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威
摘 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企业管理以及精益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了企业管理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了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和所面临的问题。基于此,结合工业工程和精益管理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提出了基于三元分析模型的企业管理创新方法体系以及实施精益企业管理的办法。
关键词:精益思想;管理创新;企业管理;三元分析模型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9)4-54-7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4.009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这对现代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是提高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同时,企业作为宏观政策的执行者、市场商品的提供者、生产要素的使用者、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直接与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外部宏观因素相关联,其管理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与反馈。因此,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并结合我国现实环境的变化,有效地指导和改善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管理创新能力。
1 国内外企业管理现状与趋势
1.1 国外企业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美国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企业管理理论比较完善的国家。20世纪初期,美国便形成了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为指导的企业生产管理原理,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西方企业的管理思想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代表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形成的传统管理阶段,其主要思想包括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阶段和经纪人观点、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以及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古典管理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以法约尔为代表的组织管理理论;随后,产生了行为科学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逐步形成了现代管理理论,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企业效率,逐步形成了具有系统性的管理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企业管理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知识化、企业运作管理的高效率和中心化,企业逐步建立起现代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模式[1]。
在企业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优秀的管理方法、技术和理念被成功运用于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初,管理理论与实践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了许多新的管理理念。其中精益化管理是最具代表性的新思想,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推广[2]。运用精益原则减少企业浪费、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等已经普遍得到认同,不少企业管理者开始探索使用精益理论来帮助企业改善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其中,最典型的精益生产企业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
1.2 国内企业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逐步壮大时,我国企业才处于刚起步的状态,導致我国企业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与西方存在较大的差距[3]。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还缺乏系统化和标准化,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在收集和更新信息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企业生产效益明显低于西方企业生产效益。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各行业的企业均面临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一方面,知识在一般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国内外以知识的生产、转移和应用为对象的企业逐渐增多。这对于我国传统制造业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同时,我国企业精益管理理念和思想缺乏,只有极少数企业重视并应用工业工程与精益思想的理念和方法。例如,国内最为典型的企业富士康集团,以工业工程作为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企业管理队伍方面,具有专业管理背景的人较少,专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较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虽有所提高,但企业管理队伍仍存在专业化管理者不足的问题。且现行管理人员往往是承担着技术、管理两项职务,缺乏企业管理过程中专业的知识技能和系统培训。
1.3 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以工业工程和精益思想为核心的应用将是未来企业管理创新的主流方向。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逐步被应用到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逐渐朝着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工业工程的方法工具和精益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4]。
