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文本细读实施策略

2019-07-19 06:12山世华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文本细读高中语文

山世华

摘 要: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高效方法,有助于锻炼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新课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而咀嚼文字、细读文本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想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当前社会“大众阅读”“快餐阅读”等阅读理念盛行的形势下,文本细读有独特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文本细读实施的必要性,其次分析当前高中语文文本细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提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文本细读实施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2B-0070-03

文本细读是上个世纪起源于西方文论的一支重要流派,即语义学,其丰富了语义学文学评判的手段,是对文本进行详细解读的过程。文本细读具有三个方面的典型特征:一是立足于文本自身,确立了文本在细读中的独立地位,让读者更加关注细节描写,从而将文本思想情感与传达精神融入到自身生命经历中;二是注重文章语境对句意的影响,文本细读强调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和整体的联系,要求读者联系文章段前段后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以便深刻理解文章句子;三是强调文章内部结构的衔接,文本细读将重点集中于内部组织结构罗列中,找到作者埋下的伏笔和线索。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开始重视文本细读,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供方法。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文本细读实施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

文本细读的对象是整个文本,围绕文本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解读。学生在文本细读中更加容易注意到文章思想情感升华的语句,从而深入理解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明确文章主旨。高中语文教材都是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精心挑选出来的,对学生的成长学习具有较大帮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进一步感受文本传达出来的人文精神,有助于理解语文学科素养。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能力,因此,在实现文本细读时更加容易,通过阅读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文本也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文本细读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具有正向关系,学生在文本细读中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学生文本細读更加具有针对性,这一细读行为效率更高,两者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但是,由于高中生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而语文学科容易受到忽视,学生对文本细读的时间相对不充足,容易在阅读中囫囵吞枣,无法沉浸在文本细读环境中,因此,语文教师在采取文本细读前要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细读这一方法。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文本细读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不失为一种可行手段。学生综合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本细读主要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筛选出有效信息,尤其是在高考试卷中,阅读题目占据较大比例。文本细读让阅读行为细化,虽然诸多阅读方法被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但是其教学重点关注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完成阅读,而没有从学生自主阅读行为这一根源入手。文本细读让学生做到了以文本为中心,同时符合生本教学理念,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文本的每一个句子上,及时联系上下文,深入解读和把握文本,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文本中每个句子的含义,与文本主旨有什么关系,让文本细读发挥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并更加容易确定文章发展脉络,呈现出一种内在驱动力,然后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得到更多的收获。

(三)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文本细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文本语言中感受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从而提升语言审美能力,自觉弘扬中华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本细读更能抓住文章的语言描写特色,然后重点分析文章细节,挖掘出更加独特的审美体验,让高中生体验到不同的审美感受,从而引导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文本细读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用意。从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近年来苏教版语文考试大纲来看,高中生只有具备文本细读能力才能自主深入理解文本,领悟文本内涵,明白作者写作的用意。文本细读方法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同时,还提升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文本细读是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课程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提升审美素养,轻松应对高中阶段的考试。高中语文教师一直强调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需要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高中语文文本细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文本细读认识不够深入全面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容易被学生忽视,而文本细读的实施需要具备充足的时间,而部分学生将文本细读统一归为文本阅读,对其内涵认识不清晰。虽然在语文教师的强调下,文本细读按照规范化程序进行,但是,由于学生准备不足、精力投入不足等原因,学生无法达到教师理想的文本细读效果,学生无法明确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在对文本句子进行解读时过于粗略,而教师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下,课堂上对文本细读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粗浅化,缺乏琢磨文本内容的过程。还有部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不足,无法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不能准确抓住文本的重点,以致降低了文本细读的教学效果。

(二)文本细读功利性较强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不同体裁的文章,而阅读教学中都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文本进行学习。但是古诗文教学难度较大,学生文本细读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古诗文学习中,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指导学生在阅读时首先浏览一遍题目,带着目的去阅读文本更有针对性,这种就容易让学生重视和题目相关的字眼,对于无关内容直接忽视,在文本句子还没有理解时直接跳过,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为了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教师都是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进步水平的标准,造成学生细读能力低下,不能从阅读中充分汲取有效的信息。文本细读不同于浅阅读,它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它是基于知识图谱,集成与书籍相关的知识源,具备内容理解、关联分析以及用户行为分析能力,支持个性化,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知识推荐,向学生主动提供深度知识服务的全新阅读模式。而文本细读较强的功利性让学生无法准确实施这一阅读模式。

(三)文本细读模式单一陈旧

由于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时间并不长,教师还没有积累较为成熟的经验,只能根据前人的实践模式因循守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都是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认识生字、解读课文、划分结构及总结文章主旨这一固定流程活动,将文本内容中蕴含的色彩戴上了枷锁,无法让学生独立完成文本解读,导致高中生在文本细读时没有兴趣,将文本细读停留在表层,大多数语文教师会参考教学讲义进行文本细读,而学生也是在提前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情况下掌握文本内容,缺乏自主思考,这样让学生文本细读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不上去。如果文本是散文,教师在细读中重视讲解文学手法和思想情感;如果文本是文言文,教师在细读中重视每个字词、句子的翻译,让学生完整掌握每个文言语句。这种文本细读模式虽然学习了文本的重点知识,但是忽略了文本中蕴含的精华,没有展开对文本的全面学习,文本细读模式不具有创新性。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的实施策略

