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红 苏德龙 史洪波 姜成忠 裴福成
摘要:此次研究主要将高职院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当做研究对象,对其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现状进行实践探索,对学校当前已有制药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中的问题给予全面分析,就已有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校企业合作部分给出优化方案,从而满足制药专业人才培育的实际需求,让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完善,为医药企业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
关键词:制药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1-0080-03
制药类专业在进行人才培育时有着一定特殊性,再加上当前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育时,最为关键的是需要培育出具有一定水平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亦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利用学校与企业互相合作的模式进行人才培育,要重点展现出人员实践能力,让学校可以更好给当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1]。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依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整合运用,创建学校与企业互相合作、优势互补、一同发展的良好合作体制,让双方实现“共赢”。本文对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旨在培养出具有较强适应能力、高素质的技术运用型人才,让校企开展有效合作,从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带来重要参考依据。
1 制药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现状
当前国内创建制药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多都与当地有关企业创建了各个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2013年起,制药类专业进行全面人才培育创新,开展“2+1”发展模式,在具体操作中累积了大量实践经验,但是也出现了诸多问题[2]:(1)医药企业本身具有的特点与生产任务安排的不定性,给予的岗位具有很强的不定性,岗位需求和学生实践时间无法获得有效统一,出现一些实习岗位的空闲,导致很多学生出现退出思想,导致实践不能继续开展,直接削弱学生实习效果;(2)医药企业一般都会给出特定的实习岗位,并且还会专门就学生开展长期岗前培训,因此在进行岗位轮转时较为困难,无法在各个岗位中获得实习与锻炼,学生技能练习十分简单;(3)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在3-6个月的短暂培训以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工作技能,但是因为换岗较为困难以及大量的就业机会,部分学生会提前要求结束岗位实习,如此就会削弱企业给学生带来岗位实习的积极性或者是提供部分不够重要的岗位,这对校企合作造成很大影响;(4)因为大多数医药企业给予实习岗位都是基础岗位,主要是以一线生产操作为主,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所差异,就会造成一些学生自行开展企业实践,给学生管理以及实习效果监督带来很大困难。就上述种种因素,需要对该种人才培育方式给予全面创新,开展校企一体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大量技能应用型人才。
2 制药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认知-见习-实习”三大实践模块的校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实践需要全面展现出教育作用,要能够让知识与实践获得有效统一,将学校教学理念进行全面落实,让教学实践能够始终落实在人才培育中,因此方式多样化也是非常关键[3]。因此,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制药专业创建了“认知—见习—实习”的培养模式,主要内容如下图。
(1)学前认知板块。学校需要依据医药企业具体现状进行学生的安排,所有学生都需要开展两周轮岗,让学生可以对岗位工作有全面了解。内容主要涵盖企业运营方式、管理办法、药物生产程序、药物开发以及项目管理等,并且开展企业文化的学习,进行实践感受。
(2)岗位见习板块。学校需要依据医药企业岗位实际需要,在教学基地开展岗位实践,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岗位操作练习,对岗位操作流程与要求进行全面了解,实现岗位技能的增长,要能够与工作岗位进行有效衔接。
(3)毕业实习模块。主要涵盖岗位与专题实习这两大部分,毕业实习生将通过“准员工”的角色开展定岗操作,对企业环境有所了解,体验文化生活,给后续就业带来重要基础。
2.2 加强“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
实行“双导师”的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建设。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有着更为严格要求,师资团队互相间学习也需要更加趋向于常态。将学校中较为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当做此次教学过程中的导师,要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对学生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学校教师需要定期开展一线锻炼,要能够亲自到工厂中参与学习,掌握相应的生产技术,并且将其展现在教学当中。“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在专业课中单独设定专门的实验课程,不过其教学内容与具体生产还有所差异,无法与实际生产互相匹配[4]。因此,课程教学中校企双方都需要依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实验项目的设定,要能够让其与实际生产水平互相匹配,保障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获得有效锻炼。
医药企业依据业务发展与实际需求开展企业指导教师人才团队的培养,创建专门的教学培养计划,将技术人员、主管、经理当做主要培训对象,从而能够满足各个学习时期的实践要求。企业指导教师也需要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对各个部分的情况有所了解与掌握,加强人员技术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生产情况,让学生可以在寻找、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5]。企业指导教师需要在学生论文选题、相关表格撰写等给予专业指导。企业指导教师队伍构成成员能够聘任与学校对应的兼职学衔,加强企业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实践教学基地需要依据学生具体现状,开展相应的考评,对企业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激励与奖赏。
2.3 校企协同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
校企积极共建具备一定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有助于高职院校及时捕捉最新的行业需求与动态,不断调整人才培训计划,优化教学方案,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培育较高能力制药类专业人才的保障[6]。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弥补高职院校大型仪器设备短缺的弊端,同时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實践平台,有利于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将在校教育与企业工作之间架起桥梁。高职院校也可以将企业领先的生产工艺引入学校,从而给学生实训带来机会,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学生通过岗位实习,更快适应岗位环境,从而满足当前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一些大型企业也可以创建订单培养模式,将相关实训室直接建在高职院校,解决高职院校实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积极共建实训基地,可以让校、企和学生三方达到满意和“共赢”。
3 校企合作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意义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的人才培育新模式,怎样通过合作办学的示范功能构成优良风气,提高人才培育与就业质量,让学生在企业中获得迅速成长,还要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经验的总结,继续开展教学革新,实现教学水平的增长。由此能够得出,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促使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对人才培育方案进行改善,必定会给高等教育提供更多动力,不断提升人才培育水平。
校企共同育人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运用,让学校的相关教学设施获得及时补充,促使其创建高水平的教学平台,让学生专业技术与操作经验都获得显著提升,促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密切合作。校企一体化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尝试,需要依据人力资源发展实际现状,让领先科技运用在人才培育当中,在引入高水平人才时实现社会信誉的增长;高校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对人才培育计划给予改善,实现人才培育水平的全面提高;通过学校与企业互相合作,可以让学生专业技能获得提升,让其职业发展规划得以完成,最后实现企业、学校以及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筱箫,黄福盛.“一带一路”校企一体化办学的实践探索[J].高教学刊,2019(8):1-4.
[2]陈小龙.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8(5):6-7.
[3]覃江克,杨政敏,梁东,等.制药工程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 2019(9):235-236.
[4]董建慧.药物制剂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C].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2017.
[5]陈菊萍,王英.药学类专业“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有效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9(12):34-36.
[6]林贝,李健秀.民办高校化工制药类专业群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教育:综合,2017(1):3.
(编辑: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