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甲堃
摘 要: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生活能力。将生活元素应用到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文章从挖掘生活元素、营造良好氛围、开展课外活动三个角度出发,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元素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生活元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营造氛围;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8-0058-01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元素,不但契合了教育改革的要求,还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感知、理解数学知识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算法、数量、关系、符号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而提升了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下面,对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生活元素进行论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与现实生活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为了帮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现实生活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数学技能,教师有必要挖掘生活中蕴藏的数学元素,运用生活化的数学元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常见的生活元素:如长方形的笔记本电脑、电视机、书本,正方形的积木、橡皮,圆形的水瓶盖、镜子、花盆,等等。然后,给出图形的定义,说明图形的概念,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辨别这些图形,说说这些图形的形状和特点。当学生掌握了图形概念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这些图形发生了运动,它们的运动轨迹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并让学生举例,或者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运动的变化,進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由面到体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各个行业都要用到一些数学概念、法则和知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师有必要结合现实生活,拓宽学生应用意识的范畴和领域,让学生在广泛取材中实现广泛应用,为优化学生应用意识提供丰富的素材,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想有效运用生活元素,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树立面对生活问题乐于尝试运用数学知识并寻求解决措施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其应用价值。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精打细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如此展示生活信息。首先,在导入环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大家每天都要喝牛奶,你知道牛奶的价格吗?大家在买牛奶时,有没有注意到一箱大概有多少盒?每盒的价格加起来是不是一箱牛奶的价格呢?如果不是,为什么?接着,教师再设计一些整数除法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然后,教师出示一盒牛奶和整箱牛奶的价格,设计小数除法问题,让学生进行小数除法计算。这样就能巧用生活元素,轻松将教学由整数除法过渡到小数除法。这种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十分愉悦,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可以降低学生理解难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虽然课堂是数学学习的主要阵地,但是课外学习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一些教育学家甚至认为课外学习比课堂学习更能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优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单纯依靠课堂来进行数学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学生充裕的课外时间利用起来,进行多种多样的课外强化训练,才能让学生在复习巩固中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学生课外学习的生活元素非常多,教师可将学生课后作业、课外活动进行生活化处理,运用课内外整合让数学学习更高效。例如,在教学完“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间开展“购物活动”。有的学生扮演超市导购,有的学生扮演收银员,有的学生扮演顾客。教师可让学生用彩笔和硬纸制作货币,并利用自己画出来的货币参加购物活动,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更好认识和使用货币。又如,在教学完“小数的加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跟着家长去菜市场、超市买东西时,运用所学知识计算所需钱数。这样一来,数学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变成了游戏,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承担责任,通过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将生活元素渗透到教学内容中,结合课外练习增强学生应用意识等方式,充分发挥生活元素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中的作用,将学生培养成新型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淑玲.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7(22).
[2]朱宏飞.运用生活资源,构建精彩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4).
[3]杭梅芳.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探寻数学知识[J].小学教学参考,2016(26).
[4]陈建华.对生活元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