从聚焦企业价值到聚焦客户价值需要发展新的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中把客户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首要因素、本质因素和核心因素。以关注客户、服务客户、理解客户和培养客户为基础,以追求客户和企业结合为中心,培养每个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服务意识,切实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现代企业的管理应以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工业工程和精益思想的落实均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当今时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方法给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信息化增强了企业管理的开放性、便利性和高效性,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管理过程中的使用会使管理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我国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三高”现象严重。企业内部浪费高、库存高、成本高的问题严重[5]。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走上绿色发展的道路,市场经济不断扩大,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缺乏精益的管理思想,车间内部制品大量积压、库存占用大量资金、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系统效率低等一系列现象,导致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较低。尽管一些企业引入了精益管理理念,但是企业内部并未持续开展,没有建立起全员参与的意识,因而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2.1.2 企业内部管理粗放,浪费现象严重。当前,粗放型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非增值性环节普遍存在。内部浪费包括生产车间布局不合理、流程衔接性差所导致的无效搬运浪费;车间作业不平衡、作业安排合理性差、停工或不良品的返工等造成了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浪费;库存浪费是最为严重的浪费,库存的增加直接导致搬运量的增加,同时占用大量的放置场所,增加了管理费用和时间,其所造成的隐性损失不亚于所能看到的显性损失[6]。
2.2 企业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2.1 企业管理团队缺乏管理知识背景。从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团队来看,大部分企业是由技术专家以经验为基础进行管理,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据统计,我国生产制造类企业管理者技术专业的占比80%以上,企业管理专业的占比不到10%,多数企业管理者在上岗之前均担任过技术岗位的职务,只有极少数从事过专业的企业管理工作。然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高管均经过专业的管理知识体系教育和培训,具有丰富的管理知识。
2.2.2 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陈旧,缺乏管理上的创新思维。当前,企业管理多数沿袭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基于经验的管理方法,缺乏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首先,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基本上还在延续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管理模式,突出企业管理层的行政管理和职能管理的监督作用,如企业的组织结构仍以技术流程为导向,业务流程和部门之间的协调相对比较困难。其次,企业缺乏基于工业工程的系统设计,粗放式架构和松散布局导致整体运行效率较低。在旧的管理体制下,企业对于内部资源配置优化的积极性不高。当资源不足时,下级便向上级求助,缺乏内部资源优化整合的能力和思想,从而导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合理性差、系统运行低等一系列问题。
2.2.3 企业管理咨询等第三方知识输入行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结构链。我国企业咨询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咨询和培训的机构尚处于发展的初期,规模和实力均受到很大的限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理论和方法。仅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部分大城市成立了较少的企业管理类咨询公司,业务局限性较大,着重于培训而缺乏实质性的咨询服务工作,距离形成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咨询体系还有较大的差距。
3 企业管理创新
3.1 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在当前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开始向知识型企业转变,这就需要管理创新提供支持。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度不断提高,其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企业管理创新的推广不仅对企业自身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更有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管理创新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随着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往来频繁,各国企业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因为企业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家范围内的竞争,还存在着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企业管理创新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还要有超强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应不断发挥企业管理創新的主动权,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管理创新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管理创新的过程不仅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管理创新一旦成功,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是无法估量的,它能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的流畅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存在的浪费。若要在激烈动荡的外部环境下生存下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并实现进一步发展,管理创新是必经之路。
管理创新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态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效率;员工积极性提高,将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创造更多的价值。强化企业管理创新,创造合理化与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为员工提供一个平台,更能发挥员工优势,帮助员工实现价值,同时为企业带来收益。
管理创新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空间。企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高利润:提高企业预期利润和现有利润。预期利润的提升需要企业管理战略的创新,现有利润的提升需要进行企业生产和组织结构的创新。无论哪种利润的提升,都需要通过管理创新来实现。
3.2 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挑战
市场的变化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企业进行持续不断的管理创新。新时期下企业面临着新环境所带来的挑战,企业管理创新充满了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对风险和挑战。
新旧管理制度的碰撞必然导致管理理念的冲突。由于原有的管理理念是长时期积累形成的,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当进步的、积极向上的管理理念注入企业当中必然会与固有管理理念发生冲突。要想彻底摆脱旧有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进行不断的斗争。这种观念的冲突会在管理创新中显得更为严重。
管理创新的领导者是关键。企业领导观念的落后和领导能力的不足将严重影响管理创新的实现。要想实现管理创新,首先要有有为的领导者。领导作为企业的带头人,其观念的先进性直接影响企业管理创新是否能取得成功。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理念发展落后,缺乏意识先进、能力过硬的领导者。
