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松
[摘 要]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他们语感能力的提升,继而能够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科学制定朗读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给予学生有效的朗读指导以及有效的朗读评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能力;制定目标;激发兴趣;有效指导;有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4-0022-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学生朗读能力提出明确要求。诸如,在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中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要求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诵读”。正因为朗读能力如此重要,所以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均极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培养策略上进行了广泛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在朗读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多下功夫,制定科学的朗读目标,并依据具体目标实施朗读教学。
例如,教师在执教《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时,制定的朗读教学目标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充分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美好心愿。执教《触摸春天》一课时,制定的朗读教学目标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比两课的朗读教学目标,我们不难发现,《触摸春天》一课增加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为何会产生此种差异呢?细细体会不难发现,《邓小平爷爷植树》是一年级的课文,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已属不易,不需要制定较高的朗读教学目标。而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仅对其提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显然过低,不利于其朗读能力的提升。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唯有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朗读教学目标,才能稳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小学生朗读能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缺乏朗读兴趣无疑是重要原因。因此,语文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
例如,执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为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语文教师安排了几个学生分别扮演旁白、小壁虎、燕子、黄牛、小鱼等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在具体的朗读过程中,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朗读也更具感情色彩。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激发。
当学生的朗读兴趣得以真正激发后,他们便会积极参与到朗读训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朗读能力。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仅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并不会给予学生任何形式的朗读指导。此种情况的存在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极为不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例如,执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读到“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这一段时,并未表现出悲伤和喜悦的语气与神情。基于此种情况,教师进行引导:“同学们,当你们读到‘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这句话时,不仅要在语言中表现出悲伤,在神情及动作方面同样应表现出悲伤。当读到‘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这句话时,应充分表现出小壁虎的兴奋之情,甚至可以欢呼雀跃。”通过语文教师的一番殷切指导,学生在接下来的朗读中读得更具感情色彩,其朗读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只要小学语文教师肯积极给予学生朗读技巧方面的指导,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定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参与热情,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評价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优点。
例如,当学生朗读存在问题时,语文教师可如此评价:“你的朗读表现非常不好。首先,无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缘于你对课文中的很多生字词还不够熟悉,而且朗读课文的次数较少。其次,在具体的朗读过程中,你的语言毫无感情色彩。老师希望你今后朗读时应增添几分感情色彩……”这样的教学评价主要为帮助学生发现存在的不足。当然,在更多情况下语文教师的评价应充满赏识与鼓励,如:“虽然你这次朗读还存在很多不足,但已经比上次好很多。你已经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而且也充满了一定的感情色彩。希望你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再接再厉,在朗读方面更上一层楼。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除教师评价外,还可要求学生自评或互评。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利于学生的反思与总结,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提升。
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策略,并做到长期坚持,以使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提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