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8-07 02:05李晓梅
理论观察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青年教育理念

李晓梅

摘 要: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效度,更有吸引力,是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吸取“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理论养分,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教育教学关系、内容 、方法、载体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构建平等、融洽的“亦师亦友、亦師亦生”的师生关系、“生活化”的教育内容、“以事为中心”的教育载体“做中学、做中教”的教育方法。对于改进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青年;“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5 — 0048 — 0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需要青年一代坚定信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实现。当前,全社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已经达成共识,多方发力,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但是在工作成效性、吸引力、针对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且急待破解的难题。其中,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教育关系、教育方法、教育载体、教育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寻找对策,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一、“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简论

(一)“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历史演进

“教学做合一”由陶行知先生提出并成为他“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思想史中已有厚重的历史根基。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就闪烁着“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火花,他提倡并践行知行结合,学以致用,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的弟子子夏则指出“君子学以致道”,孔子还同时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战国后期儒学大师荀子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他做了这样精辟的论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他们没有明确地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但是已经产生这一思想的萌芽。上述思想对陶先生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同时他又批判的继承和吸收了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思想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

(二)“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的内涵

对于这一教育理念的内涵陶行知先生是这样定义的:“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1〕 并进一步解释这一内涵:“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2〕综合陶行知先生关于这一教育理念的论述,其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看,这一思想强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这个定义下,学生与先生失去了通常严格的区别,在做上相交相学到成了普遍的现象”。〔3〕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民主、平等的“亦师亦友、亦师亦生”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观的指导下,教育教学从过去的单向灌输活动转变为师生之间相互合作与沟通的教学相长的活动,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共同发展,实现学生进步的同时也同步实现教师成长。

第二、从教育教学内容的角度来看,这一教学理念强调以“事”为学习内容,“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这一论述中的“事”可以理解为教育教学从社会现实出发,基于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学问才是真学问。

第三、从教育教学载体的角度来看,这一教学思想强调“事”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教学载体,以生活为教育教学载体,“事怎样做,就怎样学”,中的“事”应该理解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事”,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拓展教育教学的载体,除课堂、校园外。还应将国家、社会、家庭生活的大环境囊括其中,不回避矛盾、关注社会热点,在生活中学习。

第四、从教育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这一思想强调“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 〔4〕教法与学法与做法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教师根据学法来教,学生根据做法来学。这就要求教师要观察思考学生的“做法”、“学法”,以“做法”定“学法”,以“学生的学法”定“教师的教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这一教育理念还强调教法、学法的协调一致,高度契合,即“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与学辩证统一在做当中,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

(三)“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特点

第一、这是一种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在实践中完成。“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5〕

第二、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给师生以人文关照,崇尚构建和谐关系的教育理念。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到高度重视,同时又重视在教学中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这个定义下,学生与先生失去了通常严格的区别,在做上相交相学到成了普遍的现象”。

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和一定程度的改进,青年思想主流表现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也遇到了更严峻的挑战,承担着更加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一)对教育关系的认识上有提高,但是对教育教学关系的认知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关系,学界多有研究、论述,人们在认识上似乎已经达成共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双主体”,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是主体。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良性互动、有效沟通的关系。但是教育实践中,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然不能将民主、平等意识真正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法与教育对象建立一种和谐而融洽的关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度削弱。

(二)在教育内容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仍然是教育教学的主流内容并得到广大青年的普遍认同,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方面还在有待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是一个亘古不变有常谈常新没有研究终点的课题,一直以来我们在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但是,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各环节,教育教学内容唱高调,过于强调理论的灌输而不是在理论指导下解决困扰青年在生活、学习实践中产生的、遭遇的问题,学生渴望得到的关于生命、情感、挫折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短板,他们“成长的疑惑”无法很好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释疑,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厌恶。

(三)教育载体更加丰富,但是对社交网站、微信平台等互联网时代的新教育载体运用尚不够充分。没有将互联网条件下的生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的完整的载体。

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全空间、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课堂载体外,青年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实践往往流于形式、或过于肤浅,没有能够搭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走进互联网世界过程中尚存在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平台的深度、广度不够,对社会热点跟进不及时,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亲和力、吸引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四)教育方式有创新,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潜力尚待挖掘,新方法的使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探索出了许多好的教育教学方式,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自治管理等,这些教育教学方式操作性强,效果良好,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青年成长的自身要求、社会培养目标也在随时代而动,促使我们既要挖掘原有教育教学方式的潜力,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同时,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更加注重青年的生活体验,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改进教育效果。