企业创新管理的信息化运作存在不足和局限性。信息化时代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先进的管理知识,但由于我国信息化时代开始的时间较晚,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较为落后,管理创新中所需要的信息化知识的运用也存在着诸多的局限。
企业管理创新在企业文化层面也面临着挑战。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软实力,是企业必不可少的无形资产。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它是企业长期积累所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念。一旦创新管理理念推广到企业,企业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共同发展。
3.3 企业管理创新的现有措施
为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实现管理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我国大多数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和挑战。当前,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主要有2种:一是技术管理创新,认为企业管理创新要从技术管理做起,先进的技术支撑可以将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带来利润;二是企业思维管理创新,认为管理思维是创新的灵魂,管理思维和观念的先进与否,会直接反映到具体的制度中。
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重要的手段,管理创新的方法不应局限于对某一方面的创新,而是全局的创新。根据上述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三元模型的企业管理创新方法。
4 精益思想下基于三元分析模型的企业管理创新方法体系
美国医疗质量管理之父Avedis Donabedi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基于结构、过程和结果的三元分析模型[7],并将其应用于医院现有管理框架中。本文结合企业的特点,将三元分析模型应用于企业管理创新体系中。其中,企业结构是指企业相对稳定的生产环境支持,包括员工资源配置、组织架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针等;过程是指在结构环境影响下的针对企业与客户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提供满足既定标准和消费者期望的一系列产品服务;结果描述的是企业成本核算结果、收益和质量上的改变。本研究基于三元分析模型,并结合精益思想提出了基于三元分析模型的企业管理创新方法体系(见图1)。
4.1 体系方法架构
本文所提出的体系结合了三元分析模型和企业精益管理思想[8]。其中,规划设计对应结构,现场管理与改善对应过程,绩效评估对应结果。诊断分析和质量管理过程贯穿以上三者的全过程。
为实现企业高效运转、降低生产成本,合理有效的布局规划是关键的因素。规划设计的任务主要是合理安排企业的现有空间、设备资产和人力资源等,以实现企业高效、经济的生产方式,实现企业资源的精益化配置。空间布局对于生产过程的合理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布局确定了物质资料的流通方向,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企业设备的运转效率,降低企业人工成本费用。
运营调度的目的是在现有资源的配置下,对上述资源实现合理的分配调度,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运营调度是企业生产作业安排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思想,通过与各生产作业及销售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掌握市场以及生产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同时,运营调度还具有协调指挥职能,协调生产作业之间的关系,保证生产效率最大化,实现安全顺利生产。现场管理主要针对生产现场建立现场管理体系和方法,对员工、设备、物料、工序、环境、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产品质量、员工和客户满意度。现场管理是企业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对现场实现科学、系统的管理,使现场生产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实现既定的生产目标。此外,现场管理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是现代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抓现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现场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績效评估着重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运营效益、社会效益等,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管理创新方法的应用提供科学的评价保障。诊断分析深入细致地发现企业现场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识别判断问题的因素和要点,为企业进一步的改进提供科学的信息和理论依据,并为其他方法奠定基础。企业成功的核心要素是质量,因而产品质量的管理必须贯穿体系的整个过程,建立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质量管理过程,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掌握质量状态,合理使用防错手段,保证企业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4.2 创新方法介绍
4.2.1 规划设计。规划设计的方法主要有精益布局、资源优化配置等。企业自身的空间、设备资产和人力资源规划一旦确定,其结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因而企业现有资源的布局配置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运用规划设计方法将组织战略、人员和物质等进行有效的协调分配,从而使企业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安排生产,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企业要想实现高效的运作,降低固定成本的投入,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精益设计改造,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4.2.2 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方法有5S管理、六西格玛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等。企业的现场常常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浪费以及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或产品质量的隐形问题。因此,现场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控制和改善方法。现场管理可以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企业现场改善、质量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现场管理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一种有效方式,新产品、新技术、设备更新等的落实均体现在现场。先进的现场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作用,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从而保持企业的生产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4.2.3 运营调度。运营调度管理可以决定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其方法主要有关键资源调度、马尔科夫法、数学模型法等。企业中的关键资源和瓶颈资源的调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因此,优化企业资源调度是企业运营调度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精益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度的目的是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生产组织,运营调度管理通过关注生产计划、库存计划,进行资源有效管理,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资源周转效率,实现企业降低成本的目的。
