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红 赵蓉
结核性胸膜炎主要指的是高度过敏状态的胸膜腔中进入了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而导致的,其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胸膜类疾病,呈现出多发性特点。部分结核性胸膜炎在出院后病情好转的情况下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会出现私自停药的行为,而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结核性脓胸、慢性包裹性积液、支气管漏等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治疗难度,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基于此,需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了解,以更好的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延续性护理可使出院后的患者依然享受到住院期间的护理指导,这对促进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本院出院的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4例作为观察样本,现进行以下报道。
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本院出院的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74例作为观察样本,均符合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依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7)。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18~75岁,平均(47.2±3.5)岁;研究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19~76岁,平均(48.6±3.4)岁。组间经比较,两组自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行出院常规指导护理,交代药物的具体用量、频次,告知相关注意要点,嘱患者定期复查。研究组行延续性护理,护理要点包括:(1)做好回访准备:安排专门负责出院后随访的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1 d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信息(住址、电话号码)和出院日期、出院时病情状况等,以便做好回访前的相关准备工作[4-5]。(2)确定回访时间和形式:对于出院后1个月的患者,需要每周进行1次随访,出院第2个月开始,每个月进行1次随访。将随访的目的、意义等及时告知患者,并做好细致的记录。可选择发放宣教手册、口头宣讲、定期开展健康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回访,为患者开通24 h健康咨询热线,以便更好的进行随访工作。如果患者行动不便或年龄偏高,可进行上门健康随访[6-7]。(3)回访内容:随访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出院后的服药情况、出院的心理问题、有无规范饮食和定时复查等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和记录[8]。
显效:胸液处于完全吸收的状态,未出现胸膜肥厚症状;有效:胸液基本被吸收,出现轻度胸膜增厚症状;无效:胸液未被吸收或出现增加迹象。显效百分比+有效百分比=总有效率。
涉及到的全部相关数据以SPSS 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总有效率以(%)加以表示,组间对比予以χ2检验,若P<0.05,则可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组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所示。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主要指的是超敏感机体的胸膜腔受到结核杆菌及其自溶产物、代谢产物的侵袭后导致的胸膜炎症,属于发病率较高的肺外结核病。其治疗周期较长,长期用药的情况下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继发肺部感染、包裹性积液、肝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致使大多数患者特别是出院后的患者不能坚持完成抗结核药物治疗。常规出院护理指导的方式并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能力,病情反复发作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正因为如此,需要对患者遵医行为提出严格要求,通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方式促使其病情快速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9-10]。在这一背景下,延续性护理应运而生,并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护理效果,备受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青睐。
延续性护理作为临床新型护理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出院患者,通过将住院期间的护理指导措施延续至患者家庭或社区中的方式,使其享受到专业化的护理指导和用药指导,督促其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进行检查,从而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研究证实[11],延续性护理可使患者的健康成果有效改善,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频率。另有文献报道[12],延续性护理作为临床护理的一种延伸,其可促使患者在出院恢复期获得持续性的科学合理的卫生保健服务,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展开比较,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到以下护理体会:相比于出院常规指导护理,结核性胸膜炎出院患者选择延续性护理方式对改善病情,提高临床疗效作用良好。
表1 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总有效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