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免疫吸附治疗对狼疮性肺炎患者肺功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影响

2019-07-22 07:43林伟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免疫吸附狼疮间质性

林伟平 吴 勇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肾内科 516000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临床较为常见疾病,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ILD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对患者工作与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1]。特别是急性ILD,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预后状况较差,患者运动耐力明显降低、肺功能变化显著,而相关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为造成ILD主要因素。当前临床对于SLE治疗主要采用甲泼尼龙及环磷酰胺等缓释性的抗风湿剂(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DMARD),但临床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2]。在血液净化领域内出现了一种新技术为DNA免疫吸附治疗,采用抗体抗原反应的原理,把抗原或者是一些有物理化学亲和力物质当作配体在吸附柱上连接,通过特异吸附影响将SLE患者机体中免疫复合物与血清损害性抗体清除,从而起到治疗疾病作用[3]。因此,本文通过分析DNA免疫吸附治疗与常规MDARD对SLE患者肺功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影响,为临床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狼疮间质性肺炎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状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状况对比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指南》[4]内相关准则;②首次起病住院者,临床表征是体质量降低、发热及乏力等,同时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SLEDAI)得分高于15分;③ILD主要表征是咯痰、咳嗽及呼吸困难等,同时经过肺功能检测、电镜检测、X线征象及肺组织活检等确诊。(2)排除标准:①合并造血系统、心脑血管、肾及肝等原发性疾病;②合并其他终末期慢性疾病;③由于肺部发生病变所引发感染或者是其他因素造成肺部病变,比如环境因素、职业因素等。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DMARD结合血液净化治疗。(1)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冲击治疗,由静脉注射1g/d,3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2)而后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每天1mg/kg;注射0.75g/m2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每月进行1次,共3个疗程;(3)待患者稳定以后每3个月进行1次冲击治疗,1个疗程为20d,共2个疗程;(4)同时使用血液透析机行血液透析,500ml生理盐水对聚砜纤维膜透析器,12h/次,血流量为100ml/min,1个月3次为1个疗程。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DNA免疫吸附治疗。使用免疫吸附柱(型号:280,由珠海丽珠公司生产),血管通道建立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连接至吸附柱,预冲接至动静脉管路,体外循环建立后依诺肝素钠(首剂量为1.1mg/kg,此后每小时追加9mg)抗凝,血液灌流行免疫吸附,流速80~100mg/min,体征稳定以后调整为180~200ml/min,单循环2~3h,间隔7d以后行第二次免疫吸附。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状况如恶心、呕吐和血小板降低;(2)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治疗前1d和治疗后1d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吸量/FVC(FEV1/FVC);(3)采集治疗前后1d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5ml,流式细胞仪检测Th2、Th1含量,IgG、IgA、IgM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4)SLEDAI评分量表共21项,15分及以上是重度活动、10~14分是中度活动、5~9分是轻度活动,0~4分是无活动,患者得分越高说明其狼疮活动越严重。

1.5 疗效判定 体质量降低、发热及乏力等临床症状缓解,机体肺功能恢复正常为显效;体质量降低、乏力及发热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费肺功能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好转或者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状况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状况对比[n(%)]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10.389,P=0.005。

2.2 患者治疗前、后SLEDAI评分及体液免疫状况 观察组治疗后的SLEDAI评分及IgG、IgM、IgA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SLEDAI评分及IgG、IgM、IgA含量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LEDAI评分及体液免疫状况对比

注:与观察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3 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变状况 观察组治疗后的MVV、FEV1/FVC、FCV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MVV、FEV1/FVC、FCV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变状况对比

注:与观察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4 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2、Th1及Th1/Th2含量改变状况 观察组治疗后的Th1及Th1/Th2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Th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Th1及Th1/Th2相比均升高,Th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2、Th1及Th1/Th2含量改变状况对比

注:与观察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2.5 患者不良反应状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包含2例血小板降低、3例皮疹及2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为9.33%;对照组发生3例皮疹,3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4,P=0.341)。

3 讨论

风湿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s,RD)是了累及机体多个系统自身免疫类疾病,包含类风湿性关节炎及SLE等,而RD对肺脏易造成侵犯,相关研究显示,SLE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中,约有20%左右患者伴随间质性肺炎,SLE对肺脏造成侵犯以后,会引发间质纤维化、肺泡炎性反应和弥漫性肺实质等一些病理变化,所以狼疮间质性肺炎成了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5-6]。ILD患者在起病以后会出现限制性通气障碍、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等,其典型临床症状为咯痰、咳嗽及呼吸困难等,可检测到患者MVV、FEV1/FVC及FVC降低[7-8]。

另外,在狼疮间质性肺炎起病与进展中也有免疫功能参与,肺脏遭到RD侵犯以后,体内抑制性的T淋巴细胞产生不充足使其对B淋巴细胞至影响降低,B淋巴细胞发生异常增殖可形成大量IgG、IgM、IgA等一些免疫球蛋白[9-10]。患者进行血液净化及常规DMARD药品靶控治疗以后可缓解病情发展,但易造成无菌性骨头坏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相关并发症,DNA免疫吸附疗法是体外免疫调整法,主要是利用固定在载体上有生物活性配体吸附出患者血清内免疫复合物、抗双链DNA抗体与抗核抗体等,从而将体内致病物质清除,治疗所用吸附剂是抗原抗体结合型,此装置可加速血清淤抗体特异性的结合,快速清除致病物质,从而起到控制狼疮活动[11],另外,免疫吸附柱灭菌以后,吸附性能较稳定、生物相容性好,且对患者脏器副作用小,接触血浆但不需分离,比其他免疫吸附成本低,有效预防血制品传染,同时患者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少[12-13]。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DNA免疫吸附法使用抗体和抗原联合,选择性较高,血浆吸附数量大,有患者疗效更好。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和相关研究一致。此外,观察组患者狼疮活动度和肺功能相关指标均显著好转。

综上所述,DNA免疫吸附治疗可显著改善狼疮间质性肺炎患者肺功能,降低免疫球蛋白含量,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免疫吸附狼疮间质性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1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回顾性分析
间质性肺炎不可逆转吗?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水产品中的氟苯尼考
免疫吸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进展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13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与狼疮肾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