三、基于“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当前,青年富有活力、视野广阔、勤奋进取、开放自信,但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三观”尚未形定型,情感、心理尚未真正成熟。迫切需要正确引导的特点。只有对思想政治工作革弊布新,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不负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期待,将“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运用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将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进而提升有效性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基于“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6〕《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以下简称中发〔2016〕31号)要求“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 。〔7〕这些文件、指示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青年学生主体性、教育教学关系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关于教育教学关系,“教学中合一”教育理念认为,首先,先生的责任是“教学生学”,即“授人以渔”;其次,教师在“教中学”,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双向的教学相长的关系,亦师亦友的关系。

在“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指导下,反省当下青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在教育关系上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教育教学关系进行再认识,构建“亦师亦友、亦师亦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关系。

新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个人意志表达方式多样化。在这个时代,权威意识旁落,青年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超越以往任何时候,基于这样的时代特点,要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我们就必须构建以人为本,为师生共同发展服务的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将给学生以人文关照真正落到实处,在这种师生关系观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关系应该实行或真正落实一下转变:

第一、教育教学从过去的单向灌输活动转变为师生之间相互合作与沟通的教学相长的活动,师生在教育教学中共同发展,教学相长,实现学生进步的同时也同步实现教师成长。第二,教育教学应该“建立健全校领导、院(系)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8〕,教师要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学生,营造真正意义上民主、宽松、和谐教育教学氛围,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基于“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再构建

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关于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教学做都要在‘必有事焉上用功”。

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道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丰富的教育教育内容如何能够“入脑入心、心服口服”,需要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尤其是抽象的理论内容回归现实社会并融合到青年的日常生活中,研究教育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第一、根据青年的个性特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而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贴地行走”,实现教育内容的具体化、生活化。第二、在教育内容上,补齐关于生命、情感、挫折教育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在理论指导下解决困扰青年在生活、学习、工作实践中产生的、遭遇的问题,困境,释疑他们“成长的疑惑”。

(三)基于“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再发掘

(中发〔2016〕31号)文件强调“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于教育教学载体,“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认为应该以真实的场景,至少是贴近真实的模拟场景作为教学的载体,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度。“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新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在网络环境下生活、工作、学习、交往已经成为青年的新常态,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场景,基于这样的新特点。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工作的效度、针对性,就必须按照“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事怎样做,就怎样学”的要求,重视网络这个教育教学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将互联网条件下的学习、生活、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的完整的载体,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做好网络媒体资源的整合利用,实现全社会新媒体优质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集成、共享,建立互联网+时代下理论先进、资源优质、特色鲜明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第二、以青年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中的亲身经历、面临的实际困难、困境为教育教学载体,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点、发力点,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走出困境中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并引发学生的积极思想政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共鸣。

(四)基于“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再探索

(中发〔2016〕31号)文件指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强调要贴近师生思想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校领导、院(系)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开展工作,发挥师德楷模、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

关于教育教学方式,“教学中合一”教育理念认为:首先,“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即“因材施教”;其次,“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强调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教学和学习,以此给予学生更多的、更真切的体验,并在实践体验中探究问题的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的过程,为了实现从知到行的飞跃,在“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有必要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再探索,结合青年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强等特点,根据教育教学的内容特点应该积极探索以下教育教学方式的运用:

第一、交往式的教育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为出发点,以课堂为中心,以营造平等、亲和的情感氛围为介体的师生间围绕教学任务进行的认知、情感、意识、行为交往。在交往式的教育教学方法中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的掌控者、裁判员、领导人的角色不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和合作伙伴,还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在这种教育教学手段中平等交流、沟通、相互给予情感上的支持。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考从被动到主动,从肤浅向纵深,师生“互教互学”,通过平等对话共同建构起“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更促进学生学会沟通、合作,塑造健康人格。

第二、参与式教育教学方法。这种教育教学方法是以师生共同促使教学推进的形式,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在反思中拓展思路,共同达成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共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这种教育教学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进来。获得发展机会。使师生之间在信息交流反馈中,从知识上认知并情感上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在参与实践中践行理论、提高能力。此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育教学内容的特点还可以探索渗透式、自治式等教育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总之,在实现十九大报告绘制的宏伟蓝图过程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一项不可或缺而又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在学术研究中、教育界在实践工作中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理念中寻找养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破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度不高的难题,将会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89.

〔2〕金成林,伍尧.陶行知全集(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25.

〔3〕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89.

〔4〕金成林,伍尧.陶行知全集(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26.

〔5〕徐明聪.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20.

〔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7〕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EB/OL〕http://dwgk.shou.edu.cn/xxxy/2017/0413/c3161a206302/pa

page.htm.

〔8〕(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EB/OL〕.http://dwgk.shou.edu.cn/xxxy/2017/0413/c3161a206302/pa

ge.htm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青年教育理念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