(一)从文本题目入手,关注主旨

文本题目对于学生阅读兴趣产生较大影响,是读者在阅读文本时首先注意的地方,理解文本标题是顺利阅读的前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主题,初步建立对文本的印象。文本题目对于学生具有吸引力,体现出文本的重要内容、主旨思想,反映出作者的写作对象和精神品质等,还有少数文本的题目直接是文章的线索,隐藏着深刻含义或者象征着某种精神。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文本细读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题目,理解题目的内涵,从而初步把握文本细读的情感基调、文章背景等,为后续文本细读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文本细读的实施策略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方便学生掌握文本深层内容,教师可以在学生现有知识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分析题目的语法成分,确定文本标题的语法形式,这样才能更加快速掌握文本中心内容,掌握作者文本写作要领。同时针对题目多项含义加以分析,领悟题目的象征意义,从而知道作者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同时需要注意题目的写作背景相互联系的部分,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共鸣。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中《祝福》一文,这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代表作之一,以幼年作者视角写出了祥林嫂悲惨的人生,控诉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尤其是对封建礼教给予强烈鞭挞和谴责。题目是《祝福》,蕴含了作者的多种祝福,不仅是祈祷神灵,祝愿人顺遂幸福,而且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祝福”另有“希望”的意思,对中国未来发展给予祝福,祝福打破压在人民头上的封建礼教精神枷锁。从这一题目入手能够让读者在文本细读中更加关注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

(二)从文本语言入手,关注细节

文本语言体现出文章的风格,同时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读者在作者文本语言中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也有助于把握文本。高中语文文本细读需要从文本语言入手,让读者注意到细枝末节,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情感意图。学生首先筛选出文本的关键词,找出和文本题目相关或者出现最多的字眼,然后理解其特殊含义,运用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例如,如果关键词有隐藏或者象征意义,可能代表了文本的情感思想。学生对关键词的细读不仅帮助理解作者运用这一词语的目的,还可以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这一特殊用法,从语言入手的文本细读最常用于古诗文教学,对作者的多篇写作文本进行分析,然后可以尝试总结作者的用语风格,这对于高中语文“炼字”能力培养具有帮助作用,在古诗文相关题目中更加如鱼得水。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古诗词《雨霖铃》为例,词人柳永是婉约派创始人物,其写作风格自成一派,该词是抒写离愁别绪的千古名篇,全词以凄切婉转的笔调,描写了离别之情,感情在词中尽情展衍,一览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起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奠定了整个词的基调,未写离别情,虽对周围情景寥寥几笔,却首先勾勒出一幅愁残的秋景图画,一个“凄”字既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是自己心境的表达。因此,从文本语言入手,一字一句进行雕琢,尤其适用于古诗词文本细读。

(三)从文本结构入手,关注整体

文本结构是文本系统的框架,从整体上感知文本更加全面,不易产生偏差。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划分文本结构,明白每个结构所写的重点,然后开始进行文本细读。文本結构是作者的行文思路,涉及整个文本的线索,从记叙文文本结构入手,有助于把握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然后感受作者心理,把握作者在事件中的态度,从而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记叙文文本结构以论点、论据为支撑,找到作者坚持的观点,然后体会作者的各种实证论据,了解论证方法,学习作者的逻辑思维。尤其是高中生,逻辑思维相对成熟,议论文能够帮助学生分析行文结构,让学生找出作者逻辑上的漏洞。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六国论》一文,这是一篇文言文议论文,第一段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提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即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然后在后文中开始具体分析各个国家灭亡的原因,“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这种从文本结构入手,让读者在阅读时更感有理有据,深感信服。

(四)从文本细读主体入手,关注学生

前文分析了文本细读中要以作者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和以读者为中心,文本细读的主体对象是文本,但是实施者是学生,因此文本与学生良性互动才是文本细读的重点。新课标背景下明确提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事,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因此从文本细读主体入手需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文学话语层面,基于文本本身的语言系统,进行文本细读;二是文学形象层面,通过深入交流构建文本的图景,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三是文本意蕴层面,这一层面是文本细读的最高境界,融合了作者的精神与情感。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为例,学生首先要通过还原当时的情景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获得身临其境真实体验的基础上更加容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文本细读是高中语文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要求从文本题目、文本语言、文本结构和文本主体等多个角度出发,全面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挖掘文本细读的关键信息,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在新课标要求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卢小兵.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6,(12).

[2]钱丽.“我心”何以近“文心”——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策略的实施[J].学子(理论版),2015,(9).

[3]郑建枫.文本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语文现代诗歌细读方法探索[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3).

[4]黄师懿顺.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与文本细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王庆华.向文本更深处漫溯—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下),2014,(3).

[6]朱开河.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11).

[7]王凤楠.以“诵读”促“细读”——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初探[J].新课程(下),2017,(1).

[8]宋乐利.立足文本,深入细读——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J].课外语文(初中),2013,(2).

猜你喜欢
新课标背景文本细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写作知识构建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情景创设对策分析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