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霞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素质是目前教育行业的第一话题,这也迫使每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和实践运用。
【关键词】搞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鲜知识的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过程。
1.尽到一个教师的责任
若要加强和完善学校督导评估,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实现学校督导的价值追求。教师的责任,归根结底是“为了一切孩子”和“为了孩子的一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素质。
1.1精细计划
教师应把每件事做细、做深、做透、做精,把学校的管理融入到每个学生的成长中、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融入到学校的持续发展中。
1.2合理要求
教育教学管理,其实是让各个阶层领导都有热情、主动、积极、踏实的工作态度,都有责任可担,都有义务可敬;按职责、按能力、按时序合理要求,使得管理者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尽心尽力,使用好自己的职权,使学校工作正常运转。
1.3追求完美
在对学生的管理之中,注重凝聚人心,实施以人为本,追求完美,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人的生命激情,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家园,在精神感情和生活上给学生以厚爱。
1.4实现卓越
学生要“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这是实现卓越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学校凝聚力的战斗力和发展力的标志。
2.探索新课程改革指导之路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不了解学生就无法从教,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性格、兴趣、能力,掌握学生先天生理造就和后天环境培养中的差异性与共同性,进而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因需而教。
2.1人文管理的时代性
新教改理论指导下的人文管理理念旨在实现以人为本,实行全员管理,使每位教师和学生产生自信心,自主性和自觉性,充分肯定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成绩,着力培养优秀教师,骨干领导和特长学生,实现人文管理的独特性和成就感。
2.2营造文化性环境
文化性环境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它包括外在的物质环境和内在的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包括学校建筑布局,教室装饰色调,园林景观及校旗校徽和校服;人文环境包括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友爱和关心。
2.3教学成果的有效性
为达到有效教学,应采取:老中轻互相学习,联系带动,共同促进;同科目教研组集体备课中每人每年最少一次主讲演示;每个科任教师每学期至少一堂示范观摩课;每次考试后举行教学管理质量研讨会。
3.认真学习新教改的全新理念
新教改是指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新教改的全新理念是:
3.1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教师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一个好的老师一定能教出好的学生,用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来说明,显著的学习效果来自学习情绪的愉快,也来自学生对老师文化知识和人格魅力的认同;教师应客观、适时地引导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将贫困学生和学困生记在心中,重家访找原因,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尊重客观现实造成的因素,适时地引导,实现学生的共同提高、整体推进、全面发展。
3.2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以教师为主导的认识
教师应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成就性论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查,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而且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关注对个体发展的认可,使学生充满自信全面发展,卓有成就。
3.3全面提高素质教育,以学校为督导的认识
学校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园地,而学校以领导为核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一定的督导作用。新教改的成就在于学校领导的监督指导、在于一线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在于接受教育的学生的创新和提高,所有这些都必须在理论指导下,才能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效果。
4.提高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
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采取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导督促学生自觉学习,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而不是以前的强教硬灌、机械模式,是运用灵活手法创造和谐氛围激活兴趣课堂。
4.1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仅要在课外了解掌握和评价学生,还要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接受课程内容的程度,进而积极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适时补救学生的学习漏洞。
4.2引导、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學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水平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扩展程度和空间想象能力。新教改着重倡导教师要引导、关注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适时适度的讲授过程中既促进又引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4.3关注学生的合作关系
新课改强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这样能够促进备课、教学和研究的快速发展,也能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能够正确掌握所教学生在各科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和谐,使教师学生愿意接受教师,也爱学教师所教的课程,形成教有所乐、学有所乐、共同发展的趋势。
4.4鼓励、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源于研讨,研讨源于实践,实践源于理论指导,在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思维是教师在鼓励学生以理论为基础指导进行研讨的思维。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进而逐步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