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

2019-07-08 03:48朱荣辉
教育界·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困惑学法体验

朱荣辉

【摘要】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就要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预情、学法、困惑、体验等。让我们从关注学生开始,到关注学生结束。在这个不断反复关注的过程中,让他们爱上数学,爱上学习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生本学习;预情;学法;困惑;体验

“生本学习”,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创建积极、愉悦、高效的理想课堂,它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中“生本学习”,就是要关注学生的预情、学法、困惑、体验等,这样的关注彰显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习真正发生。

一、关注学生的预情,做到有“据”可依

“预情”就是指教师对学生课前相关情况的了解。笔者在教学“方程”时,由于是借班上课,再加上当时学生的身边没有现成的五年级下册书本。于是笔者复印了五年级下册数学书上的相关内容。在熟悉学生时,我把相关的复印纸发给了学生。

经过大约十分钟的预习,我做了一个测试。

(一)请选择,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后面打“√”。

1.你认识天平吗?    认识( )       不认识( )

2. 2+5=7( )      9+5=15( )      X+5=26( )

3.你知道什么是方程吗?知道( )    不知道( )

4.你能写出一个方程吗?( )

(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一本笔记本x元,买6本一共( )元。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y千米,2.5小时行( )千米。

3.儿子藏书z本,爸爸藏书是儿子的3倍,爸爸藏书( )本。

4.某彩电,原价x元,元旦期间优惠了116元,现价( )元。

从教学前测看,约有90%的学生认识了天平,并了解其使用方法;约有60%的学生认识等式;约有35%的学生听说过方程;约有10%的学生能写出方程;85%的学生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方程是代数的开始,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只是有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经验。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掌握情况良好,有利于本节课中用“方程表示相关的数量关系”的学习。因此在预习中笔者夹带了相关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练习题。

借班上课,不同于在本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并不是十分的熟悉。笔者所要上的这个班级的学生非常特殊,他们的父母都是农民工,而且来自全国多个民族,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基础自然也就会参差不齐。这就有必要进行了解。对于上课者来说,不但要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还有必要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在我的想象中,原本他们应该是一群性格内向的孩子,上课应该都不敢讲话。可当我走近他们时,一切与我的想象差距很大。长期漂流的生活让他们养成了好动的习惯,好多的孩子都无法坐正,总是在位置上摇晃,讲话没有规矩。当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时,迅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师生交流后让学生趴在桌上休息,让每一个学生都静下心来。这也为后来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因此,课前预情的掌控,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的预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预习情况、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地区差异等,这些都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真正发生的前提。只有关注学生的预情,在课堂中才能做到有“据”可依。

二、关注学生的学法,做到有“法”可行

斯宾塞说,教育应该尽量鼓励个人的发展。教师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方程是代数的开始,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课本上解释方程的意义就一句话“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如果让学生死扣住这个意义,这节课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如何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经验来探索出方程这一类式子,从而理解方程的含义。笔者作了如下的设计。

教师通过天平图让学生用式子表示出不同天平图的状态,也就得到了如下式子(课前制作成可以移动的板子):

20+30=50   50<100    50+50=100    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2X=200

师:同学们,看着这么多的式子,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比较乱,要进行整理一下。

师:怎么整理?

生:把它們分类。

师:既然是分类,就要有一定标准,请大家思考一下,你准备按什么标准分类,分成几类?

一分钟的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笔者行间巡视与学生一起讨论。

五分钟后,小组汇报。笔者没有让学生口头汇报,而是让小组内的两名学生到前面来移动小板子,一边移动一边叙述分类的方法。

同学们按“等式”和“未知数”将式子分成两类后,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它们当中有这样:X+50=150、X+X=200、2X=200三个式子是相同的。 因此教师让学生给这样的式子起名。由于有预习的基础,学生起名为“方程”。

“方程”的得出过程,是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来表示出不同天平图的平衡状态。当众多的式子出现时,学生产生整理的需求,笔者顺理成章地让学生分类整理,从而得出在不同的分类中含有相同的式子,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一概念。

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经验、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都为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做到了有“法”可行。

三、关注学生的困惑,做到有“章”可按

“方程”这一知识在小学阶段不是一个新的知识,只不过在当时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指出来。在一年级时的8+(  )=10,三年级时的 □□÷3=23这些就是方程。在学习前和学习中学生分别写出含有x、y、a、z、n、□、△等的方程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产生了学习的困惑。

师:同学们,我们含x、y、a的等式是方程,含n、□、△的等式是方程,在我国古代还有用汉字表示的方程,这样的表示方法给我们的交流就带来了不便。我们怎么办呢?(让学生产生困惑)

师:这时有一位数学家说话了。

出示:三百多年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提倡用字母x、y、z这三个字母作为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整个过程中,教师把“方程”的前世今生交代得非常清楚 ,也为后面学生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课上,当“方程”的概念出现时,笔者出现了一年级、三年级时的方程模型,让学生一下子了解了原来方程不是今天才学的,我们在一年级就学了。只不过当时没有叫“方程”。当多种未知数出现时笔者用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的研究来做阐述,为今后方程未知数的统一作了规定。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真正地参与了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方程”的前世出现时,学生一下子了解了,原来我们以前就学过了,原来知识是相通的,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知识好简单啊!

因此,作为教师要认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当教师从学生这个学情的角度来巧妙设计学习过程,会让学生知道,知识是可以有“章”可按的。

四、关注学生的体验,做到有“验”可证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会根据知识的呈现产生不同的学习的体验。在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时,有这样一组题:

(1)

(2)每杯果汁x毫升,3杯果汁共300毫升。

(3)儿子藏书x本,爸爸藏书是儿子的3倍,爸爸藏书300本。

(4) 汽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3小时行驶300千米。

当同学们列出的方程发现都是3x=300时,他们会非常自然地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巧合还是背后隐含着一定的关系呢?这些体验的产生,会让他们对接下来的探究产生兴趣。通过讨论探究后,他们发现原来这四道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三个x的和是300”这样一个相等关系。进而让他们体验到只要相等关系相同,就可以列出相同的方程。当学生体验到这样的关系后,笔者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一个问题也列出“3x=30”这个方程。多名学生找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他们体验到了原来“方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因此,我们在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时,要充分利用好当时的這种体验,才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验”可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如果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必然要做到以生为本,创造“生本学习”的课堂。让我们从关注学生开始,到关注学生结束。在这个不断反复关注的过程中,让他们爱上数学,爱上学习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猜你喜欢
困惑学法体验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