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平
摘 要:教育部要求培智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并将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纳入教学体系,智力障碍学生需要接受社会生活适应教育,消除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培智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希望对促进培智学校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培智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2B-0039-02
培智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基础,促使智力障碍学生成为独立的公民。培智学校的社会适应教学是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社会适应教学,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拥有尊严、获得幸福、实现人生价值,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培智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培智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社会已经迈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明确主体性和发展主动性的人才,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而社会适应能力则是上述两种特性的体现。培智学校想要在新时期,实现突破和发展,就必须进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重视对智力障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是培智学校培养人才基本目标的具象化体现,也是国家和人民群众赋予培智学校的任务。由此可知,对于培智学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智力障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的要求
培智学校传统的教育方式重视补偿智力障碍学生的缺陷,却不重视开发他们的潜能,很少对他们提出自主性的要求,其性质属于温室教育,学生很少参加实践活动,自然不会受到挫折和磨炼。致使大部分智力障碍学生在接受多年教育后,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无明显提升,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想要让他们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满足社会的要求,必须对他们的能力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重视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育改革的要求
传统教育方式无法适用于智力障碍学生的能力培养,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传统教育方式流于形式,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传统教育方式手段较为单一,且形式僵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传统教育的弊端在培智学校教育过程中已经逐渐凸显。在我国,特殊教育一直被常规教育影响。但是智力障碍学生的条件显然无法与正常学生相比,照搬照抄,很难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培智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
(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低年级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对低年级的智力障碍学生来说,年龄较小,生理发育尚未成熟,且生活自理能力极为匮乏。因此,培智学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应该围绕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这个基准点,设置社会实践的内容。培智学校可以设置两个实践小组,一是自我生活管理小组;二是内务整理小组,而这两个小组,在社会实践中的主要对象就是低年级智力障碍学生。
其次,由于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性,在实践中教师应该采用耐心帮扶的教育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如果不对其进行耐心细致地帮扶,很容易发生一些问题。对轻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培智学校最好采取扶放结合的方法,因为这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采取這种教学方法,可以引导他们完全掌握生活技能。例如,穿衣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示,然后带领学生分步骤操作。
(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中年级智力障碍学生的劳动能力
劳动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生活的保障。由于大部分智力障碍学生的脑部存在问题,其运动神经受到影响,反应能力较弱,无法准确完成动作。这部分学生的劳动能力远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学生。为此,培智学校应该将培养学生劳动能力作为基准点,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某培智学校就围绕劳动能力培养这一基准点,设计了清洁校园和争当保洁员两项活动。
(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高年级智力障碍学生的职业技能
高年级智力障碍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获取谋生的机会。培智学校应该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高年级学生职业技能,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更大的发展舞台,学校设计的教育内容应契合社会的需要,为高年级学生进入社会自力更生奠定基础。学校可以开展商场保安、迎宾礼仪、超市购物、餐饮服务、面点制作、洗车保养、护理按摩、花卉园艺等社会实践项目,设置校外课程实践基地,配套校内课程。
每周设置一定的课时,将学生带到校外课程实践基地中参与活动,返校后配套校内课程加以巩固。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制订训练方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培智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针对学生特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国外学者说过: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任何人都能学会世界上所有可以学习的东西。培智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应该可以发现,能否满足条件是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因此,培智学校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并结合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要求,提供相应的帮助条件。
在实践教学中,培智学校应该在考虑智商残疾程度、年龄特征和发展状态的基础上,设计智力障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计划。例如,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起点,将除草活动作为主要的实践形式,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同时,促使其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和对杂草的辨别能力。
(二)用爱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大部分智力障碍学生存在着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不会被教师和同学喜欢,通常会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很少主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但是他们对于爱的渴望,远比其他人强烈。因此,教师要把握这部分学生的心理活动,通过心理沟通的方式,用爱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自闭症学生在培智学校较为常见,这类学生的课堂活跃程度较低,且喜怒无常,他们对于教师视而不见,无法融入教学活动。想要让这类学生打开心扉,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校或课堂中发生的某件小事作为切入点,继而引出话题对学生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与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最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帮助学生走出自闭的阴影。
(三)开展集体活动,增强实践性
技能是在实践中得到的,大部分智力障碍学生由于受到先天条件的限制,很少参加实践性的活动,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也往往较为简单,很难对事物进行抽象的概括。为此,培智学校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时,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培养的方式。例如,培智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校园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体活动,让全部学生都参与到自我展示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总之,将实践活动作为载体,让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进行和完善。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对正常学生来说,较为简单,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即可掌握,而对智力障碍学生来说,则较为困难,需要培智学校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现阶段,我国部分培智学校已经意识到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并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为学生迈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若琪.学习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对学生社会适应程度的影响[J].才智,2018,(31).
[2]张小燕.整合视角下培智学校生活适应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7,(19).
[3]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
[4]秦启文,黄希庭.社会技能构成因素及其意义[J].心理学探新,2001,(1).
[5]陈烈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1,(7).
[6]谭移民,钱景舫.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