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一起快乐读

2017-07-06 05:29张惠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部编教材

张惠芳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小学,浙江绍兴,312000)

摘 要: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的“大人”是泛指,除了父母还可以是祖辈、教师、亲戚、邻居等。与“大人”共读可以降低阅读难度,增进孩子与大人的感情,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基于“大人”的广泛性,教师可以设计行之有效的阅读卡,引导“大人”更好地与孩子进行共读,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 部编教材 阅读卡 共读

“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教材的全新版块。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很喜欢这一板块,这一板块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板块,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安排的意图,准确把握板块特色,这样才能使“和大人一起读”

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和大人一起读”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何为“大人”?

(一)传统意义上的“大人”

在传统的认识中,与大人一起读,即亲子阅读。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阅读、分享收获的过程。它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新赋予的“大人”含义

为何新教材不直接地称之为“亲子阅读”呢?笔者认为编写教材的专家们考虑到教材使用的区域情况不同。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还明显存在家庭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城市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大部分家长都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自觉地进行亲子阅读,阅读教育开展较好。但是,对有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情况却不容乐观。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城中村改造,我们班级共39名学生,其中本地学生12人,外地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27人,我对班级39户家庭进行了统计,具体如表:

从表中不难看出,家长受教育的水平偏低,有些家长迫于生计,下班回家较晚,基本由祖辈接送孩子,有些孩子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开学初,通过家访,我发现只有十三户家庭有独立的书房,部分家庭住在廉租房里,孩子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的閱读材料不多,种类少,更新速度慢,一些家长自身并无阅读的习惯,所以,在阅读上更需要除父母之外的大人参与。

因而,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的“大人”是泛指,除了父母,还可以是祖辈、教师、亲戚、邻居等。对孩子来说,只要年龄比他们大的,有阅读协助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他们眼里的“大人”。

二、为何要“和大人一起读”

(一)认识“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整个学科的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课外阅读也有助于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品味“一起”的趣味性

小学一年级是学前教育转向学校正规教育的过渡时期,是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形成的奠基阶段。这个时期的“和大人一起读”活动对培养孩子的基本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帮助孩子降低阅读难度。一年级的孩子受认知水平的影响,无论是对拼音的拼读还是生字的认识,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消化,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大人会把一些阅读的方法示范或渗透给孩子。例如,当遇到比较难读的长句子,孩子不能连续读或者读错了,大人就可以做示范,帮助孩子修正;阅读中,孩子提出问题,大人可以帮助解释,或告知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创建更为广阔的背景知识;通过阅读,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持续阅读。孩子在大人的帮助下,阅读就会变得顺利,对故事的理解就越深刻。

2.培养和增进与大人的感情。通过一起阅读,能增进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孩子依偎在大人身边,和大人一起,拿着同一本书,看着同一篇文章,嘴里念着同一行字,那种“和你在一起”的感觉,让孩子和大人拥有了共同的阅读记忆。这种记忆,将阅读和愉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充盈着满满的幸福感。和大人一起读,可以让孩子深刻感受到亲情、友情、师生之情的温暖,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3.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孩子在听大人读,或读给大人听的过程中,在无声的文字和有声的语音作用下,对文字产生亲近感,对阅读产生兴趣。“我想读”“我会读”“我能读”的阅读信念也会慢慢树立起来,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孩子爱上阅读。一旦孩子喜爱上阅读便会对书爱不释手,久而久之,孩子书读得越来越多,理解能力自然越来越强。

三、“和大人一起读”什么

部编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都有八个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一上教材的八篇文章中,儿歌童谣类有四篇:《谁会飞》《小兔子乖乖》《剪窗花》《春节童谣》;故事童话类有四篇:《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猴子捞月亮》。一下教材的八篇文章中,儿歌童谣类三篇:《谁和谁好》《孙悟空打妖怪》《妞妞赶牛》;故事童话类三篇:《狐狸和乌鸦》《夏夜多美》《三只白鹤》;写景抒情类一篇《阳光》;家庭趣事类一篇:《胖乎乎的小手》。这些阅读材料,充满童真童趣,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审美要求和阅读欣赏水平,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食材”。

四、如何“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倡导“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的理念。怎样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才是关键。“大人”对象不同,方法也就不同。当“大人”是长辈或父母时,培训家长是关键的一步,学校可以“举办讲座”更新家长观念,通过讲座、家长会、网络交流等形式,指导家长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当“大人”是教师自己时,可以示范引领“和大人一起读”,让孩子回家后把过程简单地告诉长辈;当“大人”是同辈的哥哥姐姐时,可以请本校高年级的哥哥姐姐来教室做客共读。“和大人一起读”重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仅在学校里开展类似的活动并非长久之计,我们可以把阅读地点挪到校园以外。有一种方法适合每一位“大人”——设计“和大人一起读”阅读卡,此卡并非学习单,只是为了指明“大人”的阅读方法、阅读方向、阅读过程,进而让孩子更有效地阅读。

