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族地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9-08-15 02:32刘国琼
读天下 2019年26期
关键词:会学乐学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使他们缺少应有的学习的兴趣。这就迫切需要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就如何培养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使学生变“善学”为“乐学”,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想学;乐学;会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性,它是学习动机中一个最现实与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如何使学生变“善学”为“乐学”,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教师来讲,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 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突破语言关,使他们由“怕学”变为“想学”培养其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某种学科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进入学校后,他们要由母语(本民族语)过渡到汉语,再到普通话,困难非常大,不少学生“金口难开,一言不发”,有的学生心里想说,但面对教师和同学,又怕自己表达结巴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取笑,不敢说,只好保持沉默。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突破语言关,鼓励他们大胆说,错了也不要紧;其次是多给他们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多锻炼自己;再次是多给他们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只有在因学习获得成功时,才会激发学习兴趣。比如作文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讲是一大难题,每次作文,我都让他们先说再写,这样持之以恒,他们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既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有一位叫曲木××的同学,刚来我班时,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从不敢用汉语说话,后来我找他谈话,才知他因母亲去世很伤心。于是,我叫他当着全面同学的面把心里话说出来,他边哭边诉说了母亲对他的爱,后来我又鼓励他用作文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结果,他以“妈妈的爱寄于梦中”为题,写出了一篇生动感人的作文,他在文中写道:“中国有句古话叫母爱如山,我妈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人也是最爱我的人,我妈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她永远活在我的记忆深处,望着妈妈的遗照,我想起了她的音容笑貌,想起了她的谆谆教诲……。”写完作文后还在后面附上了这样几句话:“刘老师,我是一个彝族学生,以前我最怕作文,每次写作文,我就装病不写,到这里后,在您的指导下,我对作文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兴趣,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了。谢谢您,敬爱的老师!”

二、 要善于变换学习形式,使他们“乐学”

儿童心理學表明: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学生兴奋和兴趣,当一个新鲜事物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会引起他们足够的注意力,迅速激起他们去研究,了解这个新鲜事物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期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话,将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减。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改变教法,变换学习形式,才能使他们乐于学习。我在上《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提前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亲自去调查自己的家乡是怎样破坏地球的生态的,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建设生态环境的,同学们兴趣盎然,积累了很多材料,有的收集了水源、矿产资源遭破坏的资料;有的收集到了家乡退耕还林的资料。还有的收集到了家乡的青山绿水资料,有一个同学说她的爸爸还亲自带她去看了申果庄大熊猫保护基地万亩林……后来我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为什么要精心地保护地球?通过讨论汇报,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用事实教育了学生,使他们懂得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激发了环保热情,激励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地球,使地球造福于人类,造福于子孙后代。

三、 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会学”

在现代教育中,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实现全面发展和发展个性特长的一条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发展,为学生完整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还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狭小的空间,把视野扩大到课堂以外,使他们吸收大量的自身发展所必需的“知识信息”,为素质教育拓宽了活动空间,促进他们学会学习,丰富知识。每周我让学生坚持办一期手抄报,每天坚持半小时课外阅读这样,每天抽时间看一下新闻联播,还利用班会课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这样让学生把自己在电视上、报刊杂志上看到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讲给同学们听,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每周评出阅读之星、手抄报能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了视野,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再从生活中去学习知识。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有趣,成绩才会显著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申玉红,杨启祥,周长军.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成果综述[J].教育学报,2012(2).

[2]吕传汉,张洪林.民族文化与教育[J].教育学报,1992(1).

作者简介:

刘国琼,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邮电贝尔小学。

猜你喜欢
会学乐学
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巧用语音与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乐学英语单词
学会与会学的辩证
声音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苦读”还是“乐学”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
变“讲堂”为“学堂” 变“学会”为“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