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想到用新颖、独创的方法进行解决的一种思维过程。众所周知,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积极打造精彩的数学课堂,以便在提升小学生数学水平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由于受一些不良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讲授课堂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过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今的教师应该将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作为当下的主要教学任务,从而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新颖的导入教学内容,打开学生好奇之门
小学数学不像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他科目那样富有吸引力,数学无疑是一门不受学生喜欢的学科,再加上数学知识又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很容易让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枯燥沉闷。因此,教师需要采用新颖的导入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创造,为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学习“平均分”时,教师可先导入“孔融让梨的故事,当学生听到耳熟能详的故事时,能够快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当教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时,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亦将尤为高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如可先给出“有8个果冻,4个学生”的条件,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出一道问题,这样便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视觉与听觉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仰赖的两大重要角色,而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能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合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故事导入,这样能同时调动学生视觉与听觉等众多感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促进学生问题思考意识的产生都大有帮助。
二、训练发散思维与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对思维方法的掌握毕竟有其限制,加之对灵感的把握也较为模糊,因此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引导策略来促使学生掌握联想、类比等基本思想方法,如此方能切实激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与发散性。与此同时,考虑到数学的许多知识点之间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故教师还应积极、合理地运用类比、联想等基础思想方法来帮助学生切实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使学生在深刻理解旧知识的同时获取到新的知识。如在教学“除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乘法意义”以及“乘法口诀”等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构建起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还可以通过采用类比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就会由联想而生成创造性的解答方案,使计算化繁为简,准确迅捷。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算方法后,就可以在不同的运算过程之间建立联系。如二年级学生在见到36-15+10时,自然而然地便会联想到一年级学习的15-10+6;而在见到10÷2时,其脑海中亦将出现2×5。这便是受学生联想思维所导致的结果。
除此之外,学生的直觉思维也往往是引发其思维飞跃的关键,且该思维于学生身上并不罕见,其最主要的表现则是针对同一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多种解法。如针对如下应用题:“有8个果冻,平均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几个?”关于此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会直接由2×4=8得出答案,而有部分学生就会想到借助手中学具进行操作,更有少部分学生会选择采用数数的办法(2个2个的数)。导致如此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直接把握问题本质的方式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找到分析思维的触发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数学的绝大多数知识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复杂性,故教师若能积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则必然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想象立体图形的整体样式,而后再通过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解题过程变得直观化,而且还能够在培养学生数学想象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小組合作交流与沟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以及生生的有效沟通将是和谐课堂构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且基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方能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继而可针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补足策略,以确保理想的教学成效。如教学“平移”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小组内实际操作,进而以讨论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对“平移”的特征进行总结,如此一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且能切实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要想切实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必然离不开对创新性思维的良好利用。不仅如此,拥有良好的创新性思维,一方面,教师可通过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作用的充分发挥,来切实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当学生创新性思维得到有效激发后,其还可将此思维运用到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中去,由此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给予高度重视,如此方能为学生后续掌握更复杂的知识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