(一)示范朗读,学着模仿

如,一起读《阳光》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阅读卡。

请您先为孩子读一遍《阳光》,接着让孩子自己读一遍,您在旁边听着。如果孩子有缺字添字的现象,请及时纠正,并适当地鼓励他。最后,让孩子再完整地读一遍文章,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孩子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1.扫清文字障碍,为情感体验做铺垫。一起读时,大人先范读,孩子后读。当发现孩子读错时,大人要及时纠正。第一遍读不通顺,再尝试读第二遍、第三遍,直到读通顺。在不断的朗读中,增加词汇量,培养语感,更为之后的情感体验鉴定基础。

2.引导孩子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味。如第一篇《小兔子乖乖》,是一首儿歌,第一节和第三节一字不差,第二节和第四节,除了个别字有变化,句式完全相同。这样反复的构段方式,利于孩子迁移朗读。《剪窗花》《谁和谁好》这些儿歌,节奏感非常强,都可以尝试着先由大人按节奏朗读,请孩子倾听、跟读;《谁会飞》《谁和谁好》可以用对答的形式读,还可以边拍手边读,教学中可以让孩子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音韵感。

读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多样化。只要是孩子觉得好玩、有趣,愿意参与阅读的,都是值得赞赏的。

(二)设计简单题目,培养思考能力

以一起读《三只白鹤》为例。

请您为孩子准备几个问题:

問题1:三只白鹤分别把吃剩的大鱼埋在哪里?(不用写)

第一只白鹤埋在( ),

第二只白鹤埋在( ),

第三只白鹤埋在( )。

问题2:第二天,三只白鹤是怎么找鱼的呢?(不用写)

第一只白鹤朝( )飞去,

第二只白鹤朝( )飞去,

第三只白鹤朝( )飞去,落到( )。

问题3: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呢?为什么?(不用写)

可以用上“因为( ),所以( )”的句式说一说。

1.简单提问,完成文本解读。一年级孩子思维简单,他们找问题的答案大都来自于文本,所以大人的问题要紧扣文本,在一问一答中完成文本的解读。

2.通过对话,进入幻想画面。把文字读成画面,孩子才能真正领会到阅读的乐趣。如,读《胖乎乎的小手》可以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围绕“全家人为什么喜欢这张画有兰兰小手的画?”这个问题展开,感受兰兰对家人的关心。读《狐狸和乌鸦》可以围绕“狐狸是怎样骗乌鸦张嘴的呢?”这个主问题展开,重点帮助孩子理清狐狸怎么一步步说好话,最后骗得乌鸦的信任。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故事在孩子心中演绎的过程。

(三)演绎故事,获得情感体验

情感是表演的生命,而情感体验对城乡结合部的孩子来说相对更弱一些,因为他们见识少、知识面窄、理解能力更弱。因此,大人就得帮助孩子分析文本中的角色特点,创设情境,将他们带入文中的情境,让他们扮演文中的角色,获得情感体验。如,一起读《夏夜多美》,大人可以创设情境,让孩子演一演需要帮助的小蚂蚁,大人演一演小蚂蚁热心的朋友们,加上动作演一演他们的对话,在对话中,孩子可以很自然地感受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四)鼓励孩子,获得自信

您可以这样鼓励孩子:一次比一次读得好了!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呢!慢慢读,不着急,我陪你!瞧,这一遍读得多好呀……

在阅读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提高孩子的阅读效率。因此,在孩子阅读中遇到困难或有点滴进步时,大人要及时鼓励,帮助孩子树立独立阅读的信心。评价鼓励时要具体,少用套话。可以这样评价:“你读得真流利!”“这么长的句子你都能读了,进步真大啊!”“读得很有感情呢,真是了不起!”

(五)资源开发,迁移阅读

尝试着找与该文本有关的其他文本,可以读给孩子听,也可以让孩子阅读。

《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要真正实现学生能“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提升阅读品味,非一日之功,开发课程资源,使其成为提升儿童语文素养的载体,考验着“大人”的智慧和耐心。虽然一年级一共才16篇“和大人一起读”,但每一篇文本衍生的文本还有很多。如《拔萝卜》和《猴子捞月亮》等具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教师可以给家长推荐同样结构的文本,《房子里有箱子》《我底下有什么》等精美的儿童诗。如《小松鼠找花生》这篇科学童话揭示了植物生长的有趣现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可以相应补充《蚯蚓日记》《科学童话绘本》等读物,使儿童的阅读期待得以实现,也让阅读走得更远。

在教师阅读卡的帮助下,“大人”持之以恒,让每一个孩子的小手都由“大人”牵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大人陪伴孩子一起快乐地读,相信孩子由一开始的不会慢慢地过渡到参与阅读,到最后独立阅读,喜欢上阅读——这就是“大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参考文献

[1]曹爱卫.牵手孩子,走进阅读世界[J].小学语文,2016(7).

[2]徐玉荣.试论分享阅读实践研究的背景、现状及其价值[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2).

猜你喜欢
和大人一起读部编教材
开展“和大人一起读”语文活动探研
《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实践初探
和大人一起“悦”读
农村孩子“和大人一起读”的认识与思考
用好教材例子盘活课外阅读
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