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嫣
摘 要: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丰厚,至今影响深远。其中,劳作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部分,他关于生活教育、职业教育、儿童教育等论述都涉及劳作教育内容。受诸多因素影响,劳作教育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弱化趋向。面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强劲召唤,我们有必要对陶行知的劳作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探析和吸收转化,用以促进现代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劳作教育;启示
劳作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不可或缺环节。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 。作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劳作教育思想是其丰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其关于劳作教育的目的、内涵、载体、主体等,对于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陶行知及其劳作教育思想概述
陶行知是安徽歙县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民主主义战士,被毛泽东和宋庆龄等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世师表”。他早前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专攻教育研究。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国立东南大学教授以及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曾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创办育才学校、重庆社会大学。
陶行知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即使在国家危亡的情况下,也致力于推进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陶行知最早关注中国的乡村教育问题和儿童教育问题,积极引导社会大众参与乡村、儿童和妇女的教育实践。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契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思想,比如“生活即教育”、“职业教育”、“民主教育”等,这些教育思想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除了在教育领域成就卓著以外,陶行知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付出了心血。例如,他为中国抗战运动发声,号召国民联合抗日,呼吁各国的援华行动等;热情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他的这些言论与行为鼓舞了大批有志青年投身于革命,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行知生活于中华民国时期,那时期的教育总体上说是死板的、保守的和封建的。他观察到我国教育的种种弊端,并决心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根据中国国情实际以及受国外教育思想家的影响,陶行知提出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教育观点,其中劳作教育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他全部教育思想的各个方面。他提出“生活即教育”,而劳作教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在“生活教育”中,他还提出“教学做合一”,其中“做”是学之中心。那该如何做?做到底是什么?陶行知认为,“真正的做是在劳力上劳心。惟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也惟独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2]除此之外,陶行知的劳作教育思想还可见于其所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之中。他认为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样国民学会了如何工作,再加上刻苦勤奋的劳动,如此下去,国家终将富裕强大。陶行知认为,劳动教育是要帮助受教育者“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3]。学生不能只会学习而不会动手,也不能只会动手而不会学习,无论哪一种孤立的学习方式都是行不通的,作为学生,要既会动脑也会动手。
2 陶行知劳作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劳作教育的目的
培养敢于求真的真人。众所周知,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劳作教育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条途径。而对于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很难制定出一個清晰明了的标准的,陶行知1947年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提到:“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简明扼要地指出了教育的真谛和目的,即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不停地追求真理,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教导学生,学生也这样才能接受到优良的教育。讲真话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教师应该将真理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触到实实在在的真理教育。对于假话就应该要勇于驳斥、纠正错误,学生也要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分清哪些是真理哪些是虚假,如果学生对于真假不加以辨别,误把假话当真理,听信假话,后果将无法预料。教育一定是要在讲真话、求真理的基础上才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培养自立自强的强人。劳作教育是为了给国家培养有用的人,培养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人。陶行知在职业教育思想中提到职业教育以“养成生利人物为其主要目的”[4],劳作教育的目的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人要能为社会做出实际的贡献才能成为生利之人。陶行知有一首家喻户晓的《自立立人歌》,其内容是“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5]这首诗很清楚的表达出了人要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不依靠任何人,不占任何小便宜,自己对自己的事情负责。陶行知强调劳作教育主要教学生亲自动手劳动,独立思考问题,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亲力亲为。
培养手脑并用的能人。劳作教育是为了培养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人。陶行知认为人有两个珍贵的宝贝,那就是双手和大脑,双手用来劳动,用来行动,用来实践以扩充知识,大脑用来思考,用来学习和指导实践,这正好与1927年陶行知在晓庄学校寅会上演讲所强调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观点高度契合。但手脑分离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只会死读书,不会动手实际操作。陶行知极力反对青年变成只会动脑不会动手的书呆子。他认为,书呆子长大以后教书也只会教出小书呆子,如此下去,整个社会都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而没有做工的人了。学生既要会读书,也要会做工,将学习和劳动结合起来以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2.2 劳作教育思想的内涵
“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陶行知受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的影响,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论。劳作教育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他提出,“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不劳动的生活就是不劳动的教育”[6]。社会就是学校,生活就是教育,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受什么样的教育,要亲身参与到劳动中才能接受到劳作教育。如果只是纸上谈兵,那都不算是真正的受到了劳作教育。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日常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学生不仅仅只能在学校受教育,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教育,人从出生到结束一直都受着来自家庭的影响,所以家庭生活如果能起到正确教育的作用,那么人就能形成影响一生的优良品质和道德品格。
“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理论的组成部分。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强调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认为,先生不能死板的教书,学生也不能孤立的学习,如果没有实践活动来作为教学的承载,先生和学生就不会亲自动手操作,只会光靠脑袋思考,一味的埋进书里。这样是得不到任何的实际收获和学习效果的。劳作教育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就是将做与教学结合起来,教学做合一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能够真正起到教育人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做呢?陶行知提出,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做工与读书分离是从古至今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只会做工的人不会读书,只会读书的人不会做工。教育要教劳心者劳力,教读书的人做工,教劳力者劳心,教做工的人读书。做工的人接受知识教育就能提高效率,用知识改进实践,读书的人接受劳作教育能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扩充知识。
“职业教育以生利为目的”。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中蕴含着劳作教育的观点,同时也是实现劳作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他提出的“工以养生”,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即“养成生利人物,生有利之物,生有利之事”。陶行知认为,要从小就培养人劳作、做工的思想,小孩子也可以工以养生。如果孩子不动嘴,不动手就不能得到奶喝和饭吃,小孩子也可以做到大人无法做到的事。陶行知在他一生的思想和所有的文章、演讲中都强调做工,甚至在《老少通千字课》中也不停地重复强调做工,旨在努力地将劳作教育思想普及给大众。
