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高考试题之味,悟地理复习之道

2019-08-13 08:50吴春艳
地理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命题特点核心素养

吴春艳

摘 要:2019年高考使用地理单科卷的省级行政区有浙江、上海、江苏和海南。文章以这4套单科卷为例,从试题结构、考核内容、命题素材、命题立意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选取典型试题进行分析,思考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感悟地理复习规律。

关键词:单科卷;核心素养;命题特点;能力立意

2019年高考已顺利落下帷幕,使用地理单科卷的省级行政区有浙江、上海、江苏和海南。浙江省在4月份组织了地理选考,上海市在5月份组织了地理等级性考试,江苏省和海南省在6月份组织了地理高考。相对于文综地理试卷,地理单科考试时间更长、试卷分值更多、试题题量更大、考查范围更广。本文以浙江卷、上海卷、江苏卷和海南卷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试卷结构与命题特点,思考地理高考对地理命题和地理复习的指导意义。

一、单科卷结构比较

在全国4套地理单科卷中,江苏卷面分值最高,满分为120分,海南卷、上海卷和浙江卷面分值均为100分。从分值统计,江苏卷、浙江卷选择题和综合题各占50%,海南卷选择题占60%、综合题占40%,上海卷选择题占40%、综合题占60%。试卷结构如表1所示。

二、品高考试题之味

2019年高考地理4套单科卷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跟时代脉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影显地理学科特色,具有鲜明的学科性、时代性、适切性和综合性。更可贵的是从核心素养考查层面来看,地理核心素养已渗透于2019年高考地理单科卷试题当中。

《普通高中地课程标准(2017版)》对考试的评价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考试命题的评价目标,应定位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状况的测试与考查上[1]。这就是说,一方面要在“上位层面”准确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主要表现,另一方面则要在具体操作层面要准确理解学业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这两个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试题命制的基本出发点。从以上两个层面分析2019年高考地理4套单科卷试题,呈现出如下特征。

1.从考核内容看——突出主干,知识抽样考查

2019年高考地理4套单科卷对知识的考查覆盖的知识广,且具有抽样性,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综合4套单科卷来看主干知识主要集中在是必修1自然地理和必修2人文地理考点,江苏卷涉及的必修3区域地理内容相比其他3套试卷多,江苏卷和海南卷包含选修部分,江苏卷选修是在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四个模块中任选2条试题作答,海南卷是在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两个模块中任选1条试题作答。具体考点统计如表2~5所示。

2.从命题素材看——多图表,紧扣时代脉搏

(1)考查图表解读能力,突出地理学科技能。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主要工具。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多种地图、图表、图像表达空间信息,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地理高考对学生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包含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尤其是能够快速、准确地从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从这一要求看,2019年地理高考4套单科卷试题图表丰富,类型多样。其中江苏卷和浙江卷的地理图表数量较多,上海卷、海南卷的地理图表多在综合题部分,具体统计如表3所示。从统计数据看,4套试卷均关注了世界和中国区域,既考查学生的国际视野,也关注学生家国情怀;4套试卷多以地理统计图、示意图和景观图为承载信息的媒介,能很好地体现对学生地理关键能力的考查。

(2)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家国人文情。2019年高考地理4套单科卷试题素材均来自教材以外的“新材料”,多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境作为命题切入点,考查考生运用地理规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有些素材选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等方面问题,着力体现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中学地理课程实施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因而关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保护也是高考试题命题素材的选材热点。2019年高考地理4套单科卷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例如,江苏卷选择题第25~26题以“川西林盘”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为命题情境,考查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等内容;上海卷选择题第14题以我国的“妈祖信仰”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命题情境,考查妈祖文化盛行的地区;海南卷选择题第12题以“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为命题情境,考查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的地理位置。以上高考试题均体现了从地理的视角来看待人类活动,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也传递了人地和谐的基本思想,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人文价值。

中学地理课程实施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2019年高考地理4套单科卷试题将社会热点问题有机融入,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地理学科与时代发展的密切联系,又能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江苏卷选择题第15~16题以热点丝路班列为情境,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海南卷选择题第7~9題以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这一经济案例为情境,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上海卷综合题第23题以“一带一路”为情境,考查区域特征和区域合作问题。浙江卷选择题第1~2题,以电商企业在中、东部地区加工、包装、销售的主要优势为情境,考查农业生产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可见,为了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地理试题命制高度重视真实、复杂、开放的情境创设,把具体任务尽可能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之中。

3.从命题立意看——重能力,彰显核心素养

2019年地理高考单科卷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主干知识,以能力考查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考试内容改革。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助推素质教育。从落实核心素养考查的角度来赏析2019年高考地理4套单科卷试题,笔者选择相关典型试题剖析如下。

(1)树立人地协调观,遵循自然规律。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2]。高考试题正是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遵循自然规律。

例1:(江苏卷第21~22题)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图1为“项目位置和杂交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

C.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

D.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

22.杂交构树生态农业有助于当地脱贫的原因有:

