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旻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能力;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編号】1005-6009(2019)36-0010-02
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是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前者属于教育目的,后者指向教育路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旨在将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学意义上的“职业人”,职业人具备的职业能力是其安身立命、服务社会的前提,主要通过基于工作场所的实践活动来培养。
有关职业能力的解释经历了逐步深化的过程,如从“一系列能够被测量的孤立行为”到“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般素质”再到“基于经验与情境的实践获得”。[1]笔者看来,以“结果”面貌呈现的职业能力是个体从事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结构视角下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或者要素视角下的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等;以“过程”面貌体现的职业能力是个体获得职业发展的过程,具有主体性、发展性、层次性与结构性。主体性指职业能力依附于个体及个体职业行为,以职业行为的方式与个体整合在一起;发展性指职业能力的生成与提升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人力资本积累的形式存在;层次性体现了以通用能力为基础、专业能力为核心、综合能力为保障的职业能力体系;结构性指上述不同职业能力之间构筑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格局。
相比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就业人口比重的40%~50%,我国高技能人才占比仅为5%~6%,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为1.5~2倍。[2]此外,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2015)。[3]究其原因是劳动力市场求职个体及就业群体的职业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着差距。一方面是教育领域中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亟待提升;另一方面是产业领域中企业为了规避“搭便车”行为,放弃企业培训职责,转而从市场上高薪挖人。这样,学校与企业、教育界与产业界处于“培养人”与“使用人”的相对割裂、孤立状态。要想化解职业能力培养难题,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
第一,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的落脚点是个体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职业能力培养是解决“生存之道与发展之道”的连续体,无论对个体还是企业而言,均体现了人力资本积累。职业能力培养要贯穿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要注意夯实通用能力的基础作用,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满足其将要从事某职业活动的特殊需要,解决眼前生存问题;还要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确保个体获得应对职业世界动态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职业变更或劳动组织变化时能顺利实现原有能力的迁移。众多拥有职业生涯能力的个体构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因此,共同的利益诉求要求产业界与教育界、企业与学校结成共同体,致力于职业能力培养。
第二,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是基于工作场所的实践活动。情境理性理论认为,人的理性总是嵌入具体情境并随情境变化而变化的,先验、抽象、普适的理性是不存在的。情境理性最讲究的就是学习者之间以一种理解对方的态度进行充分的对话和交流,不断丰富个人“局部时空的知识”。因此,以经验、能力为基础的“know how”(知道怎么做)、以特定关系为基础的“know who”(知道是谁)两类经验型知识,需要通过工作场所的实践与人际互动来获得。将知识、技能学习放置于真实或仿真的工作情境中,个体如专家、师傅一般进行思考与实践,获得对知识、技能的直接经验,通过实践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并在工作情境中,个体形成职业认同感以及热爱劳动的价值观。这种工作场所的提供需要产业界与教育界的通力合作,产业界或者通过提供企业实地考察学习的形式,使个体获得工厂师傅指导下的实习、实践;或者通过为学校提供实践设备、技术指导等方式,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第三,构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体系来推进职业能力建设。一是加强职业能力标准建设。在人力资源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联合行业、企业与教育领域专家共同制定职业技能标准,确保个体获得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并拥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行业企业参与能够确保技能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以标准建设引领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与教学改进。二是加强职业能力评价与认证制度建设。产教协同构建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实行社会第三方组织参与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以及评价开展;实行“1+X”(X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制度建设并严格落实,引导个体逐步取得更高一级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四,构建实践共同体,推进职业能力培养的管理体制改革。在职业教育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引入治理理念,突破政府与职业院校的管理垄断地位,将职业能力建设相关主体纳入治理主体范畴;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构建行业、企业、社会组织、政府部门、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职业能力实践共同体。各主体之间是一种新型平等关系,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共同决定职业能力建设的相关事宜。目前,在社会经济组织参与职业能力建设不积极的情形下,尤其强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庞世俊.职业教育视域中的职业能力培养[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技工荒成掣肘”,呼唤大国工匠“高薪时代”[EB/OL].(2018-5-31)[2019-04-24].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31/c_1122917466.htm.
[3]张翼,周美霖.中国劳动生产率提升:增速快但不容歇脚[N].光明日报,2016-09-18(2).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