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2017-02-14 17:50张久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部编教材

张久久

[摘 要]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的“大人”是泛指,除了父母,还可以是祖辈、教师、亲戚、邻居等。与“大人”共读可以降低阅读难度,增进孩子与大人的感情,培养阅读兴趣。基于“大人”的广泛性,教师可以设计行之有效的阅读卡,引导“大人”更好地与孩子进行共读,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部编教材;阅读卡;共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07

“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教材的全新板块。作为参与试教的教师,我有幸提前一“读”为快。在试教实践中,我发现这一板块深受学生喜爱,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板块,教师要正确理解教材安排的意图,准确把握板块特色,这样才能使“和大人一起读”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和大人一起读”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何为“大人”?

(一)传统意义上的“大人”

在传统的认识中,与大人一起读,即亲子阅读。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阅读、分享收获的过程。它在学生课外阅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新赋予的“大人”含义

为何新教材不直接地称之为“亲子阅读”呢?笔者认为编写教材的专家们考虑到教材使用的区域情况不同。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还明显存在家庭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城市的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大部分家长都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自觉地进行亲子阅读,阅读教育开展较好。但是,对有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情况却不容乐观。笔者所在的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我们对班级45户家庭进行了粗浅的统计,具体如下:

从表中不难发现,家长受教育的水平偏低,加上他们迫于生计,下班到家也较晚,基本由祖辈接送孩子,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开学初,通过家访,我们发现只有9户家庭有独立的书房,部分家庭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材料数量不多,种类不齐全,更新速度缓慢,家长自身并无阅读的习惯。所以,在阅读上更需要除父母之外的大人参与。

因而,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的“大人”是泛指,除了父母,还可以是祖辈、教师、亲戚、邻居等。对孩子来说,只要年龄比他们大的,有阅读协助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他们眼中的“大人”。

二、 为何要“和大人一起读”

(一)认识“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表达能力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二)品味“一起”的趣味性

小学一年级是学前教育转向学校正规教育的过渡时期,是孩子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形成的奠基阶段。这个时期的“和大人一起读”活动对培养孩子基本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降低阅读难度。一年级的孩子有时候并不是不想阅读,而是受认知水平的影响,无论是对拼音的拼读还是生字的认识,他们都需要花时间去消化。如果一篇文章拦路虎太多,就会打击孩子的信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厌倦甚至是恐惧心理;而与大人一起读则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降低阅读难度,阅读就会顺利,对故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2.增进与大人的感情。通过一起阅读,能增进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正面引导。和大人一起读,可以让孩子深切地体验到亲情、友情的温暖,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爸爸妈妈很爱我”“爷爷奶奶爱我”“叔叔阿姨爱我”“哥哥姐姐爱我”的幸福感觉。日久天长,这种感情就会像春雨滋润春苗一般,使孩子茁壮成长。

3.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和最大的本钱。孩子在听大人读或读给大人听的过程中,在无声的文字和有声的语音作用下,对文字产生亲近感,对阅读产生兴趣。“我想读”“我会读”“我能读”的阅读信念也会慢慢树立起来,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使孩子喜爱阅读。一旦孩子爱上阅读便欲罢不能,他们会不停地阅读,越读越多,理解能力就越强。

三、 “和大人一起读”什么

部编一年级下册新教材一共有八个“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其中的文章、儿歌、童谣类三篇:《谁和谁好》《孙悟空打妖怪》《妞妞赶牛》,故事、童话类三篇:《狐狸和乌鸦》《夏夜多美》《三只白鹤》,写景抒情类《阳光》,家庭趣事类《胖乎乎的小手》。这些文本充满童真童趣,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审美要求和阅读欣赏水平,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 如何“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倡导“与他人分享阅读快乐”的理念。怎样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才是关键。“大人”对象不同,方法也各异。当“大人”是长辈时,可以邀请他们来学校,坐在孩子旁边开展“和大人一起读”;当“大人”是老师自己时,可以示范“和大人一起读”,回家后让孩子把开展的过程简单地告诉长辈;当“大人”是同辈的哥哥姐姐时,可以请本校高年级的哥哥姐姐来教室做客共读。“和大人一起读”重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仅在教室里开展类似的活动并非长久之计,我们可以把阅读地点挪到校园以外。有一种方法适合每一位“大人”——设计 “和大人一起读”阅读卡,此卡并非学习单,只是为了指明“大人”的阅读方法、阅读方向、阅读过程,进而让孩子更有效地阅读。

(一)示范朗读,学着模仿

如,一起读《三只白鹤》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阅读卡。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孩子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1.扫清文字障碍,为情感体验做铺垫。一起读时,大人先范读孩子后读。当发现孩子读错时,大人要及时纠正。第一遍读不通顺,再尝试读第二遍。在不断的朗读中,增加词汇量、培养语感,更为之后的情感体验奠定基础。

2.引导孩子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味。如,《谁和谁好》是一首儿歌,四节句式完全相同。这样反复的构段方式,利于孩子迁移朗读。先由大人按节奏朗读,请孩子倾听、跟读;也可以用对答的形式读,大人读:“谁和谁好?”孩子读:“藤和瓜好。”大家齐读:“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读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多样化。只要是孩子觉得好玩、有趣,愿意参与阅读的,都是值得赞赏的。

(二)设计简单题目,培养思考能力

还是以一起读《三只白鹤》为例。

1.简单提问,完成文本解读。一年级孩子思维简单,他们找问题的答案大多来自于文本,所以大人的问题要时刻紧扣文本,在一问一答中完成文本的解读。

2.通过对话,进入幻想画面。把文字读成画面,孩子才能真正领会到阅读的乐趣。如,读《狐狸和乌鸦》可以围绕“狐狸是怎么骗乌鸦张嘴的呢?”这个主问题展开,重点帮助孩子理清狐狸怎么一步步说好话,最后骗得乌鸦的信任。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故事在孩子心中演绎的过程。

(三)演绎故事,获得情感体验

情感是表演的生命,而情感体验对城乡结合部的孩子来说相对更弱些,因为他们的见识少、知识面窄,理解能力更弱。因此,大人就得帮助孩子分析文本中的角色特点,创设情境,将他们带入文中的情境,让他们扮演文中的角色,获得情感体验。如,一起读《夏夜多美》一文后,大人可以创设情境,并演小蚂蚁的朋友们,让孩子演小蚂蚁,和他的朋友们对话。在对话中,孩子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四)鼓励孩子,获得自信

在阅读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气氛,全面提高阅读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孩子阅读中遇到困难或有点滴进步时,大人要及时鼓励,树立孩子独立阅读的信心。评价鼓励时要具体,少用套话。可以这样评价:“你读得真流利!”“这么长的句子你都能读好,真了不起!”

(五)寻找资料,迁移阅读

全册教材只有八篇“和大人一起读”,但不意味着只要完成规定的文本就算完成任务了。学无止境,每一篇文本衍生的文本还有很多。《三只白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达到预期的目标。类似的故事还有《刻舟求剑》《缘木求鱼》《郑人买履》等。相应的小故事让大人读,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读。这样,孩子的阅读内容就逐渐丰富起来了。

在教师阅读卡的帮助下,“大人”持之以恒,让每个孩子的小手都有“大人”牵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相信孩子由一开始的不会慢慢过渡到参与阅读,到最后独立阅读,喜欢上阅读——这就是“大人”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和大人一起读部编教材
和大人一起“悦”读
大手牵小手一起快乐读
用好教材例子盘活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