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兰
当一个孩子说:“晚安,月亮”时,这个月亮可能是天穹里独一无二的月球,也可能是画中的月亮、咬了一口的苹果、橙色的橘瓣、金黄的香蕉、岸边的船锚、猫咪的花纹,又或者是枝头一枚甜甜的黄气球,甚至可能是笔记本电脑上的待机标志……它们都是孩子眼中货真价实的月亮。这个世界有多少孩子,就会有多少新月亮呱呱坠地。
——陈迅喆《大猫老师讲绘本》
生命是多姿的,绘本是多彩的。绘本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的心窗,开拓了孩子的视野,丰盈了孩子的心灵,挖掘出孩子生命中的宝藏。
绘本教学是指把“适合生命成长”作为语文绘本教学中的核心理念,师生一起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绘本阅读、解读和创新,实现“作者、教者、读者”三位一体,引领学生用语言和文字构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注入美好的情怀,最终使学生完成生命的自觉醒悟和自我成长。以下是笔者多年来关于绘本教学的一些经历和感悟。
一、我与绘本教学中生命成长教育的渊源
我在绘本教学中进行生命成长教育,源自于我与绘本的两次美丽邂逅。
1.初见时的“嫣然一笑”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对孩子的教育,我一度“焦虑与怯懦”。2007年,女儿从乡下来到县城,又刚入幼儿园,与同伴们相比,显得更加害羞、胆怯、茫然。巧的是,女儿进入了幼儿园开设的阅读专题班,班上发了很多图画书,有一套系统的《分级阅读》做教材。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绘本,有点不以为意,只是觉得薄薄几页书也许就是孩子的玩具吧。没想到,自此之后女儿竟开始慢慢改变,每天都和我聊图画书上的内容。比如,她说她很喜欢小公鸡“火帽子”,敢说敢做敢拼,于是她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也不再感到害怕,慢慢变得大胆自信。“妈妈,我可以做得更好!”女儿自信满满的话语一度让我感动。绘本故事让女儿改变了自我认知,给她后来的幼儿园生活、小学生活都带了积极的影响,她开始有了积极的自我要求,勇敢接受新的挑战并不断获得进步。从组织小组学习,到策划实践活动,再到竞选班长,她都取得了成功。
我翻阅了老师推荐的以“火帽子”为主人公的《幼儿画报》,那温暖的色调、富有情趣的故事犹如清水芙蓉娉婷袅袅而来,其嫣然一笑,润物无声,为女儿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让光照了进来。我想:小小的绘本,它应该为一个个孩子点亮一盏盏求真、向善、进取的心灯。
2.再见时的“你侬我侬”
绘本走进语文课堂,充实了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丰富了老师的教学形式,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2011年,在江西省首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竞赛中,武凤霞老师的示范课《逃家小兔》引起了小语界的轰动。武老师用猜读、想像、对话等方式为我们设计出一堂巧用绘本进行习作教学的示范课。在大家为武老师打开了绘本这扇阅读与写作的天窗而惊叹时,我更为武老师在课堂上一声声的“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而感动,为武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编诗集《永远的宝贝》而震撼。正如武老师自己所说:“读绘本,学写作,孩子们能模仿语言的形式却往往模仿不了作者心中母子情深的款款柔情。‘我就变成挖土机,把你挖出来。’‘我就变成一只老鹰吃掉你。’‘我就变成猎人,用枪打伤你。’這一类语言中的暴力与血腥更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他们忘记了,小兔子是在妈妈一次次的不放弃中感受到无论走多远,母爱会永远陪在身边,于是才放弃离家出走的想法。所以,我们不仅要引领学生用文字构建一个鲜活的生命,更要引领学生为笔下的生命注入一腔美好的情怀。”
我恍然大悟,小小绘本竟有着大大的妙用。名著“名”在什么地方?经典为何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可以引领读者进入最难以企及的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绘本,就是这样的经典!
