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谁是“我”的玫瑰?

2019-09-10 07:22聂新萍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百草园小王子

聂新萍

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会觉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1]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小王子》能够如此历久不衰地广受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凭借的绝不仅仅是它对荒谬的成人世界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普遍哲理,如小说中的存在主义立场,兴起于20世纪的存在主义哲学源自丹麦思想家克尔凯郭尔,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都是人们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行动创造出来的,外在事物的意义是由人赋予的。小说作者安排了一只在西方文明中象征智慧的狐狸说出这番哲理:

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没有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你驯化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2]

小王子原本以为他在B612号小行星上的玫瑰是全宇宙中仅有的一朵,但当他走进玫瑰花园却突然发现地球上光是他走进的花园里就有五千朵玫瑰,这让他伤心欲绝。经过狐狸的点拨后,他终于恍然大悟,回到那座花园对里面的玫瑰说:

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当然啰,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3]

在小王子即将离开地球的时候,他和叙事者分享了狐狸告诉他的秘密: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现在就让我们追随着鲁迅的心灵,去看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谁”才是他的彼此驯化了的玫瑰。

一、“我”的玫瑰——献给百草园

1.百草园中的物——它们是“我”的玫瑰

在成人的眼中百草园是人迹罕至的荒原,“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而在儿童的眼中,百草园就像绚丽的万花筒,他注目于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黄蜂与菜花的“金黄”;在这里有迷人的音响,蟋蟀在“弹琴”、“油蛉”在“低唱”,仿佛是为他开的演奏会;这里还沉淀着他彩虹似的梦,“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4]他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奇心在百草园里尽情绽放,就在这种种追寻的热情中,百草园成为了他的乐园。

林徽因曾经感慨:“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5]她感慨的应是成人的世界,有形的窗子和无形的窗子都是成年世界的阻隔,而在孩童的世界里与大自然是没有窗子阻隔的,百草园中的生灵都与“我”有了心灵的交流,“我们”彼此驯化了。

2.百草园中的人——“我”是他们的玫瑰

在对百草园的回忆中鲁迅没有去回忆与自己在百草园追逐嬉戏的小伙伴,甚至也没有回忆自己的亲人,却无比深情地回忆了社会底层的两个成年人。

首先回忆的是家中的女工“长妈妈”,她给“我”讲了一个美丽、神秘、又令人惊恐的“美女蛇”的故事,长妈妈为什么要给“我”讲这个故事呢,文章第五自然段中写道这个故事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对于一个女工,鲁迅以“妈妈”称之,已经透露两人的亲密关系,就如艾青与保姆大堰河,这种超越身份、等级、阶级的爱只因为“我”是她钟爱的玫瑰。

钱钟书认为《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地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6]我认为这段话同样适用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可贵的是长妈妈讲了这个故事后,还以她的阅历给“我”总结出这么朴实的教训,于无形之中给幼小的心灵以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原来长妈妈是在关心、爱护“我”的意识的支配下给“我”讲这个美女蛇的故事,是为了让“我”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以便对现实世界的危险能提高警惕。而当历经沧桑的鲁迅屡次面对“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之际遇时,再回首阿长给自己讲的故事,更多的应该不是恐惧而是感激吧,感激她不僅早早地给玫瑰花浇好水,还告知了他防治虫害的知识吧。

再看看“雪地捕雀”的童年生活场景。闰土的父亲极为耐心地给“我”讲了游戏规则:“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7],可是“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8]。如此鲜明的对比。“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9]在白茫茫的雪地“我”真心向他求教,而他“静静地笑道”,他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和思考,然后让“我”知道了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成一件事光有方法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在百草园里两个朴实如泥土的小人物,以他们的阅历和爱呵护着“我”,教给“我”人生的智慧,使“我”甘心成了他们的玫瑰。

百草园虽是一座荒原,但人的存在赋予了它独特的意义。正因为“我”与百草园中的草木和人建立了联系,不带功利色彩的真情纽带让“我”和百草园成了彼此心中的玫瑰,思念历久弥新。

