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抉择:新自由主义歧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正道

2019-08-07 02:05赵相斌李小燕
理论观察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赵相斌 李小燕

摘 要: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经济全球化,在实践中不断加剧全球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日益被边缘化、贫困化,他们被剥夺感不断增强,导致“反全球化”思潮在不少地区涌动。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和平发展”的全球化、“合作共赢”的全球化,有助于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再平衡,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既顺应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愿望,又有助于确保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D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5 — 0019 — 04

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已过去十年,但是时至今日,许多国家仍然受困于金融危机负面影响。危机中的人们不仅将矛头指向美国银行大亨的贪婪和不负责任,更直指主导本轮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新自由主义,认为金融危机敲响了“新自由主义”的丧钟。正如大卫·科茨所说:“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和一次严重的经济衰退。我们正在目睹一场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形式的体系危机。这种形式的资本主义促进产量和利润增长的能力现在看来已经竭尽。”〔1〕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未散尽,英國“脱欧”、美国总统特朗普鼓吹“美国优先”并大肆推进贸易保护主义等一系列“逆全球化”事件又打击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信心,人们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前景充满了忧虑。应该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这轮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了重大偏差。

一、新自由主义将经济全球化引向歧途

(一)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背离广大发展中国的根本利益

反思国际金融危机,哈贝马斯提出:“我希望新自由主义的议程不再被当作现成的铸币,而是被列入退伍行列。使生活世界毫不迟疑地屈从市场的命令,这整个的纲领必须被放到检验台去。”〔2〕的确,面对全球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必须对由新自由主义所主导的全球化进行更多地反思。特别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并不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

首先,“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忽视不同国家发展基础的差异性,事实上使发展中国家处在不利地位。新自由主义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和管制,提倡自由贸易和资本在国际间不受限制地自由流动。这似乎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视同仁,但是,事实上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再加上并不十分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它们要想与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竞争,几乎不可能获胜。

其次,“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谋求的是“优势”而非“共赢”,发展中国家并不都能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在新自由主义广泛推行中,“自由化”“市场化”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并行的。发达国家一再要求发展中国家接受“华盛顿共识”,降低关税,减少政府管制,从而为其商品和服务大举进入提供便利,甚至要求在一些国计民生的行业也要求外资介入。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则设置重重新型壁垒,“标准壁垒”“绿色壁垒”等新型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发达国家还动辄使用“知识产权”的大棒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进行制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是维持发达国家“优势”的自由,而非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自由。

此外,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新自由主义是西方发展模式的一种理论总结,其中,西方的政治发展模式也隐含其中,比如要求增加维护资本权益的法律制度、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等等。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全球化不仅要求推动自由贸易的普世性,也要求实现西方价值观的普世性。这与世界多样性发展的现实不相符合。从国际现实来看,西方政治制度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水土不服,并不适应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传统。嫁接西方的政治制度,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获得发展,反而政局陷入动荡,社会陷入分裂。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就曾大声呼吁必须击败新自由主义,“因为如果我们不击败新自由主义,作为国家我们就会销声匿迹,作为独立的国家我们就会销声匿迹,我们就会成为比第三世界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殖民地的殖民地。”〔3〕P170由此,可以看到,“新自由主义”败坏了经济全球化的声誉,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障碍。

(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加剧全球发展不平衡性

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政策既导致实施此类措施的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性加剧,也导致全球发展不平衡性加剧。从全球来看,国家间的不平衡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一种全球现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近四十多年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国家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

全球发展不平衡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情况看,全球发展失衡的加剧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推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在新自由主义貌似公平的理论背后隐藏着明显的偏向性与不合理性:一是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化”具有双重标准,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消除贸易壁垒;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又从利己主义出发,在自己的一些弱势领域推行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由此对发展中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二是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化”是发达国家“剩余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而不是发展中国家“剩余劳动力”的全球自由流动。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普通劳动力的流入,制定了严格的移民法;同时,却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开放施加巨大压力,并且对国际“热钱”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金融动荡不负任何责任。

