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抓住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两个关键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促进小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在阐述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要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读写结合教学法在提升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进行实践探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作者简介:陈杏,广东省珠海市香山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广东 珠海 519000 )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1-0028-02
小学语文教学从重学习结果向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从注重知识灌输到注重实现知识、方法、情感价值三维目标的实现,再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提出,语文学科教育在教学方法和育人理念都在不断优化。作为教师,应紧跟教育革新趋势,以育人为核心,围绕教学目标,认真钻研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自此学界和教育界对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大量深入的探究并进行教学实践。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探索是落实新时期我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和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运用方式及其品格,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具体来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分为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内容。
学会正确运用语言和文字是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并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可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而有效地运用汉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正确使用语言和文字是语文学科特有的素养,也是提升其他学科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从教学实践来看,“读”和“写”占比较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从读写结合入手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结合目前小学语文学习的现状,采用读写结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十分必要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话和写作一直都是学习的重难点,很多学生都存在“下笔难”“记流水账”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将读写结合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写之前,学会读,在读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再将思考的结果落于笔尖,这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写话、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将写作与阅读相结合还可以深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将读写结合教学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提升,并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以读促写,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能使阅读材料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本阅读能力。阅读和写作是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在学生完成文本阅读后,将相关图片用PPT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内容和展示的图片,完成写话练习。在学生完成第二自然段的阅读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将小蝌蚪遇见鲤鱼阿姨的图片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将对应的图片信息写下来。在写话练习的引导下,学生同步进行了阅读与写作练习,在阅读、观看、表达、写作的练习过程中实现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
2. 读写结合,促进思维发散与能力提升。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以便在语言实践中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提升,使个性化思考更具有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问题引导、情景创设等方法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提供机会。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小马过河》一课时,阅读文本结尾处,小马妈妈的话:“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是整篇课文中最具有教育意义,也是最容易引起学生思维发散的句子,因此,教师在对这一句话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如“听到小马妈妈的话,小马会怎么做呢?”“小马妈妈的话让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和小马一样的困扰?你是怎么解决的?”……通过逐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在讨论交流环节,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短文的形式将自己本课的学习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3. 创设情境,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采用读写结合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进行培养。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在教学导入环节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感受秋雨,在学生阅读《秋天的雨》时,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秋雨的浪漫与美好,再鼓励学生结合阅读文本内容,以“秋天的雨”为主题进行仿写。
4. 恰当融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例如,《传统节日》一课的教学涉及了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等,在对这些传统节日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为主题,写一写自己是如何欢度佳节的。如果学生喜欢的是春节,就可以在写话练习中将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内容写下来,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培养文化素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万莺燕.基于文体基于学段选择最适合的“点”——不同文体在中高年段中“读写结合”教学内容的开发[J].语文知识,2016,(22).
[2] 刘燕清.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4).
[3] 陶凌,王柏松,王俊杰,菅艳刚.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语文智慧教育案例研究——以《趣味正音字》一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Z3).
責任编辑 曾轶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