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喜园 高书杰 陈征 叶力冰
摘 要: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人文精神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增强医学生人文精神能够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促使其主动约束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职业素养。本文主要对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实效性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培育医学人文精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医学;人文精神;实效性
医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自然科学中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学科。医学需要人文,杜治政教授曾说“人文是医学的灵魂,是医学的旗帜,是支撑医学发展的原动力,是医学发展的起点和归宿。”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为患者缓解生理上的疾苦,更重要的是为患者带去心灵的慰藉,体现医学精神,展现人文关怀,而这些正是当今医学人文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医学人文教育的使命所在。教育需要有效,没有实效的教育将没有任何意义。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即培养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在医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神。
1 医学人文精神实效性的概念
对于医学人文精神概念的阐述,在医学伦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是比较广泛的,总结叶晓藜、葛喜平等多个学者的观点,他们认为实效性就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契合程度或者张力关系。然而将实效性的概念应用于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姜兰姝等学者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实效性的概念首次从哲學和价值两个角度进行了相关界定。首先从哲学角度分析,认为实效性就是理性在观念的把握与创造人与世界关系时的目的性体现和达致程度,具体到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实效性是“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理念由教育者传向受教育者,并在受教育者身上得以践行的过程与结果。”其次从价值的角度分析,指出实效性是指其价值属性的实现程度,进而从受教育者接受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角度将其分为三个价值层面,即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和价值践履。价值认知有助于形成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价值践履的前提,价值践履是实效性的最高层次。
2 增强医学人文精神实效性的意义
2.1 有利于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文精神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文化积淀凝集而成的精神,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品格,其所指向的主体是人,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是人文精神指引我们探寻人的精神世界,引导人们发展人性,完善品格,升华人生,这是人文精神赋予我们的重要意义。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就是对人文精神的最好诠释,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也是人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就是人能够全面自由、充分、和谐发展,既包含了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包含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但应当保证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的协调。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对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我们开展人文精神培育的最终极目标。我们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就是要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升华自己的人生,让他们在发展个性、能力的同时,更要学会和谐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人文精神培育的意义所在。于此同时,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的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尊重学生,重视学生感受,用真情实感去引导、感化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推己及人,在临床实践中关心关爱患者,注重患者的真实感受,重视对患者在情感上的引导,而不仅仅是关注化验单上的生化数据。然而我们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美好愿望必须要付诸行动才能够实现,因为教育的实效性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因此,提高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实效性将有利于医学生清楚认识到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有利于医学生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2.2 有利于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执业能力提高
提高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实效性还有助于医学生医学人文执业能力的提高。培育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医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能够真真正正地尊重、关爱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给患者带来充满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也就是要求医学生能够将医学人文精神在临床实践中落到实处,用充满人文力量的医疗行为关怀患者,那么这种行为体现在临床实践中就是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执业能力。
2.3 有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近年来,随着恶性伤医事件的不断增多,使得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思索。很多媒体报道和社评,将这背后的原因归结于不良的社会体制和医疗体制:患多院少、以药养医等等,无可否认这其中社会体制、医疗环境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但除此之外,医务工作者是否对患者表现出关爱和尊重的人文精神也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上一位医生就杀医案频发的原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医生本身的做事方式、良好的沟通技巧、对患者表现出关心与尊重是避免这样悲剧发生的最好方法。例如浙江温岭杀医案,面对这样一些术后患有空鼻症的患者群体,如果我们的医生能够对他们的痛苦感同身受,并对他们辅以一些心理疏导和安慰,我想最后的结果远不会像今天这样惨烈,因此医生在行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医学人文精神就像一把钥匙,是开启和谐医患关系大门的关键所在。
3 医学人文精神实效性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培育理念的偏颇制约着培育取得实效
