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军
摘 要:小学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基础,这个基础不仅仅是知识方面,也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其任务也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其教學目标是还包括培养学生具备数学思维核心素养。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像数学一样,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如此强大的效果。对刚刚步入数学大门的小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懵懂,教育他们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其思维能力,从而增强核心素养。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小学数学,讨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2B-0053-02
数学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工具,“以人为本”更是当代教育的核心,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最佳手段。在“综合发展”的核心价值教学体系中,学生应该成长为一个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人,并具有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的素养。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应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科学素养。
一、设计符合小学生数学学习实际的起点
数学源于现实,同时也是来自生活的艺术,学生学习数学,就要遵循规律,从现实起点出发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同年级的小学生知识基础的结构差异较大,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清楚学生哪些内容懂,哪些内容不懂。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阶段性,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一想到某个知识点就抛出,会使学生一头雾水。
比如:乘法计算要从低年级降到高年级,从初步认识乘法,到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相乘以及分数相乘等,这些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成人的眼中不过多乘一位数字而已,但是在小学生的眼中,却是最艰难的学习过程,小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基础,如果连最基本的东西都听不懂,何来兴趣继续学习数学知识?
二、加强数学文化感染力
数学文化具有一定的知识价值与智力价值,在进行数学教育时,要尽量挖掘数学中独有的魅力吸引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本中,随处可见生活中的建筑美、数字美,要让学生从数学中感受美,从而惊叹于数学的神奇。小学数学教学挖掘审美内容与文化内涵,是展现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学习“数学算符”时,教师可以将文学融入其中,让数学变得富有文化内涵,以苏轼的《百鸟归朝图》为例,画中无诗,美中不足。为了弥补这种缺憾,大诗人填诗“归来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石食”,诗中出现了几个数字,可以让学生根据这几个数字,“写”出100只鸟,在数字的中间添加运算符号,结果为100,为“1+1+3×4+5×6+7×8=100”,这样富有文化内涵的教学素材,再恰当不过。
三、对小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经常会运用鼓励式的教学方式,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在一个个的挑战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但是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体现出真诚,拒绝庸俗。有些教师却总是对学生说“挺好,表现不错”,让评价的方式流于形式,语言贫乏。教师在进行表扬时不要只局限于针对结果,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表扬,比如回答响亮、书写工整,从多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要中肯,及时告知小学生的错误原因并给出改正的结果。同时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出错,在课堂的回答率也较高,学生的思维不是教师能够操控的,教师能够做的,就是要告诉学生,不要害怕出错,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
四、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数学情境的创设对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数学作为智力发展的磨刀石,需要加强思维训练才能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对新事物产生认知能力,同时进行数学信息的暗示,将学生的思路引领到数学问题中。
比如数学游戏:用一根20cm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完成以后进行展示。问学生看到这些长方形,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根据问题引发思考:哪一种长方形的面积最大?进而在问题中对数学的规律进行挖掘,得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继而追问,排除图形的特征,只考虑数量,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因此得到数学知识的本质,两个数的和相等,差越小,则面积越大。
五、 让数学活动充满趣味
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已经不再是“满堂灌”的形式,大量的交流讨论让数学课堂变得趣味横生,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在玩中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当教师要开展小组合作时,小学生会迅速地自动组成学习小组,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讨论中。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手实践机会较多,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或者通过“比一比”“猜一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六、 加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核心,也是重要的任务。比如:小李和他的哥哥共同参加一次聚会,一块参加聚会的还有其他两对兄弟,见面后有的人握手表示问候,但是没有人和自己的兄弟问候,也没有人和同一个人握两次手。结束后,小李发现除了自己,每一个人握手的次数都不同,请问小李一共握了几次手?小李的哥哥握了几次手?这道题目中,没有一个数字,凸显了逻辑思维,而解题的关键就在于“小李发现除了自己每一个人的握手次数都不同”,根据题意得知,每一个人最多可以握4次手,最少一次都没握。除了小李,其他5人每人握手的次数为0、1、2、3、4,将握手的两人连接在一起,从握手次数最多的人进行分析,得出小李和他的哥哥各自握了2次手,使用连线法进行解答,让学生暗叹逻辑推理的强大,从而对数学更加感兴趣。
七、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体现深刻性,在思考中对问题进行钻研,面对复杂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并预测事情的后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思维深刻性主要表现为深入思考问题,对数学现象的本质进行思考,同时还能够从隐藏的数学问题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掌握事情的本质,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数学概念进行变换,从而排除问题。
八、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一道数学题目,教学方式不同,为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就会截然不同,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述文章中重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教學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提高数学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朱丽,吴晓璐.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2016,(25).
[2]徐伟. 尝试·分享·导学——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 时代教育,2017,(22).
[3]俞尚远.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12).
[4]郭彩艳.从小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数学教学[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5]王东林.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9,(1).
[6]贺桂琴.关于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考[J].好家长,2015,(46).
[7]陆银秀.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革新,2002,(1).
[8]王庆玉.浅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教育革新,2012,(1).
[9]李玺彪.例谈数学教学与数学教科书[J].教育革新,2013,(3).
[10]魏万相.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J].教育革新,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