2.3 劳作教育思想的载体
课程。课程决定着教学生什么内容,学生接受着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课程的设置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程来变换,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要教育学生学会吃苦、学会劳作、不怕流汗。每门课程的教师要让有经验的人来教,开展劳作教育就要让既有教育经验又有劳作经验的人来教。
教材。陶行知著有《中国教育改造》一书,书中包含了“职业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等与劳作教育相关的文章。他的《自立立人歌》的其中两首被纳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陶行知认为,教师上课不能全然依靠教材,只能将其作为一个参考,如果过分依赖于教材,那就是照本宣科,不能起到真正教育学生的作用。教材是依据课程来选择的,课程改变了,教材也要跟着改变,陶行知在《平民教育概论》中指出教材“要求其易懂而有趣味”。教材还要做到与时俱进,要不停的加入新的知识,不能用旧思想去教育新时代的学生,要编写合适的教材。
工学团。1932年,陶行知创建了山海工学团,力推民主教育,倡导“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工是指做工,学代表科学,团意为集团,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按照传统的教学习惯,学校教授知识很到位,但是学生没有机会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工学团的成立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劳动的环境,将学习知识与动手劳作有力的结合了起来。
2.4 劳作教育思想的主体
家长是学生进行劳作教育的启蒙者。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教导孩子劳作是重要的一课,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的对孩子进行劳作教育。陶行知非常注重儿童的做工能力,他认为儿童有强大的力量足以让大人刮目相看。教育儿童要从小就抓起,培养孩子打扫卫生、做饭和帮助家长操持家务的意识,教导小孩子不怕苦、不怕累,用双手创造世界。
教师是学生进行劳作教育的指导者。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就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否则培养出来的就全是书呆子和考试机器。陶行知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以“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这为现今的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提供了榜样示范。
同辈是学生进行劳作教育的传播者。同辈团体之间会相互影响,且这种影响是极易产生和传播的,团体中一个人的思想能够快速的影响到团体的其他人。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思想都能迅速在同辈团体中流行起来,这意味着劳作教育思想只要经过家长和教师正确的启蒙与引导就能在同辈团体之间快速的传播,最后积极正面的影响整个同辈团体。陶行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立了“小先生制”,顾名思义,让儿童既当学生也当老师,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教给其他的学生。“小先生制”充分发挥了同辈团体之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成长。
3 陶行知劳作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改革开发时期,邓小平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劳”是指培养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因此很多学校开设了劳动课,教学生学做手工等等。但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学校和家庭更加注重学生文化成绩,对劳动技能等培养投入力度越来越少,以至我国忽视了对劳作教育的投入。劳作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一段时间内对这方面的忽视,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学生在家是“小皇帝”和“小公主”,在学校则只专注于课本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的教育要实现转型升级和完成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就必须补上劳作教育这一环节,以良好的劳作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陶行知劳作教育思想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啟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著力凸显劳作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学校对学生的劳作教育日渐忽视,转而更加注重培育脑力劳动的人才,陶行知的劳作教育对达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的具有深刻影响。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会劳动,劳动是人一生都要做的事情,而当代大部分学生却只会学习不会劳动,这与人的本质是相违背的。各类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就必须牢牢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要求,意识到劳作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提高对劳作教育的重视,加大在劳作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完善素质教育的教育体系,真正的做到施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最终将劳作教育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国家要逐步的完善我国教育体系,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做出深刻的考量和研究,将劳作教育划为学校重点教育部分,加大对劳作教育的物质投入和研究投入。
3.2 着力增强各类学生的劳动意识
劳作教育应该普及到各类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大学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等。
小学应该沿袭“小先生制”,培养儿童传播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从小就能形成劳作思想和能力。
中学在注重升学考试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避免将学生教育成书呆子,也可以用此来缓解升学压力。
大学要多给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在评选奖学金和综合能力时,将劳作能力作为重要考查指标。
职业技术学院由于本身的学校性质比普通高校更加注重劳作教育,但是学生的自控能力比高校学生差,所以学校在进行劳作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独立、熟练的操作。
3.3 着力打造劳作教育的有效载体
高校意识到劳作教育的重要性以后就必须加紧采取行动实施劳作教育,陶行知的劳作教育思想给劳作教育的施行提供了行动方案,应在陶行知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
社会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能够走出校门,动手劳作,真正实现社会即学校。
学校要开设劳作教育课程,编写适合的教学教材,这是陶行知所强调的有效方法。中小学需要开设简单易操作的劳动课,大学需要开设能够真正起到锻炼作用的社会实践课,任课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既要会传授理论知识也要会劳作。课程开设以后要制定一个考评细则,在期末考试中能够有效的影响到学生的综合成绩,如此才能让学生对劳作教育引起重视。
家庭对学生的劳作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结合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平常的生活中有意识的让孩子做家务、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热爱劳动、自觉劳动。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孩子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自己要教育自己,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经验、自我锻炼、自觉学习、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3.4 着力营造劳作教育的良好生态
社会招聘人才的时候不应只注重学历,还要将劳作教育作为重点考虑部分,考察应聘人员是否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和行动能力。以此激励人们自觉培养劳作意识和锻炼劳作能力。
家庭要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劳作意识,家长可以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为孩子树立爱劳动的良好榜样。
教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教授学生如何动手实践和亲身劳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教课。
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劳作教育的氛围,比如为学生划分一块劳作种植园,设置劳作课程等等。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政策演进研究”(18YJC880028)、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十三五”重点课题“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与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建构研究”(ZT2018116)、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校海外归国青年教师的政治认同研究”(2018B11)。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2).
[2]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45.
[3]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115.
[4]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78.
[5]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66.
[6]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