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结”为“花”

2019-08-27 03:40余亚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鲁庄公陌生化课本剧

余亚芳

大多数初中生對典雅精练的文言文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如何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我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常用的几种激趣方法。

一、以课文内容为抓手激趣

《曹刿论战》中对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为略写,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布置了预习作业:找有关资料了解春秋时期战争。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我又乘机点拨,让学生从鲁庄公的“将鼓”“将驰”,曹刿的两次“未可”“可矣”,分析出鲁庄公的急躁冒进和曹刿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乘胜追击,我再问,它们在政治上又如何表现的?这样从课文内容上激发学生兴趣,不仅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很好。

二、以知世论人为抓手激趣

《记承天诗夜游》仅84字,却营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了更好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理,我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了苏轼的有关经历,又引用了苏轼的《卜算子》《定风波》《浣溪沙》三首诗词。通过这些资料的补充,学生已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复杂微妙的心境,也激起了对苏轼在黄州这段生活的兴趣。于是,课后顺势布置课外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或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而学生在兴趣使然下,大都积极阅读其中一本,对苏轼的一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知世论人一旦激趣成功,往往能以点带面,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一个作者及其作品。

三、以文体知识为抓手激趣

《愚公移山》是一篇文言寓言,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然而学生却认为愚公移山实在太不可思议,不如直接搬家,因而学习兴趣大减。见此情景,我首先让大家明白寓言的概念: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由此可见寓言是一种“悟”,而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去寻找现实的根基。所以,学习《愚公移山》时不应该纠结于虚构的情节,而应关注寄托其中的愚公精神。同学们明白了学习寓言这类文体的应有的阅读思维的方法,再来读课文时就不再带有排斥的情绪了。这样,由一种文体知识带动一种阅读思维,何乐而不为呢?

四、以“陌生化”处理为抓手激趣

讲《湖心亭看雪》时,我把“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中的“与”去掉,变成“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或“天云山水,上下一白”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三个“与”字把天”“云”“山”“水”连成一片,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反之,少了“与”,整个句子就少了一股磅礴的气势;如果改成“天云山水”,节奏就太紧了,又少一份从容。由此,学生不但明白了“与”字妙处,也体会到“大雪三日”后,天与山水浑然一体的意境。对课文内容进行“陌生化”处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课堂效率。

五、以课本剧为抓手激趣

《邹忌讽齐王纳谏》句式重复较多,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浓。为了激发大家学习兴趣,我要求分组表演课本剧。学生们在欢声笑语的演出过程中,不断地感知课文,体会文言语言的魅力,如在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中,已能惟妙惟肖地把妻的“私”、妾的“畏”、客的“求”演绎出来;在“战胜与朝廷”这个桥段中,把“齐王”接见“燕、赵、韩、魏”时演绎得或端庄威严或沾沾自喜。这种以演促学的教学活动,不失为传统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补充。

猜你喜欢
鲁庄公陌生化课本剧
东野稷驾马车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教学新思维
从陌生化角度浅析《藻海无边》
第三只眼看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