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9-08-13 13:11张明树
锦绣·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情境教学高中数学

张明树

摘 要:近年来,情境教学模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其生活化的融入,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思维的锻炼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论文将细化情境教学创设的时间效果,指出其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从趣味性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性问题情境创设、实验性问题情境创设以及生活化情境问题创设四个方面指出情境创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突出情景化数学的思维锻炼、兴趣培养等几个方面的独有的教学价值,为高中数学的情景化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数学;兴趣培养

一、趣味性问题情境创设

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创设重点便是突出数学的有趣,让数学摆脱无趣的特点。绝大多数的高中生仍然天性爱玩,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以此创设游戏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在游戏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如本人在教授集合此章节的内容之际,便是抓住了学生对于趣味二字的浓厚的兴趣的特点,让每一名学生以“集合中的元素”的身份参与到集合的趣味性教学中,创设了如下的趣味性问题情境:如若让一个学生无故地离开班集体,那么,这个集合便是不完整的,但是让两个同学的位置进行随意地交换,集合本身并不存在着任何的差异,恰恰地证明了“集合的无序性”;第二、假设本人所在的高一一班是一个集合,那么高一二班同样也是一个集合,尽管高一一班的老师与高一二班的老师是同一批人,但是由于集合中的学生的差异性,那么,两个集合仍然是不同的,集合都是唯一的,存在着唯一性;在教授几何的互异性的特点之际,让学生找出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不同,很快便能证明几何的互异性。因此,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思考,参与到教学的思考中。

二、悬念性问题情境创设

悬念性问题情境创设,简单来说,便是通过抛出问题以及设置悬念,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种情境的创设,具有启发性。

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便是数列,那么,在学习等差数列之后,便可以引出等比数列,让学生根据定义创造等比数列,然后,结合等差数列,让学生寻找“符合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数列,可以按照“接火车”的顺序来说,对于没说到的学生换个数列,尽可能的使全班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对学数学的求知欲。当然,悬念性问题的情境创设还可以体现在当学习了圆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出椭圆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根据圆的知识点开始思考椭圆的特性,如老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既然圆的面积公式与半径有关,那么,你们觉得椭圆的面积公式与椭圆的直径是否有关系呢?”亦或是“同学们,你们觉得椭圆的直径与圆的直径相同,那么其面积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呢?”诸如上述的问题,悬念性问题往往可以推着学生去思考,而不是逼着学生去思考,毕竟学生在未知面前的兴趣往往是较为高涨的。

总体上来说,悬念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在很大程度对学生的思考的能力以及反映的能力进行一定的考核,让学生在教学中不得不动脑筋思考,而不是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当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构建数学的知识体系,起到复习和预习的双倍效果,如等差数列的复习以及等比数列的预习,减轻学生的课余复习压力。

三、实验性问题情境创设

实验性问题情境创设指的是通过实验的形式,创造实验的教学情境,在实验中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归纳知识点,学习心得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相關的知识点,突出的价值便在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函数的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存在着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函数的创作,在画函数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总结特性的主人公,而不是老师照着课本将函数的相关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这是函数学习的关键,也是实验性问题情境创设的关键因素。再比如,在学习椭圆的特性的时候,老师可以将椭圆在PPT上进行绘制,通过椭圆的亮点之间的距离与直径的长度的对比,让学生轻松地对椭圆的知识点进行掌握。当然,在排列与组合的学习中,同样可以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发地组成一个小组,思考与排列与组合相关的实验,如排队实验等,以小组的实验形式,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感,以及其他的思维能力水平。

四、生活性问题情境创设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全方面发展的学生,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只是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培养他们面对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他们日后独自在社会生活服务。因此,数学知识应当与生活问题进行结合,在数学的教学中无形地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高中学习排列和组合的运算时,可引入生活中的素材。设置了如下的问题情境:有一天你放学回家,发现妈妈在做你最喜欢吃的可乐鸡翅,但此时妈妈却发现家里没有可乐了,于是你自告奋勇要去帮妈妈买可乐。妈妈给你100元钱,并告诉你需要买10听可乐,但是离你家最近的超市只有2听可乐,其余的商店分别有3听,4听,5听,6听,7听,8听,与此同时,这些商店的位置都迥然不同,因此,有多少种商店的组合项可以帮助妈妈解决问题。运用此种教学模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日后自己购买食品等等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对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有很大帮助。

五、总结

总之,不管是上述的哪种情境化教学都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城北地提升,但是情境教学仍然是为课程内容所服务的,不可喧宾夺主,不可以将情境化教学设置为教学的重点,而应当是创设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由地遨游在课堂中,并收获满满,能够高效地掌握知识点。

参考文献

[1]肖文昌,刘永建.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数学情境教学探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7(02):34-39.

[2]林琳.也谈初中数学情境的创设[J].福建中学数学.2006(04):56-59.

[3]林婷,吴庆铭.创设数学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J].福建中学数学.2004(04):65-68.

[4]张定强,张元媛,王彤.数学情境教学:理解现状与增润课堂[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5):47-50.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情境教学高中数学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