随后,我征订了很多绘本画报,购买了很多绘本图书。我以绘本为媒介,创办班级绘本文学社。我与教师、家长、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认识和解读绘本中每一个小小的“我”有着怎样的生命历程,如何找到更好的自己等等。更带领孩子们一起开始创作绘本,在绘本中,你侬我侬,沉浸在绘本的幸福海洋里。
绘本,关乎生命情感与价值,促使我踏上了“以绘本为载体、以情感为纽带、以提升生命品质为目标”的生命教育实践之路。
二、绘本教学中生命成长教育的现状及误区
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认识的偏差,在绘本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误区:
1.本着“绘本是辅书”的浅层认识,陷入主次不分的误区
部分老师曾经利用绘本精简的语言,让孩子在绘本阅读中进行专项识字训练,而忽视绘本中精美的图画,丰富的想象,真、善、美的价值取向,使绘本阅读成了缺失绿洲的沙漠;部分老师认为“绘本是读给孩子听的书”,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纯粹以朗读者的身份出现,或是以个别识字量多的孩子的朗读代替全班同学的阅读,不启发、不点拨,使学生成了绘本阅读中的过江之鲫。
2.借“读写绘”的名义,陷入精读分析为主的误区
部分教师把绘本阅读当成日常语文阅读,特别是将绘本当成作文范文教学,引导孩子研读绘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拉开了孩子与绘本的距离,使绘本阅读毫无生趣。
3.以“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为由,陷入无指导的误区
绘本阅读往往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为了寻求一个热闹的阅读表象,部分教师一连串“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的追问,使学生仅仅停留在对绘本故事的讲述中,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总之,在绘本教学中,多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更偏向认知,忽略其中的审美,忽视其中的生命情怀。究其原因,是成人忽视了儿童世界中的游戏精神和幻想品质,同时,也与功利主义教育观念下人们的现实追求有关。
三、绘本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内涵价值
其一,在绘本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生命存在的意义是生命的发展,生命发展是人类的本质追求。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绘本给人的生命成长提供语言、智慧、道德、情感等诸多营养,是人精神生命成长的重要资源,满足人的生命成长需要,成为适合人生命成长的元素。[1]
其二,“适合生命成长”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与主要内容。教育的价值在于引领生命成长,生命成长源于适合的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让学生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就是基于适合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教育理念。就语文教育而言,“适合生命成长”也是语文课标的核心追求。绘本,以其生命的灵动之姿丰富着语文教学,我们要把“适合生命成长”的绘本内容作为语文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让它成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健康养料。[2]
因此,“适合生命成长”应该作为语文教师的行为追求和教学思想,应该成为师生自我生命成长的一种自觉。
四、绘本教学中的生命成长教育实践
1.以传承中国传统生命文化为重要任务
绘本由文字与图像两种符号构成,而作者就是绘本图文内在文化观的建立者。绘本阅读也是一种文化传播,让绘本阅读成为一种文化,且成为关注生命成长的文化,这是大生命观、大文化观的体现。
生命成长不仅仅是个体性事件,还是群体性的文化课题。我们的生命教育必须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是要去体悟生命本真的存在,建构人之为人、人应当是人的理论架构和追求;另外一方面也要呈现中国人作为“中国人”应该有的那份文化自信,那份文化的信念、信仰和价值观。这是基于中华文化的生命教育。[3]例如,夏烈主编的《生命的常数:善文化唯美绘本》就是一册基于传统文化仁爱、善念,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绘本。我们可以在教学时把书中的传统生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美传善,寻访心灵,修筑起美丽的生命精神家园。
2.重塑适合小学生生命成长的绘本阅读内容
(1)内容选择。以学生生命成长需要为宗旨,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动机、情意、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以及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元素,选择图文质量好且富有故事性、情感性、吸引性、感人性、启迪性、生命性等可供挖掘与拓展的内涵深刻与意蕴丰富的绘本。
(2)价值重构。变“教语文”为“品文学”,把绘本当成学生的文学启蒙书,以文学人的生命成长重构绘本价值。比如,《爱心树》写的是一个温馨的故事,略带哀伤的感动,慰藉人们的心灵,让各年龄段读者为之动容。在小学低段的阅读中,我们引导学生品悟生命之爱在给予,是奉献;随着生命的成长,在小学高段的品读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树是不是给予太多了?男孩子是不是索取太多了,男孩子的不断索取是否意味着生命精神没有长大?
