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鹏程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优化普及与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信息交互与知识更新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在这样的大环境,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并逐步被摒弃。基于此,本文围绕图书资料管理开发与利用进行简单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 图书资料管理 开发与利用
引 言
图书是社会发展、生产和文化的结晶。图书信息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科学研究中获得技术成就和经验的精华,能够直观地体现出人类社会的重要发展规律,能记录人类发展获得的技术和结论。图书管理人员不仅处理技术文件、数据收集和保管,更重要的是,做好图书资料开发和利用,达到它的社会价值。
一、简述图书资料管理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意义
图书资料是公众进行资源共享与理论知识交互的重要来源。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公众文化素质的提高,知识学习不单纯是一种无形化的任务,更是人们培养高尚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消遣方式。由此,加强图书资料管理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实际意义。从新时代发展的辩证角度来说,图书资料是人们开创社会文明,并在形成文化体系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人们通过阅读图书资料,可以不断挖掘其内涵与主旨,拓宽视野,并将某些特定知识化为己用,陶冶情操,指导自身的发展。对于社会文明进步来说,图书资料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借鉴其提供的宝贵经验指导社会文明进步。
二、新时期图书资料的发展变化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日益加快,为了加速对信息的获得,人们使用网络技术来发布电子书的电子版数据。毫无疑问,电子版本有助于阅读,由于电子技术的空前发展,使得用户的空闲率大大降低,数据的利用率也得到了提高。然而,电子版本向读者展示仅仅是图书馆资料数据的延伸,它的基本特性仍然是数据属性,而不是资源属性。此外,电子版本的图书信息可以让不同读者同时快速的获得,但也要对观众的身体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眼睛、颈椎等其他部位容易导致伤害。
三、强化图书资料管理的开发与利用的关键措施
(一)建立集成化、智能化图书资料数据库,为深化专项研究提供平台。在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建立系统化、标准化图书资料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当高效利用多元化创新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以提高图书资料集中管理效率。为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可以对图书资料数据库进行分类,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加工,拓宽阅读空间,从而增大图书资料的开发与利用率。此外,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借鉴国外图书资料管理理念,并拓宽图书资料管理服务范围,不断尝试数据库创新理念的推广应用。再者,还需加大对图书资料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深度,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并保证企业发展信息的可靠性,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或者也可以构建专业的管理机构,建立专项扶持基金,且对数据库进行专业化的分析,并将研究成果有偿提供给企业,从而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形成产业化链条。
(二)发展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图书馆有信息的优势,信息服务对产品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学发展和信息发展服务中更深更广,这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图书馆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获取所需资源的平台,还深入開发了文档资源。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度,直接影响着资源的利用程度,所以充分利用新时代的技术,达到高质量、快速的发展。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扩展服务方向,结合新技术,大力开发图书馆资源,建立数据库,形成一个独特的服务体系。
(三)切实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需准确掌控读者的兴趣爱好与关注点。读者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而图书资料管理开发与利用的目的就在于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文化交流平台与资源共享环境。但不同时代的读者,对于阅读的关注点存在显著差异。当今,资源与信息呈现出大爆炸的态势,且读者接收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为此,如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成为图书资料管理开发与利用的核心问题。通过深化对图书资料的研究,相关管理人员应建立图书资料智能化管理体系。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即是生命的理念日益深化。为此,如何提供高效性、个性化服务,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所需,成为图书资料管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目的。当前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生存环境日益复杂化,公众需要的信息五花八门。
(四)鼓励创新,突出自身特色。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环境下,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多,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书籍和材料的选择方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如果图书馆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将很难吸引读者,影响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为了使书籍资料得到更好的利用,管理工作创新是必要的,将图书馆自身的优势和图书馆的资金结合起来,促进图书馆资料开发和利用。
(五)全面优化馆员素质,提升馆员规范化意识。单位馆员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其基本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单位图书资料管理效能。为此,可以从一下几个层面对馆员素质进行优化,提升馆员规范化意识。第一,优化单位培训内容,对馆员的基本业务能力进行培训。单位要着重加强馆员在流程衔接、图书资料管控、信息化技术层面的培训。第二,单位要建立“回路制”的培训方式,针对馆员业务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成效,防止单位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尤其是对于图书资料管理规范化领域,发现一起问题就要立即处理。第三,单位要加强与其他单位、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举办交流论坛、培训论坛、研讨会等方式全面提升馆员在图书资料管理上的能力,为单位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六)建立健全图书资料管理机制。虽然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意味着单位馆员可以在图书资料管理平台上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位馆员不需要遵从管理机制。从规范性的视角来看,建立健全图书资料管理机制是图书资料管理规范性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单位要根据本馆的岗位安排以及人力资源现状,对各个流程予以合理化设计,确保责任落实以及工作配合,提升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衔接性,加快图书资料管理效能。其次,健全图书资料分类管理流程,快速的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进一步丰富图书资料种类的同时,便于读者快速进行检索。最后,健全废弃图书处理以及新书快速上架管理流程。对于废弃图书如何处理以及新书如何上架,单位都应当通过流程予以规范化,确保图书资料的有效性。
(七)优化文献检索方式。在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模式下,读者要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往往是逐一在数据库系统的搜索引擎中进行查找,整个过程较为繁琐,同时消耗的时间较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读者寻找与借阅图书资料。而在信息时代下,基层图书馆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来打造现代化文献检索平台,依靠这一现代化检索平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读者检索的效率,简化读者检索步骤,让读者能够更加便捷的获得所需要的图书资料。最后还应当按照不同的设备优化文字格式,促进读者阅读体验的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加大对图书资料管理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力度,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大势所趋。而且该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此外,强化基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保证图书资料管理的井然有序,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深度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姚原凤.浅谈信息化背景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与措施[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7):105+108.
[2] 吴俊峰.信息化时代图书资料管理的若干建议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6(1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