4.2.4 绩效评估。企业绩效评估采用特定指标体系,根据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效益和管理者业绩进行客观评估。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以及平衡计分、关键绩效指标等方法,科学合理地评估企业现状。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发展现状,公平分配企业资源,实现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通过绩效评估,检测企业战略和目标的执行情况,传递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同时,建立沟通和反馈平台,实现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4.2.5 診断分析。诊断分析的方法包含流程分析、价值流分析、数理统计分析、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等。企业现有生产流程中普遍存在着浪费现象,对于企业来说,诊断分析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生产流程是面向客户的,其要保证所生产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在这一系列的流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浪费;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同样存在着浪费。这些浪费的存在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能力不足、交货期延迟等一系列问题,降低客户满意度,最终使得企业整体效益受损。
4.2.6 质量管理。企业质量管理包括统计过程控制法、测量系统分析法、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法等。随着市场对于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持续改进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能力、企业使命、产品构成、资源消耗和管理水平,采用适合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方法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4.3 实施举措
创新方法正逐步向企业推广,并遵循咨询诊断、方法研究、员工培训、应用示范、绩效评价、试点推广和形成标准的循环将其应用于企业中(见图2)。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4.3.1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技术水平,进行咨询诊断,并构建面向客户需求的创新方法体系。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生产状况和改进需求,为了使管理创新方法得到落实和应用,企业内部需要组建由高层支持、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推动团队。改善团队应对企业的整体生产状况进行梳理和诊断,然后结合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工具建立创新方法体系。
4.3.2 结合创新方法开展应用示范,组建企业员工培训。企业管理培训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只有很少的专业团队提供此类服务。因此,企业中的团队培训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管理创新能够推广并应用的基础。建立适合我国企业自身需要的以管理创新为方法和工具的培训课程,课程内容设计应以知识理论为基础,结合企业管理的自身需求。课程体系应当突出系统改善思维,结合企业实际将创新方法、团队协作、管理与经济等相融合。此外,依据高、中、低3个层级设计培训方案,在企业内逐步开展培训工作,从定义到理念再到方法层层推进,形成企业内部统一的认识。
4.3.3 评价工作是对方法实施的效果进行考量,是企业管理创新后续推广和形成标准的基础。因此,企业改善效果评价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工作之一。从企业运营成本、运营效率、企业收益和客户满意度4个方面考量,以绩效评价为基础,对企业管理创新方法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定期开展管理创新方法应用的效果评价,组建由改善团队和企业管理者组成的评估团队。此外,管理创新工作还应注重安全、成本、质量等多个方面。
4.3.4 结合企业的管理机制和商业机制,形成管理创新的标准和规范,以便进行长期推广和应用。由于企业与市场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管理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紧密结合市场,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积极进行推广。与科技部门合作,定期向其汇报企业管理创新应用成果,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准则,然后在部分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形成良性循环。
5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要消除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浪费,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管理者应实现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转变,充分挖掘企业当中闲置资源,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当前,大数据、信息化和“互联网+”等一系列新兴科技的发展给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企业发展应当紧跟时代步伐,以大数据、信息化和“互联网+”等为依托,推广应用管理创新方法,通过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宙,张永风,王茗.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09(2):146-147.
[2] 陈代和.从精益制造走向精益企业[J].中国科技信息,2014(18):144-145.
[3] 闫鹏.中外企业管理模式差异化研究[J].时代金融,2018(17):166,171.
[4] 宣春霞,制造型精益企业的构建及自我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05.
[5] 陶艺鑫.浅析企业的“隐形浪费”问题[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2):12-13.
[6] 柯勇,谭小林,管术春.利用精益生产消除PCB企业中的七大浪费[J].印制电路信息,2014(4):224-230.
[7] Cox J L, Seaton S J,System integrators and implementers: The tools of choice have expanded since the Gilbreths and Taylor[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1992(1-4):507-10.
[8] Ben Moussa F Z, Guio R D,Dubois S,et al. Study of an innovative method based on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ARIZ, lean management and 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for solving warehousing problems[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9(6):12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