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国樑 江苏省南京市南外附属幼儿园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虽然教师能认识到“孩子是活动的主体,教学是为幼儿发展服务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习惯性地用“教师的想法代替幼儿的想法”。本文以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围绕“如何让孩子做科学活动的主人”这一主题,多次研讨实践,以“如何制订开放式科学活动目标?如何设计支持幼儿多元化科学思维的活动?”为切入点,让教师学会真正发现孩子,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让教师成为有教学智慧的人。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明确指出:幼儿能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我们通过“好吃的食物”主题目标“通过观察、品尝,分辨事物的色香味”,设计“彩虹糖”这节活动,让幼儿知道彩虹糖的颜色、形状、质地、味道,以及遇水发生变色的现象。《指南》对科学领域的目标“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中指出“4-5 岁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用途”。小班幼儿大多数已经4岁,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彩虹糖(如图1)又是幼儿生活经验中常见并喜欢的一种食物,用彩虹糖作为材料,借助水和勺子(如图2)等辅助材料,幼儿在运用看、摸、闻、尝的各种感官的过程中探索彩虹糖本身以及对比遇水后的各种变化,以此激起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使其有所发现,有话可说。
图1 彩虹糖
图2 水和勺子
其实,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都认可“孩子是主体”,教学为幼儿发展服务,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仍然摆脱不了“教师想法代替幼儿想法”的阴影。为此,以一节科学探索活动——彩虹糖为例,经过多次研讨实践、反思改进,围绕“如何让孩子做科学活动的主人”核心,重点解决两大问题:如何制订开放式科学活动目标?如何设计支持幼儿多元化科学思维的活动环节?让教师学会真正地发现孩子,成为有教学智慧的人。
本次课例研究中,致力于开放式的科学活动目标,主要对以下三个环节进行了精心设计,并在材料的提供与探索结果的呈现方式上多次斟酌,数次修改。
活动名称:彩虹糖
活动目标: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探索彩虹糖及其遇水后的变化,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装好适量温水的透明水杯13 个、木棒、小勺子等辅助材料若干、彩虹糖若干、纸盘若干、音乐。
活动的过程:
● 响声下的彩虹糖——萌发兴趣
1.口袋里藏着一个神秘的礼物,听听可能是什么?(用声音吸引幼儿关注)
2.彩虹糖有哪些颜色?(出示彩虹糖,从色彩上吸引幼儿)
3.小结:彩虹糖宝宝五颜六色,真漂亮。
设计意图:首先,利用彩虹糖撞击罐子的声音直接吸引幼儿注意力;其次,出示色彩斑斓的彩虹糖,从色彩上给幼儿冲击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们知道3~4岁幼儿对色彩鲜明的事物非常喜欢,因为是自己喜欢,感兴趣的,所以才能让幼儿主动成为彩虹糖的主人。
● 彩虹糖和我做朋友——多感官感知
1.摸一摸、闻一闻手上的彩虹糖,你有什么发现?
2.小舌头舔一舔,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吃到嘴巴里,又有什么发现?
4.小结:彩虹糖看起来小小圆圆的,摸起来滑滑的,闻一闻真香,尝一尝有的甜,有的酸,真好吃。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彩虹糖和我做朋友”等“彩虹糖和水做朋友”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的方式将幼儿的感官全面调动起来,从彩虹糖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多方面进行感知和探索,正如《纲要》里提到的幼儿对事物的探索是运用感官的,是动手动脑的。彩虹糖对于成人来说,不用摸、闻、尝,也能知道它们的性质,只用最直观和直接的方式表达。而幼儿却不同,他们看似个头小,却有着强大的探索能量,他们不喜欢成人直接告诉的事情,他们更喜欢自己通过各种形式发现的秘密,形成的经验。这既是他们独特的探索方式,又是他们最适合的学习方式,却往往被成人忽略掉。
● 彩虹糖和水做朋友——探索变化
1.这又是什么?水是什么颜色?
2.彩虹糖想跑到水里,和水宝宝做朋友,猜猜看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情呢?你们去试试看。
3.幼儿探索。(如图3、图4)
4.分享交流。
彩虹糖宝宝和水宝宝做朋友后,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彩虹糖身上的颜色消失了,水宝宝不仅变色了,还飘出了甜甜的香味呢!
