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责任素养培育理路探析与实践求解

2019-08-13 09:11程印贵
中小学德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培育

程印贵

摘    要 价值观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责任素养是价值观素养的核心部分。从责任感要素理论出发,分析高中生责任素养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归因,探索核心素养框架引领下的高中生责任素养培养。以建设责任素养教育校本课程,营造责任素养教育氛围和开展责任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重点提升高中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其责任情感,强化其责任能力。

关 键 词 高中学生发展;责任素养;培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7-00-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1]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学生的责任素养,才能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为此,一一三中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

一、理论探源:创设高中生责任素养之培养机制

高中生的责任素养可以划分为多个维度,从客体角度,包括自我责任 (如对学业、对生命 )、人际责任 (如对师长、对同伴 )和社会责任 (如对社会、对国家 ),它们构成了青少年责任感的三维结构;[2]從心理状态角度,可区分为责任意识、责任情感和责任能力。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们尝试从多种视角理解责任素养的培育机制。

立足高中生责任素养的多维度理解,学校认为可以尝试从责任意识、责任事件和责任行为三方面,构建科学的责任素养教育体系。责任事件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形成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的基础。以学生生活中的责任事件为契机,借助多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逐渐形成责任认知,作出责任判断并付诸行动,才能最终形成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需借助评价反馈等,积极和强化学生的责任情感体验。责任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责任行为的自觉,这种自觉取决于责任行为的长期训练,也取决于责任主体的主观自觉即责任意识。[3]

从责任素养教育过程分析,培养责任心是开展责任素养教育的核心。负责任就是要承担后果,责任心是健全人格的基础,也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对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负责任才会有发展。责任心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靠意志来维持,通过行为来体现,培养责任心可以从培养责任行为入手。[4]

从责商的视角分析,责任素养培养的过程则是培养受教育者从角色责商走向人格责商的过程。有学者将责任感称之为责商,人格责商就是自觉自愿掌控自我负责任的行为体现,角色责商则是个体不自觉不自愿掌控自我负责任的行为。[5]个体责任感包括自我责任的认知、感觉,在此基础上内化为自我信念、信仰和信条,再进一步持续强化为责任行为掌控能力。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教育的主渠道、主战场,自当开展以培养学生责任素养为主线的校本探索。学校调研国内同行做法得到启发,如柳铁一中从主体角度,以对家庭负责为起始点,学会孝敬;对自己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报答,培养学生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6]大连市一○一中学把社会责任感作为核心素养来培育,责任认知以生存意识、习惯养成、感恩为切入口,责任体验强调责任自觉、自为的反馈和深化,责任评价强调多元评价激励和手册管理强化。[7]

二、澄清思路:创编责任素养教育之校本教材

价值观教育自当贯穿高中教育全过程,相应地,责任素养教育也当走进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为此,学校带领老师们剖析以责任心教育为核心的责任素养教育过程,编写了以侧重培养责任意识、责任情感和责任能力三层级的《我的责任》系列校本教材。借此,引领老师们深入理解和领会责任素养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并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之中。

例如,高一年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责任意识培育为重点,通过学习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帮助学生深化责任认知,初步激发其责任感;通过开展学习和班级、校园和家庭“岗位”竞赛,让学生体验责任担当,认识生活中的责任;引导学生反思日常行为,倡导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等。由此,让学生初步建立对自己、家庭和集体负责的观念。

高二年级以培育责任情感为重点,以自我教育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自省自修能力为主要培育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负责、判断、选择,培育其集体意识和为集体服务的能力,初步认识自己未来将担负的责任。

高三年级则以提高责任能力为重点培育目标,加强时事政治学习,并通过十八岁成人礼,开展“责任、感恩、担当”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以昂扬的姿态和拼搏精神,迎接高考和未来生活。

在此基础上,学校将“我的责任”教育确立为德育工作的核心与主线,发出“我的责任”教育活动倡议。立足班级,联系家庭,延伸社会,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让高中生感受现实,确立目标,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行为规范,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负责;在对“责任”的思考中,坚定对集体的负责;与长辈对话,理解为家庭负责;探究生命的意义,明确对社会责任;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

三、活动演绎:创新责任素养养成之体验路径

依托教材编写,学校教师统一了思想,加深了对责任素养教学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激发其责任意识,不断培养与提升责任能力,促进学生的责任行为,帮助学生获得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是培育自主担当责任的班级氛围。各教学班自行制定班规,将班级各项事务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学生,引领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水、节电、扫地、擦黑板、办园地、教学平台管理……每件事情都由学生自行分配,以高度的责任感承担班级管理事务。在此基础上,教室张贴考核表,每周进行考核评比,形成主动担当、自主管理的班级生活氛围。同时,班级组织开展学生论坛。发动学生针对各种不文明、不健康的现象与行为发表评论,提高学生识别是非的能力,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责任素养。

二是创设责任素养教育主题活动。依托责任素养校本教材的内容,学校开展了系列主题班会,包括“我与责任同行”“责任素养教育大家谈”“我的梦想我负责”“勇于承担责任”“做有责任心的人”“责任——让青春绽放光彩”和“成人礼”等;并开展了“我们因负责而可爱”“责任在我心中”“我们在负责中成长”“诚信是金”“我与文明同行”等主题征文、演讲活动。借助读书会、辩论赛、演讲比赛、责任素养教育实践作业、邀请专家做责任素养教育主题报告等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增强责任素养教育的魅力。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他们自发开展了“遵守诚信道德规范 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爱学校 爱班级 爱自己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卫生责任书”“班级安全工作责任书”等签名活动,引领校园责任素养新风尚。

三是開展责任素养主题校外活动。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以责任意识到责任能力的形成为主线,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并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以此,带领师生走进广阔的社会生活,感受责任担当、提升责任能力。学校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广州市聋人学校等单位合作,联合开展了 “志愿于心,服务于行”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九九重阳,久久祝福——看望老红军老专家活动”“关爱长者,你我同行——看望社区空巢老人活动”“承担责任、传递温暖——我们的节日春节之关爱老人、守望邻里活动”“我志愿,我快乐——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 “学习雷锋,我们在行动——耆人义士志愿者服务活动”“关爱盲童,践行履责活动”等。每年暑假参加“帮好人万里行”实践活动。

四是创新责任素养过程性评价。评价是增强学生责任意识、促进学生行为转变、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式。学校着眼高中生未来发展,编写了“我的责任”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并制作“责任护照”,对学生参加责任素养教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护照每生一册、每次一签、每期一评,从“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记录学生责任素养的成长。例如,学生根据指标体系开展自评,从“他评”及教师评语、等级评定结果等,了解自身的成长情况。每一次评价内容都会保存,成为下一评价阶段的参考。借助评价,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善于反思,增强自律意识和责任观念。

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素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是其重要一环,家庭教育和社会氛围不可或缺。学校将继续探索,不断整合资源,引领学生的未来成长。

参考文献:

[1]黄坤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7-11-17].

[2]陈宁,丁强,黄洪基.论青少年责任感及其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14(5):108-110+119.

[3]刘世保.责任教育研究与指导[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43-47.

[4]孙云晓,刘秀英.责任感成就未来[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2-13.

[5]谭焱心.责商教育模式培养孩子9大关键[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58-63.

[6]柳州铁一中学校本教材编写组.责任素养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

[7]王雪洁,刘文华.把社会责任感作为核心素养来培育——大连市一○一中学责任教育创新之路[J].中国德育,2014(13):60-61.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广东广州   510655)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培育
大学生恋爱过激行为分析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责任感等2则
浅谈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