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光
摘 要:在声现象的教学中,学生对乐音三要素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有较大差异,学过管弦乐器的学生表现出很强的理解能力。但学习过乐器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大部分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笔者对吸管稍加处理后制成一支可以演奏简单乐曲的吸管笛,音效表现绝不逊色于其他正规管乐器。由于制作过程简单,经指导后学生也能够轻松完成,并可进行乐曲吹奏。这一做法激发并保持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也对其今后的物理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吸管乐器;自制教具;兴趣培养;声现象;难点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6-0051-3
进入初二后,学生开始正式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在这一阶段,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对其今后的物理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声现象的教学中,学生对乐音三要素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有较大差异,学过管弦乐器的学生表现出很强的理解能力。但学习过乐器的学生只是极少数,大部分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笔者想,何不带着学生自制管弦乐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呢,同时也能够突破“音调与频率关系”的教学难点。
1 吸管笛制作
经过多次尝试,笔者对吸管稍加处理后便能制成一支可以演奏简单乐曲的吸管笛,音效表现绝不逊色于其他正规管乐器。由于制作过程简单,经指导后学生也能够轻松完成,并可进行乐曲吹奏。
1.1 吸管笛制作方法
(1)选择适当吸管:吸管材质的选择对发声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选择厚度较薄、质地稍软的吸管较为合适。笔者选用的是肯德基的饮料吸管,效果极好。
(2)对吸管进行开孔:设整个吸管的长度为100%,任意确定一端为吹口,用笔在距离吹口处44.7%、51%、59%、69.6%、74.86%、84.47%的地方做上标记。在标记处开6个直径为4 mm左右的小孔。建议用不锈钢筷子或铁钉在酒精灯上烧热后在吸管上开孔。如图1。
(3)吹口处制作:如图2,将吸管的一端压成鸭嘴状,可以用湿抹布将其压在烧有开水的金属水壶上定型,使得开口处上下距离为1 mm左右,此时吹动这一端就可以发出稳定的声音了。
1.2 吸管笛吹奏注意事项及演奏方法
(1)为使吸管笛发声正常,吹奏时应使吹口处完全置于口中,切勿用牙齿或嘴唇接触吹口;
(2)为保证音准,闭孔处手指与孔间务必紧密接触,不能留有空隙;
(3)初次使用时请注意控制吹奏力度,使发声清脆响亮为佳;
(4)发音技巧如图3;
(5)利用此吸管笛可全篇演奏类似《龙的传人》等简单乐曲。(如图4)
【乐曲范例】
2 吸管笛教学设计
2.1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教学
【活动】 5名学生每人一根长短不同的吸管,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分别吹出do、re、mi、fa、so,演奏《铃儿响叮当》乐曲片段。
师:看起来一样的吸管为什么能够吹出不同的声音?
生1:老师,你能不能把吸管放在一起让我们看一下?
生2:原来长短不一样。
师:你们所听到的声音主要是什么特征不一样?
生3:音调不一样。
师:刚刚我们观察到了刻度尺越短,其振动的频率越高。吸管是否也是这样呢?下面我们就用仪器来测一下,请同学们注意观察频率高低和听到的声音音调的变化。
【演示】 教师手机下载频率音调仪APP。教师现场吹奏一个吸管,并不断剪短。通过投屏软件显示此过程中声音的音调高低变化和对应的振动频率高低的数值,如图5。
师:通过这一现象能够说明什么呢?
生1:吸管越短,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2 音调与频率关系的应用教学(吸管笛原理)
师:知道了吸管发声的特点后,你能用吸管制作成乐器吗?
生2:可以啊,就将这些长短不一的吸管排成一排。
师:很有创意,老师课前做了准备,接下来请欣赏乐器演奏(将长短不同的吸管用宽胶带固定成一排,类似于排箫,可吹奏《两只老虎》《铃儿响叮当》等简单乐曲)。发现这么多吹口吹奏起来有些麻烦,大家有没有办法只用一只吸管做出乐器呢?
生3: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开孔。
师:这个方法不错。老师课前也做了准备(出示吸管笛)。
生1:这真的能改变音调吗?
师:那就让我们来验证一下。(演示)的确可以改变音调。我如果想要音调更高一些,应该打开上方的孔还是下方的孔?
生2:考虑状……应该是上方的孔。
师:大家来听听看。(演示)确实是打开上方的孔音调会升高,这是为什么呢?
生3:我知道!主要发声体是孔到吹口这一段的空气柱,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下转第54页)
(上接第52页)
师:这位同学解释得非常到位!
生1:老师,你能用它吹出曲子吗?
师:那是当然。下面请欣赏吸管笛独奏《龙的传人》。
学生集体喝彩!
2.3 自制吸管笛,体会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师:这个看似高深的吸管笛,同学们自己也可以做出来。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老师提供的制作方法做一支吸管笛,尝试吹奏简单乐曲,并体会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3 教学反思
充分应用智能手机APP,如频率音调仪APP。频率的高低通过此软件直接显示,给学生以直观的显示,让物理教学不再空洞,有利于实验结论的得出與总结。
利用身边的简单物品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所学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栏目编辑 王柏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