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彬彬
摘 要:当前,一些高职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还是采用以讲为主、以讲代练的传统模式,浪费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抑制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文章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分析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情况,以期达到改革英语教学模式,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英语教学;融合实践;提高
中圖分类号:G65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8-0004-02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以信息为载体、以技术为依托的教学改革也逐渐渗透到各个课程中。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使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多样化和便捷化,也促使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发生改变。因此,高职教师要与时俱进,跟上新技术发展,不断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融入并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1.信息技术利用不足,学生兴趣难以激发
当前,高职院校的一些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但如果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通过亲身实践与走访调查发现,职业院校的部分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听”的阶段,新课讲授时先让学生多听几遍音频,然后再让学生跟读几遍就算是运用了信息技术。从形式上看,这样的安排的确把英语中较为重要的听力和信息技术做了桥接,但因为目的不明,“为了技术而技术”,使得学生听而不懂,不仅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而且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更加“望而却步”。
2.教师欠缺理论知识,实效技能亦不稳定
教师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作用,掌握了哪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上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和程度。信息技术本世纪初才进入高职院校,目前还属于一个年轻的产物,一些院校组织的专门培训相对较少。而从院校的领导层到学科教师,一般在教学中遇到的信息技术问题会直接“抛”给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使得信息技术的优势不能得到有效扩展。直到现在,仍有部分教师认为将课本上的图文转换成PPT取代黑板和粉笔,就是在使用信息技术。这样,就使得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等于会做PPT”占据了课堂的核心地位,信息技术并没有让教师内提素质、外增效率,更莫谈如虎添翼了。
3.教学实质没有改变,难以适应实际需求
笔者在调查走访和亲身实践中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信息技术载体使用的绝对主导者。同时,80%以上的教学时间是教师在操作信息设备,信息技术的使用更多是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后学习成绩有没有变化、有哪些变化是无从考查的。这样看来,辅助模式只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变形”“换汤未换药”,教师仍然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扮演着听说读写一把抓的角色,学生依然在座位上扮演着观看者的角色。唯一不同的是,教师把教学内容从黑板搬到了屏幕上,用电子笔取代了粉笔,学生将目光从黑板转移到了屏幕。
1.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利用效率
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分布来看,比普通高校要细密,两极化差异明显,因此,以“双因”为诉求的教育行为,更适合在高职院校运用和普及。首先,英语教师需要制定一个考核制度,这个制度以时间段为标准,分为新入学考核、学期考核、学年考核等几个部分,在对应的时间段测评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英语教师要对照教学大纲中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划分学习小组,进而选择适合各个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样做能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自己提高英语水平,最终实现师生在课堂地位上的转变。例如,学生既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线课堂进行知识的预习、复习,也可以加入英语交流群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这些“私人化”的学习行为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的,在广泛的接触和训练中,每个学生都会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提升,进而在课堂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和学习问题呈现,帮助他们划分学习小组,推行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确立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学有所获。而这种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生活中,再反哺于课堂的行为,也在悄然提高着高职英语教育的效率。
2.善用工具,提升技术技能
当今的职业教育,呼唤着双师型人才。所谓双师是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双重资格的教师。以这两种资格考查教师,能使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而信息技术显然既属于教师资格范畴,也属于职业资格范畴,进行专业的培训很有必要。具体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论培训、多媒体课堂操作技能培训、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三部分。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英语教育理念,增强教学技能;教学软件应用的培训可以为教师拓宽教学视野,发现多媒体工具为教学带来的便捷和效率。这样,教师才会“亲近”信息技术,主动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融入信息技术,在实践中一边锻炼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一边开发适合个人教学风格的模式。例如,商务英语是高职院校普遍教授的一门课程,但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真正的商务环境,企业也不敢拿重要的谈判让学生“练手”。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模拟真实的场景,通过视频对话、AR仿真等技术帮助学生实现英语学习的目标。为了鼓励和督促教师运用信息技术,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举办技能大练兵,通过制作英语微课、拍摄英语教学短视频等丰富的比赛内容,切实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整改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各高校应根据学校类型、层次、生源、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遵循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而动态开放与科学合理的实现,都有赖于教师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因此,教师的创新意识要和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相匹配,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例如,在课文精读环节,教师让各个小组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和教学主题相关的英语资料,这些资料不能直接“挪”到课堂上,而要通过他们的二次转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每个小组的学生收集的资料经过转化提炼,就完成了初步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除了小组总结,还可以进行全班的整合性总结。这样,层层递进,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高职英语教师必须要利用和发挥好这个载体的价值,使两者在融合实践的道路上各取所长、各尽所能。只有这样,职业教育的视野才能拓宽,职业技能的训练才能真正满足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石启义,李文芳.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校园英语,2015(24).
[2]张善军.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3]崔永乐.高职英语教学整合信息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陕西教育,2018(01).
[4]蒋必武.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探讨[J].成才,2017(03).
[5]刘颖.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6]王娜,张敬源.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之反思——基于技术融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