A.杂交构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B.杂交构树可有效提高荒地利用率

C.沼气制取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D.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试题分析】本组试题以贵州某县精准扶贫的项目为命题情境,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突出了对人地关系这一地理学基本原理的考查。

第21题分析问题的角度是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图1中获取信息该县位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地势起伏较大,因而交通不便;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缺乏,植被稀疏;云贵高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且集中,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明显,生态环境脆弱。

第22题分析问题的角度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材料可知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从图1杂交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杂交构树林下可以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而非杂交构树本身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阅读材料可知,杂交构树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并且生态效益显著,可以改善水土流失,因此可以在荒地进行杂交构树的种植,提高荒地的利用率,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杂交构树可以发展沼气池,沼气的制取,可以缓解农村能源不足的问题,但是并不能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作物的种植可以进行饲料的加工,并且发展养猪场原料充足,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答案:21.AB   22.BD

(2)立足区域认知,突出空间格局。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高考试题常常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学生认识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这也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

例2:(江苏卷第28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图2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3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

【试题分析】本题以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为命题情境,呈现了中国部分城市群分布图、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综合考查区域城市化发展、区域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区域协同发展中应对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不同区域之间发展的联系。本题的特色在于立足区域,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中的问题,突出了对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

本题考查的背景是城市群,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由于具有不同的空间范围和城市数量,因而规模大小不同。城市群是一个区域的“增长极”(或增长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具有辐射带动效应。城市群也是一个“创新极”,创新能力很强,有利于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不同的区域,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优化。

第(1)题分析问题的角度是既结合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又立足呼包鄂榆城市群这一特定区域。从图3可以看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很多中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如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强,由材料可知常住人口1138.4 萬人,城市化率达69.3%,城市人口比重较高。以上都是城市化的标志。

第(2)题分析问题的角度是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和铁矿等矿产资源,依据当地的矿产资源条件该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有能源工业、重化工业、有色金属冶炼,依据当地的种植业发展可发展的优势产业有食品和纺织等轻工业,该区草原广布,饲料充足,适合牛羊放牧养殖,还可以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如奶制品生产等。

第(3)题分析问题的角度是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既要分析呼包鄂榆城市群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之下的生态问题,也要思考当地经济发展可能加剧的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黄河流域特殊的黄土层,以及夏季多暴雨的特点引发的水土流失;过度放牧引起的土地荒漠化等;该区域发展重化工业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等。

第(4)题分析问题的角度是城市群建设对其他城市群的作用、对我国对外开放的作用。试题体现了对区域发展整体性和开放性的考查。首先,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具有示范作用;其次,不同的区域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再次,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优化。从对外开放的作用来说,呼包鄂榆城市群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于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和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是内蒙古东西跨度广、邻国较多,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  (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  (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3)注重综合思维,强调整体观念。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高考试题重视对学生地理环境整体观和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考查,尤其是在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例3:(上海卷第21~24题)法国(图4)南部有两个城市:波尔多和阿德格,气候温和,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1.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的角度分析波尔多气候温和湿润的原因。

22.从水资源和交通两个角度分析法国南部开凿南部运河的原因。

23.从地域分异角度,判读波尔多(大西洋沿岸)和阿格德(地中海沿岸)两个城市主要自然带名称。

24.分析阿格德发展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及其农业地域类型。

【试题分析】本题组以法国为命题情境,考查了学生对法国自然环境特征的认知、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既体现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问题分析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知识,突出对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考查。

21题分析波尔多气候温和湿润的原因需要从地理位置入手,从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角度进行分析,体现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要求。由波尔多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推导该地处于西风带控制,受到来自大西洋的西南风影响,降水丰富;从法国地形图读出法国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海拔低),受西风影响显著;由波尔多位于大西洋西岸确定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暖流对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

22题分析法国南部开凿南部运河的原因,解答本题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分布和交通的发展状况,体现对学生綜合思维的要求。法国南部开通运河的原因为缓解地中海沿海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充足水资源,调节法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体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缩短航程,降低对直布罗陀海峡的依赖,加强法国东西部的经贸联系,开凿运河也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造。

23题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判断自然带,波尔多(大西洋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阿格德(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波尔多和阿格德自然带的不同,也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4题从农业区位因素综合分析法国地中海沿岸的农业发展,首先依据地中海气候判断当地农业类型属于地中海农业,然后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综合分析地中海农业的发展条件。

参考答案:21.大气环流:地处中纬西风带,受到来自海洋的西南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地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海拔低),受西风影响显著;洋流: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对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22.水资源:缓解地中海沿海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工农业发展提供充足水资源,调节法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交通: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缩短航程,降低对直布罗陀海峡的依赖,加强法国东西部的经贸联系23.波尔多: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阿格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4.气候: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物质的积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地形:地处沿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种植和生产规模的提高;水源:河流(运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位于沿海,便于粮食的出口;地处西欧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和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科技先进,劳动力素质高。

(4)关注地理实践力,引导知行合一。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2019年地理单科卷也在渗透对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旨在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更加关注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

例4:(浙江卷第24~25题)月球表面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 图5为地月系示意图,图6为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完成24~25题。

24.图6时刻,月球可能位于轨道上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5.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