二、“三味书屋”——篱笆那边的草莓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可是鲁迅走进三味书屋却不知其所止,因之心也定不了静不下。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10]

“不知道……”“也许……”可见“我”对走进三味书屋是迷惘的、猝不及防的,对此后乐园的失去是沮丧的,对未知的三味书屋是抗拒的,没有人给“我”解释为什么叫三味书屋,没有人告诉“我”为什么要对着伏在古树下的梅花鹿行礼。孩子们告别百草园,带着困惑而不知其所止,对百草园的思念只会与日俱增。

1.“三味书屋”里的小园——差点成了“我”的玫瑰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枯燥的读书生活中,书屋外开着腊梅花的小园就成了“我们”难得的释放自然天性的小园,只是有着先生的监管,戒尺的束缚,她终将无法成为“我”的玫瑰。在百草园,“我”可以尽情地悠闲地欣赏她,就像欣赏一幅画一首歌。在这里却是“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迫不及待地占有只因害怕偷得的短暂自由的失去,“捉了苍蝇喂蚂蚁”对弱小生命的漠视也与在百草园中的心境大相径庭。“我”想让她成为“我”的玫瑰,但先生的戒尺击碎了“我”的幻想。

“自由”就是自己的心灵不受任何的约束、限制,就是自己所有的感官都不受任何约束、任何限制地自由活动着,外部世界与心灵世界进行着畅通无阻的交流。[11]百草园的天地是心灵世界和外部世界融为一体的美丽和谐的世界,“我”在这个世界里感受到的是自然的生机勃勃和人情的温暖,百草园是“我”认识这个世界的开始,是开放在“我”心中的玫瑰,是“我”日后频频回首的伊甸园;而三味书屋的小园似乎只是“我”被禁锢的生命的一个发泄物,终究未能成为“我”的玫瑰,“我”发现了她的美却未能走进她的灵魂,她就像狄金森诗中篱笆那边的草莓:

篱笆那边/有草莓一颗/我知道,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草莓,真甜/可是,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他也会爬过去,如果他能/爬过![12]

2.“三味书屋”里的先生——“我”终未能成为他的玫瑰

“我”早听说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而且这位严厉的先生后来也对“我”好了起来,只是他示好的方式是“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面对这位博学的先生,“‘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过好几回了。”[14]也许在以科举选拔人才的时代,先生只能屈从于教育制度,为了让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有扼杀了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兴趣。

当学生们读书磕磕碰碰,颠三倒四,声音也越来越低之际,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15]“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先生读书如入无人之境,很是自我陶醉,只可惜感动了自己学生却纹丝未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16]

先生与学生之间隔着一层厚障壁,学生感兴趣的是他不可教的,他感兴趣的也未能激发起学生同样的兴趣。未能成为被驯化的玫瑰的学生却又不得不被禁锢在三味书屋,便觉索然无味。

如果不去遍历世界,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但我们一旦遍历了世界,却发现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美好的地方去了。当我们开始寻求,我们就已经失去,而我们不开始寻求,我们根本无法知道自己身边的一切是如此可贵。[17]

——《小王子》

鲁迅从“百草园”走向“三味书屋”,正像小王子离开B612号小行星上的玫瑰后开始了他的宇宙之旅,小王子对自己的玫瑰倍加思念,鲁迅也追忆着孩提时的百草园,而百草园也是鲁迅送给纯洁童心的最好礼物。

注释:

[1][2][3][17][法]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振宇英语图文中心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年,第36、93、98页。

[4][7][8][9][10][13][14][15][16]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8-43页。

[5]林徽因:《窗子以外》,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年,第98页。

[6]钱钟书:《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87页。

[11]钱理群:《解读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5页。

[12][美]艾米莉·狄金森:《狄金森诗选》,蒲隆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第280页。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百草园小王子
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游百草园
小王子
三味书屋之“三味”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呆萌小王子
呆萌小王子
寻找百草园
外星球来的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