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通融才能使二者浑然一体,然而就目前我国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现状来看,受功利主义的严重影响,重视对学生医学技术的教授,而忽视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制约实效性取得在理念层面上的误区,加之培育仍然是由人文教师承担主要培育责任,医学专业课教师置身之外,并且医学人文教育一直缺乏连贯性,教师对培育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是影响实效性的原因之一。然而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绝不仅仅是人文教师的一己之力就能够完成,而应当是学校全体教师合力完成这项重要使命。
3.2 过多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人文精神的提炼
医学生人文精神养成最初的理论来源是医学人文知识,多年来各医学院校也在医学人文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加强并尝试新的做法,以提高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效果。一项针对护理本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的调查中,“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收获”这一问题结果显示:有 28.3%回答无收获,20.7%回答提高了成绩,18.9%回答提高了综合素质,32.1%回答明确了人生价值。近 50%的学生收获仅仅是提高学科成绩或者无收获的回答,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果是一个最真实的反馈,这也是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实效性不理想的直接表现。许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尤其在专业课施教过程中,不注重知识与人文实践的结合,培育的效果显然事倍功半。人文精神培育过程中教师如果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养成的引导,不注重人文情怀的宣扬,忽略了医学事业本是人道主义的立场,那么即使人文教师的课程讲的再漂亮,学生的成绩再高,对于我们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结果也是没有实效性可言的。
3.3 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实效性的考核评价没有形成健全体系
各医学院校对于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评价考核制度依旧沿用医学人文课程的标准——笔试考核为主,课堂口试等为辅。笔试是侧重对于医学人文知识的考察,口头分析案例也并不能真正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知识是可以量化的智能,而医学人文精神是無法通过笔和口简单表达的,是医学人文知识不断升华的内在情操、品质和精神。黎东生指出对医学人文精神考核要重点考核医学人文精神的内化程度,并认为医学人文精神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认可,用分数量化出来的只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并不能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而现在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基本没有涉及到对于人文精神的考核。我们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真正目的是要求学生在临床中去关爱患者、敬畏生命,而目前片面的评价考核方式根本无法准确的评价学生们,医学院校缺乏这样的评价机制去考核医学生,因此我们人文精神培育的实效性也没有落到实处。
4 增强医学人文精神实效性对策的探讨
4.1 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应当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议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框架,其主要由公共基础性人文课程、医学基础人文课程和医学专业人文课程三大体系构成,并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从一般到特殊,从宏观到微观,主辅相成,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将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史、医患沟通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七门课程列为核心课程,增设多门医学人文相关课程,保证必修的课时量,并将人文素质教学贯穿于本科生整个医学教育过程。此外,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以外,医学院校还要充分挖掘师资资源,鼓励广大教师结合研究专长,开设大量的心理、法律、美学、社会学、公共关系等人文素质选修课程。
4.2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教师是否具有“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乐于奉献、尽职尽责的精神和品格”,影响教师能否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要想提高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实效性,要使教育者具有崇高的理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培育理念和方法,并尽可能多的将彰显人文精神的内涵意蕴传递给学生,以较高的人文素质身体力行,发挥教育者榜样的力量。提倡教师从专业出发多进行阅读,作为导向,促使思考,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人文知识的讲座或座谈,不断丰富教师的人文理论水平。“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不但要求大学教师具有比较丰富的人文知识,而且要求他们在人文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提升,使之成为构成人生观、世界观的知识原料和思想资料”。
4.3 拓展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
在医学人文实效性相关调查中显示,有53.5%的学生认为“人文教育内容陈旧,手段单一”,以及在“你认为影响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实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是”的调查结果显示,51.5%回答是方法,21.25%回答是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应当加以改进。提倡更多借鉴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境和场所的建立。例如让学生进行案例角色扮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并正确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等。此外,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把医学实际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口,有助于消除对医学人文精神过于抽象的心理感受,增强教学的生命力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远.健康中国视角下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路径[N].中国人口报,2018-07-20(003).
[2] 代苑林,龙艺,简红江.健康中国视角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06):762-766.
[3] 丁建飞.医学人文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02):5-8.
[4] 朱慧,刘群英.医学生生命伦理教育融入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02):1-4.
[5] 任宁,陈社胜.医学院校英语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创新融合[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05):672-675.
[6] 石晨曦.新时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05):66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