事实上,新自由主义的推行不光恶化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不得不更加依赖于发达国家,形成新的“依附”关系。根据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观点,虽然,在全球化背景下会形成“中心—半边缘—边缘”的世界结构体系,核心和边缘的差距会始终存在,但是核心和边缘国家的地位并非是固定,可以发生转换。如以前的核心地区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可能成为边缘地区,而以前的边缘区则可能经过竞争成为核心地区。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核心区与边缘区并没有转换,关键就是“不平等交换”的存在。而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化”核心就是继续维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交换”,并由此造成双方发展差距越来越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这种不平衡发展的产物。金融危机爆发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全球化的声誉已降到了历史的低点,其信任危机伴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而扩展到全球,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全球化正逐渐走入历史终结。经济全球化的前景在哪里,应如何正确发展?中国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正给出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中国方案”。

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的人间正道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近代科技的发展极大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并由此提出对全球资源进行更有效配置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种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逐渐形成,并向全球扩展,人类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在一起,“地球村”这样一个“共同体”的面貌越来越明晰。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提出建立“共同体”的要求,这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是加强对经济全球化进行有效治理的必然要求。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4〕虽然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正确的面对态度,不是全面否定经济全球化,而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它的负面影响。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积极推动基于上述核心价值的全球化,能促进经济全球化释放出更多正面效应,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一)“和平发展”的全球化促进经济全球化释放更多正面效应

历史地来看,早期的“全球化”是伴随着西方野蛮的殖民主义而行的,一路走来充满了征服与反抗的战争和鲜血,是血与火的历史,它给非西方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以说,早期的全球化就是西方殖民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它必然遭遇到来自被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抵制。二战后,人类开始大规模“告别”殖民主义,许多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殖”运动,并取得了成功。但是,早期“殖民主义全球化”的阴影远未在曾经肆虐的地方消除。正因为此,今天在亚非拉一些地方,当人们讨论全球化时,“新殖民主义”的忧虑仍然存在并成为“反全球化”一种理论支撑。新殖民主义的提出反映了当前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之间始终存在的“不平等”关系依然根深蒂固,这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一大障碍。要平息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疑虑,化解对“全球化”的敌意,只有建立起公正平等、相互尊重的国际关系才有可能。中国所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为此开辟了新的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大家庭。“和而不同”就是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和而不同”首先体现在“和平共处”上,强调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摒弃“冷战”思维,不应把经济全球化理解为某种文化和模式一统天下,理解为“单极化”,在国际事务中,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坚持国与国之间政治上相互尊重,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彼此的矛盾、分歧和地区性、全球性问题。“和而不同”也体现在“尊重不同发展道路”上。长期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经济、争取发展资源时总是遭遇到不少“门禁系统”,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基于政治和意识形态为各种援助、投资设置种种先决条件,比如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推动国有资产私有化等,强行输出西方发展模式,强调“先同化后发展”。这些“门禁系统”要么让一些发展中国家被排斥于全球市场之外,要么被动接受西方模式后,陷入社会贫富悬殊、经济混乱、国家发展的后劲枯竭的“发展陷阱”中。要扭转这种局面,中国倡导国际社会应充分肯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为各国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提供空间。不同国家、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时代条件,照搬某种僵化的、单一的模式并不可行。要实现发展,首先要求各国根据自身实际妥善地进行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实施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試图用一种模式来实现全球发展不仅不切实际,而且有悖于人类社会多样性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国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交流中,从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更不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强调尊重他国的主权和内政,愿意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主张都反映出,中国所倡导的经济全球化,是坚持和平共处、肯定发展模式多样性的经济全球化,是推动“和平发展”、释放更多正面效应的经济全球化。