A.地球遮住银河系的光芒

B.流星拖着亮线飞过头顶

C.太阳在月面上西升东落

D.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

【试题分析】本题组以我国“嫦娥四号”是人类首次成功着陆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这一热点事件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观察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再进行时空转换,突出对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考查。

24题的解题关键是读图获取信息,读图6可知在某时刻月球远离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阳系中的明亮天体,火星在观察者位置的上中天,木星和金星位于观察者的西半空,且观察金星的仰角小于木星。如何将这一观察结果与图5中①②③④四个位置的观察状况进行比照呢?这需要学生并运用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为逆时针自西向东这一知识点,通过绘出金星、木星和土星的绕日公转轨道来进行判断,补绘出的轨道如图7所示。此时在②位置进行观察,观察视线如箭头所示,看到火星位于观察者的上中天,金星和木星位于观察者的西半空,且觀察金星的仰角小于木星。

25题解题可采用排除法,因为嫦娥四号是发射在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所以地球不会遮住银河系的光芒,排除A答案;流星是流星体坠落地球大气时与地球大气层摩擦产生的光亮,而月球表面无大气因而看不到流星现象,排除B答案;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月球也在自西向东自转,故太阳在月面上也是西升东落的,排除C答案;嫦娥四号在月面上可观察到水星金星太阳同在星空,答案D正确。

参考答案:24. B    25.D

三、悟地理复习之道

通过对2019年高考地理4套单科卷的命题思想、试卷结构、考核内容、命题素材和命题立意比较研究,可以为我们今后的地理复习指明方向、找准路径和提高效率。

1.落实主干知识,建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2019年高考地理单科卷试题命题着眼点来看,特别注重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因此在高考备考中我们要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和理解。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规律、核心理论,以及区域地理中的区域基本特征等,如自然地理中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运动和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主要理论: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它们是学科知识内容构成的“纲”和“目”,复习时首先要引导考生弄清、弄透基本原理、规律与理论,而且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构建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链,构建主干知识体系,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目标。

2.以区域为载体,重视规律原理的灵活运用

从2019年高考地理单科卷试题的命题思路来看,区域为背景的试题备受关注。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往往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内才能得以分析和运用。2019年高考地理单科卷部分试题的设计是以某一小尺度区域为背景,由区域空间定位→推测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区域地理(尤其是中国区域)作为载体,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原理和规律运用其中,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提供更多的让学生分析、解决新问题的机会,提高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运用小区域大背景分析思路,真正做到知识的灵活迁移运用,以达到发展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的目标。

3.读取图文信息,提升有效信息的解读能力

从2019年高考地理单科卷命题图表素材看,4套试卷均重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的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指通过地理试题提供的文字、图表等资料,利用储备的地理知识原理和相关技能等,获取解决问题的条件、思考问题的线索、解答问题的提示等,并对这些进行分析、整合,形成准确而系统的思维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各类地理图表信息呈现的特点,学会准确、全面地从中提取显性和隐性的、定性和定量的地理信息;并要注意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地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对于一些地理原理与规律图,养成绘图作图的习惯,进行图文转化、图图转化。

4.关注社会热点,提升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从2019年高考地理单科卷命题情境素材看,地理高考命题必然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有些问题是永恒的热点,如全球变暖、生态环境破坏、能源问题、区域产业发展问题、重大工程建设、经济发展新成就、国家新政策新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精神等,仍成为今后高考地理命题永远关注的焦点。但在备考的过程中,选取地理热点问题时,要淡化事件的本身,发掘事件背后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将社会热点问题回归于教材,并把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并加以题型化处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阐释现实中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进而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5.规范答题习惯,培养快速准确的解题技巧

从2019年高考地理单科卷评分标准看,对学生的答案要点和答题规范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养成严谨的教学作风,平常教学与考题讲评时语言要严谨,措辞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还要引导学生多说,会说,多让学生上台展示、暴露思维过程。在回答问题和习题训练中特别强调语言表述和书写的规范性。最后,要指导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善于总结归纳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对于同类题要学会举一反三,寻找答题的共性、规律与策略。

学生要想形成快速准确的解题技巧,就必须逐步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一规范答题思路、规范答题步骤、规范呈现形式。如解答综合题的思路建模—“四步法”(图8)。四步法”中的第一步“精准审题”是答题的关键,是这个阶梯的基石,只有正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命题的指向,答题才能有的放矢。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审明中心词,明确所要论述的对象是什么;其次,是审条件限制词,依据条件限制词的内容性质,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并进行筛选,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最后,结合解答方式词和内容回答词,进一步提炼,形成最终符合题意的简明扼要的答案。

综上所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倡享”美丽中国是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有效鉴别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是地理试题的发展方向。2019年高考地理单科卷试题基于“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精心设计,充分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依托学科主干知识,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优化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内容;联系新时代主旋律及生产生活实际,通过探究式和开放性问题设计,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这些举措既有利于人才选拔,也发挥了对中学地理教学的正向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命题特点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究
中考英语被动语态考点及命题特点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2011—2016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Ⅰ完形填空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建议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