化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实践教育。很多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逃脱了父母的“掌控”,再加上叛逆期,对父母的关心减少,对父母的关心也爱答不理,甚至不耐烦,这就不能很好的贯彻孝道。老师在讲授完理论后,并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实施,因此上述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
2.4学生不重视
学生对思政课的不重视也是孝文化不能深入教育的原因,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再是强制性的学习,这就导致很多的学生放松了对学习的重视。对待很多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课,就不能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他们的这种做法也使得任课老师失去了授课的积极性。
3内涵式发展的方法
3.1提高思政教育中孝文化的比重
老师要改变错误的教育思想,加强对孝文化的教育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加强对孝的理解。
3.2组织“孝”主体活动
课上的时间不够用,老师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组织学生们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孝的理解。利用校园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例如举办孝文化讲座,邀请专业的学者对孝的渊源进行讲解。
3.3 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能够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参考,我们在新闻报道中时常能够看到,某某大学生带着身体不好的家长上大学,学校要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帮助,可以设立专门的奖学金,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还能起到鼓励广大学生的作用。
3.4利用新媒体发展孝文化
老师要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进行孝文化的教育,利用新媒体建立公众号定期对“孝”的事迹进行推送,加强对学生们的影响。学生还能对一些反面的事件,在平台进行讨论,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
从“百善孝为先”就能够看出人们对孝的重視,孝与其说是后天培养的,不如说是先天就应该具备的,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刻起父母就把他们拥有的东西全部倾注在了我们的身上,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孝敬我们的父母。大学作为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的重要场所,加强孝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养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培育。但是经过探究发现,孝文化的教育深度存在一定的欠缺,还需要老师探索更好的教育方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能力。本文对中华孝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探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日后还会继续进行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易臣何,陈金龙. 中国传统孝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功能与实践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 2019(4):81-87.
[2]徐静茹.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现实方式研究——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J]. 高教探索, 2019(7).
[3]李野. 儒家孝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世纪桥,2019, 341(03):70+88.
[4]张迪.浅析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