图3 幼儿探索
图4 幼儿实践感知
设计意图:在“彩虹糖和我做朋友”的游戏情境下,调动多感官感知彩虹糖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变量”,让活动形成层次,给幼儿探索形成一定挑战,挑战他们的科学思维,由此设计了“彩虹糖和水做朋友”的游戏情境。这个环节,不仅有“变量”的加入,更突出幼儿的“动手动脑”。每一个幼儿面对材料和结果,自主探索。分享交流的环节,教师抛出关键问题:彩虹糖宝宝和水宝宝做朋友后,你发现了什么?以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发散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在前后对比中关注颜色的变化,还能发现气味、形态的变化等。当然,语言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这个环节教师还要关注幼儿如何用语言表达在“对比中的发现”,是否清楚明白,是否有一定的逻辑。
《发现孩子》这本书里揭示了儿童具有的内在潜力,这种潜力足以让成人仰仗,比如专注地“工作”、神奇色彩的“吸收性的心灵”以及强有力的自由心。在讲到孩子与环境关系的时候,蒙台梭利多次提出:孩子要成为环境的主人。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是可以成为活动的主人的,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看到,这不得不让我们去反思活动的设计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是哪些因素阻碍了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怎样的活动幼儿能够成为真正的主人?为此,根据以“彩虹糖”这节小班科学活动为例,归纳总结出一节足以让孩子们成为主人的活动,它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显著特征。
选材有趣不只是教师平时口中简单的一句“幼儿喜欢”,它更需要以幼儿真实、突出的反应来支撑。比如看到“彩虹糖”,他们可以反复问出一连串的问题:“它怎么像彩虹一样有好多好多的颜色?”“它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的样子,对吗?”“它怎么小小的,圆圆的,真可爱。”有时也会做出无法抑制的行动,“我好想吃一个呀!”“一会我要多吃几个。”“我现在就好想吃呀!”这些都是孩子们接触彩虹糖后表现出来的真实反应,借此可以看出孩子们真的是对彩虹糖兴趣十足,因为他们眼中充满了好奇、兴趣和欲望。
《纲要》和《指南》致力于“游戏”,是孩子们的基本活动形式,这是对游戏宽泛概念的理解,而此处的“游戏化”则是一种具象的解释,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活动,依靠幼儿的“玩”来完成。比如在“彩虹糖”这个科学活动中,基于小班的年龄特点及学习方式,设计了“彩虹糖和我做朋友”“彩虹糖和水宝宝做朋友”的游戏情境,活动过程中,加入拟人化的语气、语词(彩虹糖宝宝、水宝宝)。幼儿乐意与彩虹糖和水玩在一起,激发探索秘密的欲望。否则,即使幼儿成功掌握了知识,达到了目标,感受到的却不是主人的喜悦。另外,在分享交流的环节里,教师在幼儿表达发现后,会利用“找找和自己一样的朋友”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任何一节活动,都需要幼儿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发现和挑战,扩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但是这个经验不是教师硬教给他的,而是属于幼儿自己生活经历之中的。比如在彩虹糖放入水中之前,幼儿就已经具备了在水中加入东西的经验,可以是冲奶粉的经验,可以是冲饮料的经验,这些都是幼儿生活中自然积累的经验,这才是幼儿能够成为活动主体的基础。
探索多元化指的是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方法是多元的,指向是多角度的,结果是多样的。首先,在探索彩虹糖本身时,幼儿用到了眼、手、鼻、嘴等多种感官,他们的方法是多元的,比如幼儿L 用眼观察颜色——“彩虹糖有红的、黄的、绿的五颜六色的,像彩虹一样。”幼儿T用眼观察形状——“它小小的、圆圆的,好可爱。”幼儿Y用手感受质地——“彩虹糖摸起来滑滑的,手上还有点黏黏的。”还有幼儿Q 用嘴巴体验味道——“好想吃一个呀,舔一舔我的是甜的,还有点酸。”幼儿发动自身多种感官探索发现的秘密也是多角度的。其次,在探索彩虹糖放入水中的实验时,有的幼儿将彩虹糖放入水中后静静等待变化;有的幼儿端起水杯摇一摇,试图发现变化;还有的幼儿拿起了桌上的辅助工具(小棒、勺子)进行搅拌。可以发现孩子们的探索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是原先属于他们各自的学习方式,但当一组中有人发现其他人用小棒搅拌后,很快会有第二、第三、第四个孩子学会使用辅助工具搅拌以加快变化,据此,我们又发现孩子们会自动产生“同伴学习”,直到分享交流的环节,孩子们的发现也是多样的,多元化的。比如幼儿Z 发现他的水原来是透明的,现在却变成了草莓味;幼儿W 接着说“我的是香蕉味的”,颜色在孩子们眼中变成了可口香甜的各种水果口味;也有的幼儿关注的不是颜色,而是找朋友、交朋友,他们对和自己一样的颜色很感兴趣;而就在此时幼儿G 却发现杯子上出现了白色点点样的东西,用手一摸告诉我“好黏”,转头一看,幼儿Q 正拿着搅拌的小棒在舔,还满意地告诉我“水也变甜了”……这才是真正主人公的样子,通过多感官的探索,自由地发现,自信地表达,最终得到的结果不仅是多样的,更是让人惊喜的,我觉得这就是培养科学思维所需要的。
当然,我相信一节优质的科学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也一定能让教师成为更加具有教学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