(3)生活实践。拥有实践主义精神,以生活为蓝本,在设计绘本教学时,通过一些活动情境,将适合学生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现实元素融入其中。在《大脚丫跳芭蕾》中,我们不仅可以关注大脚丫的励志成长过程,还可以把如何尊重人,如何看待人,如何不把嘲笑当成好玩有趣的娱乐等元素设计进去。
3.科学合理使用绘本进行生命成长教育
通过对缤纷多彩的绘本进行阅读、分享、交流和探讨,探索在简单平淡的生活中每一个独特生命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借绘本故事去领悟、去感觉、去叩问、去创造生命的丰富多彩,让心靈更丰盈更智慧。
(1)以绘为本,抵心问道,寻生命成长之源
“绘本是孩子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的艺术”,由心理学进阶,导向社会学。绘本阅读,应该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绘本通过书籍的形式创作出来,以口传为主植入孩子的童年,调动儿童五感的参与,从叙事到叙述、从听觉到视觉、从感知到想象,终为塑造完整的人格奠定根基。
猜读、讲读、演读、品读等,可使看图、读字、问题三者综合运用,是绘本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问”是教师、学生、绘本、作者间情感生命的桥梁与纽带。苏格拉底说:“没有其他方式比师生间的对话,更能增进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考技能”。掌握“问”的艺术,是充分调动体验与分享,了解困惑与心情,展示关怀与陪伴的重要方式。
通过阅读绘本了解到生命的起源生动而温情,生命的终结严肃而深刻。《爷爷变成了幽灵》种下了亲情的种子,种子会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獾的礼物》写下了爱的温情,被温情包围的世界变得更加温暖;《活了100次的猫》讲有爱的人生即使短暂,也是完满和幸福的;《祝你生日快乐》中友情使得被病魔笼罩的日子变得温暖而多彩……从中已经读不到死亡,读到的只有生命划过的温馨。问道“死亡”,以温和优雅的姿态,细腻绵长的思念,感恩珍惜的角度,透过幽默诙谐的文字和美丽简洁的图画,向孩子诠释“生命”与“死亡”的意义,让孩子学会勇敢面对和接纳“死亡”这个字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悲伤、表达思念,怀着感动、感恩的心一起面对美丽人生。
(2)绘本立德,生命树人,抓核心素养之根
绘本阅读能让孩子尽情感受精妙的童年,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以立德树人为基点,利用绘本助推生命成长,不是生命中某些方面的成长,而是成长过程中全面的、整体的需要。因此,绘本教学既要凸现人的生命成长,又要促进人的生命成长中核心素养的养成。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和人教版二年级下《语文》第二单元说话写话“伸出我们的双手”,都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生命价值追求导向,是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生命养成教育。单纯的说教不仅不利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更会背离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更谈不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绘本《彩虹色的花》以其独特的风格,厚重的纹理,大块的色彩,展现了一种原始粗犷的美,叙述了一个极其温柔细腻的奉献故事。结尾处彩虹色的花在冬天里消逝却在春天里重生,这不正是生命教育最亮的光吗?基于此,把学科教学、语文听说训练、生命价值追求有机融合,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说话写话能力训练;通过感受彩虹色花的奉献精神,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真、善、美的生命价值观追求。
(3)生命觉醒,寻脉文情,奏人性共振之乐
绘本阅读是一种自主认知行为,绘本教学应该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自我发展行为。科学的绘本阅读方式,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命拔节的快感。可是,当前许多学生的绘本阅读还只是“娱乐性阅读”,只是“读出来”,只关注“绘什么”。而自发的“读进去”的“发展式阅读”,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绘本中的生活情感,感悟绘本中的生命成长;了解创作绘本的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地域对绘本产生的影响,寻脉文情,追溯人性,揭示绘本创作者们在作品中呈现的共性与个性。这既是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也是科学的阅读方式,更是适合生命成长的阅读方式。
在教学四年级阅读绘本《小狐独自出门》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小狐独自出门的勇敢:①小狐来找小熊时,为什么满脸严肃呢?②小狐为什么会有独自一人在森林里走上一天的想法?它想证明什么?③“小狐已经坚决地转身走向森林”,小狐对未知的困難有何想法?让学生在思考这三个问题的同时关注作者“怎么绘”,并创新想像“我怎么绘”。此时的绘本教学就架起了作者与读者(学生)之间的文情之桥。学生用《出发》《天黑了》《庆功宴》等绘本画与作者奏起了勇敢之乐。最后,把绘本文情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你有小狐这样类似的经历吗?这样的经历之后,你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此刻,学生深度思考后,就知道作者是借绘本故事表达一种对生命态度的认识——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的过程,爱不是一种时刻不能分离的捆绑,而是一种默默支持的力量,放手、尊重、守护是对生命最好的态度。遵循“三维(读者——教者——作者)共享”的规律,让学生的生命自觉醒悟。
五、结语
走“心”的绘本,只那么轻揭面纱,就能释放日积月累的委屈,抚平曾经沧海的伤痕。日本著名纪实作家柳田邦男认为:绘本一生要三读——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养育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自己进入人生后半期的时候。[4]可见,绘本不仅仅属于孩子,也同样属于成年人,绘本教学向终身阅读拓展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探索。常读绘本,寻找生命里的纯真,在绘本里邂逅幸福!
注释:
[1][2]李建成:《让语文教育适合生命成长——我的语文教学主张的建构》,《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10期,第3页、第4页。
[3]何仁富:《中国人的生命教育必须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第二届“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http://bbs.tian? ya.cn/post-no05-459045-1.shtml
[4]杨芳:《童书有道》,《中国青年报》,2013年11月20日,第12版。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东江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