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火新
摘要:目前,虽然中职学校依然以培养职业型人才为基本的教育目的,但是我国所推行的“3+4”人才培养模式也可给中职生带来一条新的出路。中职生只要在各类专业课程与及技能考试中取得及格以上的等级考试,就可以直接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这就切实改善了“应试教育”的弊端,让中职生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本文将以《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为例,从切实利用中高校试点联盟来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按照高校标准去设计课程目标、根据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去调整教学评价三个角度来分析中职教师应该如何与高等教育实现有效衔接。
关键词:中职汽修、《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维修》、高校衔接、策略探究
通过分析北部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可以发现,有70~80%的学生会直接升入高职或者本科院校接受高等教育,给自己“镀金”。这就意味着中职生越来越看重自己的未来人生规划,也十分珍惜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中,《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是汽修专业的基础科目,各个等级教育机构的汽修专业都需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因此,中职汽修专业教师可以《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维修》为导火线,借此实现中职、高等教育的衔接工作。
一、切实利用中高校试点联盟来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都与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试点合作关系,旨在共享教育资源,优化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另外,也有部分高校为了扩大本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本校就读,也已经开设了专业公开课,充分利用本校师资力量实现了资源共享。因此,中职汽修专业教师在组织《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时,也要积极利用中职、高校的资源共享平台来进行专业教学,切实优化中职生的专业认识。
就如在“硅整流发电机及其调节器”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积极整理了我国各大高校针对“硅整流发电机及其调节器”知识所录制的公开课与微课教学资源,全面分析了这些公开资源的现实应用价值,根据本班学情选择了最为恰当的高校教育资源,希望学生们可以全面优化专业理解。另外,本校也与高校学府签订了合作協议,共享高校所具备的专业教育资源,比如师资力量、实训基地等等。对此,笔者会充分利用这一合作机会去组织《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到高等学校听课,选修相应的课程,借此优化本课程的教育质量。实践证明,当中职生积极利用了高等学校的优质资源之后,他们在专业学习中的表现也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努力。
二、按照高校标准去设计课程目标
在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工作中,最直接的教育任务便是要帮助中职生进入高校接受进一步的专业教育,使其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占据优势。因此,中职教师也要因此来重新调整《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照高校标准适当提高本课程的目标难度,保证学生可以掌握丰富的汽修知识与专业技能,以便顺利进入高等学府。
就如在“汽车辅助装置”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备课阶段认真学习了其他高等学府的汽修专业教师是如何制定课程目标的。通过观察可以确定,高等教育对于“汽车辅助装置”一课知识的重点不在于理论灌输,而是学生们利用这一理论知识去解决未来工作问题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对此,笔者也重新整合了课程目标,即“掌握汽车辅助装置的安装技术,并且能够利用这一专业技能去解决现实问题”这一主要目标,然后再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引导学生展开课程学习。另外,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师也十分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会过于突出教师的个人讲解,而是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对此,笔者也会积极效仿,以自主探究模式来落实课程目标。
三、根据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去调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评价课程实践成效的基本活动,而丰富的课程评价指标、手段与主体也可以引导中职汽修专业教师及时把握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衔接工作效率,及时修改衔接工作方案,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去分析中职生的素质水平,由此优化中职汽修《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维修》的施教质量,帮助中职生逐渐达到高等教育的人才选拔标准。
就如在“照明与信号系”一课教学时,笔者就及时效仿高等学校经常采用的表现性教学评价手段组织了教学评价,通过设计明确的实践任务来引导学生积极应用“照明与信号系”一课知识,结合学生的实践行为表现,以及实践报告与专业论文反馈去分析本班学生的学习表现。同时,笔者也会充分改善结业考试方式,以必要的论文撰写、实验分析、实训表现与纸笔考试共同检测学生的专业发展。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工作可以进一步为汽修专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便于中职生真正实现职业发展。因此,中职汽修专业教师要积极实施中高校衔接教育工作,切实优化《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的现实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强.日本中职学校与普通高校本科贯通式衔接模式及借鉴[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23):54-57+62.
[2]司伟利.“3+4”中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