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芬
摘 要: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放飞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是教学的关键。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的教学。
关键词:放飞思维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启迪灵魂的事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提出“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活”起来,那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如何构造让课堂充满活力呢?
一、音乐融入课堂
《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朗读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老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悟朗读课文的同时,如果配上背景的音乐,掌握的效果更佳。因为音乐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理念的深化,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适当配上感情真挚、悦耳动听的音乐,不仅可以渲染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美好情趣。这样使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真正有所“悟。”
例如:在教学《长城》一文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导入,问:同学们,长城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她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是世界遗产,是由我国古代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的。因此,长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你们谁去过长城?能给大家谈谈感受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课文,目睹长城的风采。接着,我播放精选颂祖国歌曲——《长城长》和有关长城的图片,激昂的音乐伴着一幅幅长城的壮观图片和我的深情地旁述,使学生兴趣盎然,并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一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二、多媒体进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慧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影音、动画等多功能于一体,多媒体声像兼备,使凝固在教材中静态事物升华为动态事物,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多媒体技术走进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學活动的润滑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达到优化组合,使课文的人或物栩栩如生,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感观,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赏心悦目的情境,达到“课伊始,趣伴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所以我在课前一定备好课,准备好有关的课件,在课上逐一展示出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沉浸在课堂意境中,对学习课文就能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教《长城》一课时,先让学生说出祖国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我利用多媒体画面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我们的长城上。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同学们,站在长城上,你们会油然而生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长城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课堂,在教师的精心组合安排下,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课堂溢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走进《教育走向生本》的教学理念。
三、故事点亮课堂
故事,塑造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为儿童的心灵成长注入了一泓活水,提供了必需的精神滋润与营养。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引用一些有针对性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故事中提高了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找到了行动的榜样,而且使学生更容易领悟文章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我用课件播放故事《后羿射日》,一边讲述太阳有多大、多热、离我们有多远,后羿射日的原因…….等等有关的太阳知识,用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讲述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后总结: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用这种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兴趣,能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课文中,学生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水到渠成、呼之欲出。又例如:在一次识字课上,我看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心不在焉的,课堂气氛沉闷,我就给他们讲了《枇杷与琵琶》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县官特别喜欢吃枇杷。有位财主为了巴结他,特意叫人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又亲自写了一张礼单,派人给县官送去。县官按过礼单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琵琶一筐,敬请笑纳。”他有些纳闷:我又不会弹琵琶,他怎么送这种乐器呢?再说,琵琶怎么用筐装啊?于是他打开筐,这才明白原来财主把水果“枇杷”写成了乐器“琵琶”。官员暗暗偷笑,他马上提笔写了一张回贴,叫人连同这筐枇杷一起退了回去。回贴上写着:
“枇杷不是这琵琶, 只因主人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弦管尽开花。”故事讲到这里,学生们哄堂大笑。这样学生学习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所以把故事引到课堂,能让学生在故事中既获取了有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四、活动走进课堂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以老师为主导,用一种“告诉”形式,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正因为这种“告诉”“填鸭式”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只是做了可怜的倾听者,老师做了学生依赖的对象,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华罗庚说过:“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这句话,强调了真正的学习只能依靠自己。因此,真正的教学,是教皈依于学。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例如:在教学《动手做做看》一课,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 1、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主动地学。我要求他们自由组合,四个人为一组;2;准备制作什么样小手工?3;准备什么材料?顿时,课堂沸腾起来,同学们忙开了,他们各自组合,然后展开激烈的讨论。突然,姚文茜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课文是《动手做做看》,我们可以利用废品进行制作,变废为宝!”连平时默不作声的吕培汶大声说:“老师,我们可以利用过年时用过的利是封作为材料,制作一个小灯笼!”我不住地点点头赞赏。“制作的途径呢?”我又问。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可以上网,可以查阅书籍,可以问爸爸妈妈。课堂活跃起来。因此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同学们自然乐在其中,学有所得。
总而言之,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新课改革的语文课堂不再是封闭集中营,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递。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探究性,让学生思维得到飞扬,灵感得到激发,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我们的教学质量更加春光灿烂,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