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有平
【摘要】统编教材背景下“和大人一起读”阅读活动,应该倡导扩展阅读,以此把课内和课外连接起来;应该倡导个性阅读,以此引领孩子们自主创新;应该倡导共读共写,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孩子们的读写潜能,为孩子的学习和阅读打下亮丽的底色。
【关键词】统编教材 一起读 拓展阅读 个性阅读 共读共写
一、扩展阅读不可或缺
孩子们的阅读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绝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读《教材详解》《精讲精练》《考试大全》,等等。好的阅读应该摒弃“试题化”倾向,应该拒绝功利化阅读,应该远离支离破碎的阅读,而倡导拓展阅读,以此把课内和课外连接起来,把“散乱的、零碎的、割裂”的碎片化知识统领在一起,使得“一起读”活动“由此及彼”,在整体阅读和推进中螺旋式提高。
比如,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的《快乐图书吧》中,孩子们读了《神笔马良》等故事,此时可以引领孩子们再读读洪汛涛的《大奖章》、马尔夏克的《十二个月》和泰戈尔的《纸牌国》;在三年级《快乐图书吧》的阅读中,引领孩子们先和大人一起读《穿靴子的猫》等童话作品,然后利用“问题清单”,解决孩子们读童话时的疑惑。大人和小伙可以互相做“小书签”或“人物卡片”送给对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一块儿读读《月姑娘的亲事》《打火匣》《雪白和玫瑰红》等。
这样的扩展阅读不是单一的,而是连续性的,课内和课外不再是两张皮,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无数事实证明,那些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其能力不是靠支离破碎的片段阅读“打拼”出来的,而是一定注重更大场域内的扩展,注重了阅读的“一脉相承”,注重了前后知识点的衔接和过渡,并且对阅读活动的整体把握是全面的,深刻的,因而在实践中能够以此为蓝本,实现拓展阅读的高质量。
二、个性阅读不可或缺
尽管“和大人一起读”活动是大人和小孩“同呼吸共命运”,但千万不能被大人的功利化阅读拘囿了思路,或者大人遮蔽了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以至于置孩子们的“自主自悟”而不顾。相反,大人应有意弱化自己的成人思想,而强化孩子们的个性解读、独特感悟和多元解读。正所谓:“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教师的个人发挥,而在于学生的独特发现。”
例如,读《七色花》时,大人都给孩子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有七个实现愿望的機会,你想要实现什么愿望啊?”但是偏偏一个孩子说:“我只有一个愿望要实现行不行呀?”行呀,怎么不行?谁说不行?也许正因为只有一个愿望才显得弥足珍贵。
在具体的共读活动中,应该大力提倡这样的自主自悟,少一些主题先行,多一些创意创新;少一些被动接受,多一些主动多元,以此引领孩子们实现自主自悟前提下的共读活动。既要以共读为引领,同时引领孩子们自主创新,应该成为“和大人一起读”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视点。
三、共读共写不可或缺
大人和小孩在一块儿共读共写,以书激趣、以悟激悟、以书启智、以生命温暖生命,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方法更能点燃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呢?身处在这样的共同体中,阅读是迷人的,孩子是迷人的,大人是迷人的,而相处在一起的共读共写岁月也是迷人的。
比如,学生和大人一起读读《弟子规》,一起读读《中华经典诵读》中的有关章节,不但早读、午读,晨会、周会也让孩子们一遍遍诵读。在此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和大人共写,可以共同书写书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共写读后的心得体会,可以共同续编童话……当书里的文字“活”起来,变成孩子们自己笔下有创意的新文字、新表达、新思想,当这一切融进一个个孩子的灵魂和行动中时,读写活动变得温暖、厚实,有情有义,有滋有味,共读共写变成了一种关乎灵魂和道德的体验活动。
在孩子和大人共读共写的实践中,大人应有意识地搭建共写平台、开辟共赏日记、共评日记等展示窗口。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人物形象卡,一小段读后感书签,一段小孩能看得懂的批注,一幅漫不经心但意蕴十足的共同制作的插画,但却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了孩子们的读写潜能,实现了真切、自信、个性、畅快的实践。而这,不正是统编新教材下语文阅读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有益的“和大人一起读”活动,还应当引领孩子们进行更广意义上的整合延伸,以此让孩子们走得更远,也收获得更多。这样的拓展和整合是一个开放的框架,是一种有意义的延伸,是一种更多维度和更广意义上的探究。大人应该引领孩子们沉浸在这样的探究延伸中,如此,才能“打开一个辽阔的世界”,以此铺就摇曳生姿的“一起读”拓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琰.在个性阅读中培养发现能力[J].山西教育,2017,(10) :7.
[2]周春梅.打开一个辽阔的世界[J.教师,2016,(08)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