(二)“合作共赢”的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实现再平衡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世界财富分配失衡,特别是南北发展差距加大。从根本上看,导致失衡的原因与现行国际经济体系有密切关联。只有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效实现发展,世界经济增长才能持久,共同繁荣局面才能实现,经济全球化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为此,中国主张应该完善促进平衡发展的国际机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帮扶,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再平衡。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积极实践“合作共赢”的理念。

“合作共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回顾人类发展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国家之间都曾形成过各式各样的利益共同体,比如各种联盟、各种伙伴关系、各种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组织,都是利益共同体的不同表现形式。相对而言,“利益共同体”比较容易形成,只要双方或多方在利益上有交集,就容易形成争取和捍卫共同利益的统一体。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既是一种“利益共同体”,又是一种区别于单纯以“各国利益交集”为纽带建立的共同体的形式。“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追求搭建一个有着明确组织形式的具体的“共同体”,而是强调秉持“共同体”的精神实质,即合作精神来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反对单边主义,倡导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倡导对话协商。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狭隘的“成员利益”,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人类共同价值”,以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目标,凸显追求“共赢”的价值取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的首倡,但它并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人民的“大合唱”,是各国人民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事业。

长期以来,中国始终高举“合作”的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筹备会上的讲话中就表示,“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人民实行友好合作”。〔6〕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明确表示:“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基础,但是,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7〕改革开放就是中国积极扩大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四十年来,中国积极推动对外合作,不仅恢复和发展了与世界众多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而且积极推动多边外交,倡导通过合作来解决矛盾、化解危机。同时,中国还为全球合作提供了大量公共产品,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组建“亚投行”、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设立“丝路基金”、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设立“中国进口博览会”等,都充分反映了中国是“合作”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

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再平衡,不仅需要加强全球合作,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合作实现“共赢”,促进全球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的均衡发展。目前,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具有一些促进全球均衡发展的职能,但从过去的情况来看,这些职能发挥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发展中国家在相关国际机构中缺乏话语权,二是现行的国际机制对于各国多样化的需要缺乏灵活的适应能力,出现了治理赤字和治理空白,一些发展中国家急需的项目、援助不能及时得到相关国际机构支持。针对上述状况,中国积极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平衡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8〕同时,中国力所能及支持对最不发达国家进行援助,主动免除相关国家的到期债务,向联合国相关项目提供资金,并且通过设立“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机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贷款融资等服务。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中非“十大合作计划”,陆续提供数百亿美元资金,帮助非洲建设了一大批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还帮助筹建经贸合作区,给非洲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丰硕成果,增强了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获得感。这些实际措施都充分表明中国是“共赢”全球化的积极践行者。中国的成功实践也表明只有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全球均衡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当然,经济全球化又是一把“双刃剑”。因此,需要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使它能更好惠及各个国家。新自由主义所推崇的“私有化”、“自由化”不但没有给实行这些政策的国家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反而加剧了这些国家内部的两极分化,也加剧了全球发展的不平衡性,败坏了经济全球化的声誉,将经济全球化引入歧途,其自身也正走入历史终结。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和而不同、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经济全球化贡獻出新的“中国方案”。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和平发展”的全球化、“合作共赢”的全球化,能促进经济全球化释放出更多的正面效应,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让经济全球化更有助于实现各国人民共同繁荣。

〔参 考 文 献〕

〔1〕大卫·科茨.又一场新的体制性危机〔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05-28(03).

〔2〕托马斯·阿斯绍耶.破产之后的世界秩序——哈贝马斯论新自由主义的终结与新的世界秩序〔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01-01(07).

〔3〕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M〕.王玫,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70.

〔4〕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J〕.光明日报,2017-1-18(3).

〔5〕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J〕.光明日报,2017-1-20(02).

〔6〕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6.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3-234.

〔8〕习近平.携手共命运 同心促发展——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J〕.光明日报,2018-09-04(0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形成的原因分析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西方新自由主义与高等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批判者的立场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的影响分析
新自由主义对我国大学生思想的不良影响及对策分析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