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生态化教学理念出发,对已修完两学期后续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t班学生对分级后续课程设置总体满意;认为所开三门课程有实用性;觉得课时安排合理;希望后续课程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同等期待。
【关键词】 教育生态学;分级教学;课程设置;实践
一、教育生态学理念
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Cremin Lawrence在1976年正式提出来的。教育生态学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高等教育理论之一,之后迅速发展为一门新兴的教育学分支学科。在教育生态学中,作为个体的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各种环境构成了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的各种活动符合一定程度的生态规律,且相互依存,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制衡。[1]生态视野下的分级教学后续课程设置理念就是从生态视角出发,力图建构完整、科学、规范、生态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过中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解决“饥饱不均”现象,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学有所获”、教师“教有所专”。
二、课程设置背景和实践
1、设置背景
近年来,大英教改不断深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稳步提升,但学生对大学通用英语的认同度越来越低。2016版《指南》明确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课程设置“要照顾到学生的不同起点,充分体现个性化”;新的课程体系以“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三大类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2]
然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尚存以下问题:其一,以通用英语课程为主,偏重语法与词汇,学生的兴趣得不到满足;其二,课程设置中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其自身需求和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脱节。因此,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社会交往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設置实践
根据本校的学科专业、学生水平及发展目标,建立动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2016级新生入学后参加分级考试,并参考高考成绩,按70%和30%的比例,将本科非艺术类学生分为普通班(下称p班)和提高班两个教学层次,均从通用英语起步,但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根据自然界的竞争原则和平衡原则,每学期按照期末考试成绩调整,实行滚动制动态管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个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中学习。[3]t班全英语授课,大一两学期完成基础阶段的公共必修课,大二开始较高要求的拓展课程;而p班从对应教材一册起步,英汉夹杂授课,按部就班学完1-4册,因此本研究中的后续课程只涉及t班。
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对学生的需求问卷分析,我们确定了三门拓展课程:西方文化,为了弥补工科院校学生西方文化的缺失;科技英语翻译,以突出学校工科特色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高级英语视听说,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面向2016级全部28个t班,总数1510人,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数据分析”的方法。学生访谈集中在2018年9月到12月,旨在获取学生的学习感受。问卷设计依据《课程要求》中“课程设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用汉语表述,共有选择题10个,包括7个单选和3个多选,主要调查学生对后续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比如课时安排的合理性、所开课程的实用性、从所开课程中的收获、教材选用、对所选课程的期望、对授课教师的期望、课程设置应该突出的模块、课程评估应该采取的形式、课程设置有待改进的方面等。单选数据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分析,多选手动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本次回收有效问卷1406份,占总人数的93.1%。由于篇幅有限,从问卷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陈述和数据,并结合访谈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
1、对分级教学后续课程设置的总体满意度(单选)
图1表明了t班学生的总体满意度。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者合占 88.6%,而不满意者不到1%,这表明绝大部分t班学生完全接受并认可这样的课程设置,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而且也从所选拓展课中受益或得到了提高。相比之下,略超10%的学生觉得需要改进,表明后续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随后进行的访谈中得知,这部分学生并非对课程设置本身不满,而是对众多其它因素,诸如教材、周学时、课时安排、老师授课方式、评估手段、甚至教室的物理环境等不满,或因为落选自己心仪的拓展课等原因。
2、所开课程实用性(单选)
如图2所示,80%的t班学生认为所开三门后续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相比之下,接近18%的学生认为有待改进,说明课程设置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访谈中,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所开后续课程与自己的专业完美对接,以便更好地进行未来职业规划。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即在提高阶段,结合专业大类开设对应方向的选修课。我校专业以“工学”为主,以“轻工”为特色,工科专业涵盖较广,课程设置要完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因为牵涉到诸如教材筛选、教室安排、师资力量、课程安排等软硬件问题。
3、课时安排合理性(单选)
在图3中,认为课时安排合理的学生高达91%以上,充分证明了t班学生对压缩后课时安排感到满意。两学期的后续拓展课程设置为每班8学时/周,第一学期授课时长14周,第二学期12周(以前分别为19和17周)。剩余时间留给学生复习和自修,每周有答疑时间,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这样紧凑的安排受到两个级别学生的欢迎。近年来,由于新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和受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大学英语学分压缩和学时减少在全国高校中已是不争的事实,正如蔡基刚教授所言,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已进入到后大学英语时代,从最初在基础课中占大比例学时发展到现在的减少学时近乎一半。[4]
4、后续课程设置最应改进的方面(单选题)
涉及后续课程有待改进方面,如图4所示,超过半数接受调查的学生觉得与本专业结合度不够。学生在修完基础大学英语后,更愿意将后续拓展课与自己的专业紧密结合,为大三的专业英语、甚至毕业后的深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而学校多达58个本科专业,师资、教室、排课等软硬件均不能保证所开课程与所学专业完美对接,但逐步会考虑与轻化工、材料、机械等大类相结合。此外,其它呼声较高的依次为教材更新、增开新的选修课程等,也表明了青年学子紧跟时代步伐的特点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其它”中,涉及到师资配置、教室设备、教学手段、评估方法等方面。
5、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的方面(多选题)
图5表明了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期待,属于多选题,手动分析输入数据。从所占百分比看,学生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文素养几乎同等期待,可见学生不仅仅满足于理解和消化课本语言知识,还关注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将知识点融入完成项目和任务的实践中),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这一点符合《指南》,也与学生在座谈中表达一致。此外,在“其它”中,代表性表达有师生互动、激发兴趣、课堂安排、教学环节、教学思路、讲课方式、价值塑造、应试技巧,甚至穿衣打扮、仪容仪表、体态语等等。所有这些表明新时代的大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值很高,作为教师,更要注重提升自我,与时俱进。
五、结语
总之,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视野下的分级教学后续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学习者个人的兴趣和知识技能的提升,还应满足大学高年级段学生自学及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着力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也利于大英教师充分挖掘各自潜力,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和谐英语课堂构建[J].蚌埠学院学报,2015(1)118.
[2]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 朱云翠.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生态化探究[J].大学英语,2013(10)17.
[4] 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与趋势分析[J].外语研究,2012(3)13.
【作者简介】
李淑玲,陜西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