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兰
摘 要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考试中常见的数学题目,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分析研究题目题意,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抓住核心从而轻松的解决问题。相对填空题、选择题等其他类型的考题,应用题的综合性较强,分值所占试卷整体比例也相对要高一些。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题型,专门研制了解答各类型应用题的思路,从而在不断地实践教学中探讨整合出了一系列针对应用题所特有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为有效的学习数学应用题,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为有效的运用。本文着重研究如何通过应用题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逻辑思考能力。
关键词 小学五年级;应用题教学;逻辑思维;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42-01
数学是一门能够让学生以另一种眼光看待世界的教学课程,从而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结合数学的计量手段探究世界,改造世界。对于客观事物,数学更能够进行定量的描绘,形象的概括,是一门应用型的教学课程。学生如果能够有效掌握其中的原理和奥妙,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帮助。应用题能够更好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拥有清晰的思路,连贯的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得到真实有效的应用。所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用题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大难点,需要学生认真的学习,反复的思考和练习。也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讲解,形象的教导,在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下能够作为一种技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一、教材的选择
小学数学的教科书,从内容的选择到结构的布局,都趋于新颖化的模式,在不断的创新改革中。让教科书变得更富有趣味。西师版教材的编排策划,从小学一年级就有意识的参入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介绍,呈现的方式比较连贯富有独创性,整体性。内容的分布设计与选材内容,对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选择生活中时常会接触到的案例作为出题材料,进行合理的编排,从而呈现出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像每家每户在每个月都需要交纳燃气费,就结合这一事例进行出题。如日常出门乘坐出租车,如何根据行使里程数计算该付的费用问题进行出题。学生在做这些题目的时候,会无形中产生亲切感。不是在做题目,而是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选择
教师要培育学生,让他们具备良好的审题视角,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从内在联系中逐步的分析,提取有关信息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读题时就能够抓住关键词,关键点,将一道应用题整合成几点,从而解答出题目。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个过程。从容易的题目中引导学生的兴趣,从中等难度的题目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难题中锻炼学生的敏捷度,开拓学生灵活思维。将学生能够从应用题中培养出逻辑创新思维能力这一大胆的设想变为可能。老师可以有化的变换教学题材,一改往日教条化的教学模式,鼓勵学生结合生活的案例大胆猜测,开放思维。合理的在题目中运用到分解法、直接法、图解法、演示法、转化法、比较法、假设法等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通过不断的转换解题方法,灵活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在课堂之上,老师要及时的追问,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印象,多次复习,每日增加一点难度,逐步的形成框架体系结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一)对一部分学生而言,应用题是他们的死穴,是他们所惧怕的,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正因为他们缺乏分析事物的能力,无法抓住问题的核心点,从而无法解决问题。学生面对应用题时无从下手,无从分析,更谈不上假设,借助中间条件设想来探讨解决问题了。不会借助中间条件,找不到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探讨不出关联点,从而无法根据已知条件挖掘出题目中隐含的无形条件。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就起着关键的作用。要通过不断的讲解使学生形成初步解决应用问题的思路,使学生面对比较抽象的应用题,不会感觉无从下手。从而间接性的发展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在小学时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带来方便,让学习变得轻松。
(二)国家也最新颁布了小学教学的教学标准,从而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证明了教学的作用,不会让人觉得学习数学对孩子未来的工作前景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现在都施行义务教学,要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现阶段的教育已经不能够通过机械的反复做题来帮助学生学习应用题,更多的要发挥引导作用。抓重点,解决难点,将容易混淆的题目进行整合,对比进行分析其中的不同点,相似处,从而对应用题形成一定的答题技巧并将其转换为一种技能。通过各式各样有针对性地练题,扩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再单一,求创新,求改革。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有效运用了分析法和综合法,先给出两个相关联的条件,让学生结合已给出的条件解决需要解答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风琴.一道习题引起的分数应用题教学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
[2]高金军.应用题解法十一例(上)[J].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2013.
[3]袁炳陆,王锋.举一反三思中得(渔)——学生解题反思能力的培养[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