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的三重境界

2019-08-13 08:50钟晓河
地理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育观情趣学科

钟晓河

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教育的本质有理性的审视与感悟,也必须对教育实践作深刻的反思与重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其出发点和归宿在于人的培养。要明白培养什么样的人,从什么维度、用什么方式培养人,以增进主体生命力的发展。教育培养的人应该是专业之人、思想之人、情趣之人,这样的人应具有真、善、美的品格。科学教人求真,人文教人为善,艺术教人唯美。也就是说,所培养的人要有一个科学的脑、一颗向善的心、一双艺术的眼。

地理学科与课程教学在地理教师的世界里相遇,教师对它们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构成地理教育的基础境界。地理教育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课堂教学的标准、内容、途径、方法等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品质。而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教育观,决定着育人的方向和性质,这种教育观,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解析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其核心就是“教”与“学”两个环节。广大地理教师,将教学改革的视角放到学生“学”的环节上,这是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真实学习”“深度学习”“刻意练习”“脑靶向教学”“学习科学与教学”等学习策略,成为地理教学研究的最前沿领域,更是支撑当代教育观、课程观的基本保障。通过这种科学化、专业化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就会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与方法,练好专业技能,成为专业之人。

地理学科与人文精神在地理教师的世界里有机融合,将一种思想、价值观融汇于教学之中,构成地理教育的思想境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通过教育构建起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人与社会的文明有序、人与自我慎独有诚的价值体系,让教育背后的那些价值观被看见、被认同!地理教育的价值取向就在于人地协调观,其基本思想与方法就是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要素、时空、地方的相互综合形成了区域、文化及其差异,进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区域及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地理科学本身也是在这样的交融和冲突中成熟起来的。当年,施雅风先生说“我爱我师,我尤爱真理”的名言之后,便有了“庐山真的有第四纪冰川吗”的质疑与探讨。这件事折射出尊重事实和证据、独立思考、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用实证去说明问题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人的高贵在于其能思想的灵魂,教育就是要把人培养成“一根有思想的苇草”。

地理学科与生活情怀在地理教师的世界里升华,让教师的教学有了温度、色彩和情趣,构成地理教育的情趣境界。地理要素、区域等,从学科上看是理性、抽象的。地理学科的时空属性,决定了地理教育在内容、方式上要实现理论与实踐、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如果我们将人类积累的经验、智慧等,融合在地理教育的过程中,让“地方”有温度、让“要素”能表情,那么,课堂就是广阔的大海,面向大海的师生便会春暖花开。如何让地理形象化、生活化、诗意化?“你说带我去你的故乡,看看坝上草原的秋天。一起骑马,穿过金黄色的白桦树林,勒马立在斜阳里,看着白桦林,阵阵苍红”“你说,你的故乡不在红尘,而我也说,带你去我的故乡,看看米亚罗的秋天。我们一叶轻舟,两岸三千里红叶江山,满山的枫叶红了,秋风中,整座山都在抖动”。秋色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一种有区域差异的物候现象而已。如果赋予它灵魂,它就会成为一种审美的意象。这种审美的引领,就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净化我们的心灵、增强我们的生活情趣,避免地理教育陷入工具化的泥潭。

总之,让学生成为专业之人、思想之人、情趣之人,这便是教育。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教育观情趣学科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爱情趣数字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超学科”来啦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