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类试题类型分析与备考策略

2019-07-04 01:34宁夏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9年3期
关键词:历史事实史实史学

宁夏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方案更注重了对学生史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的能力。而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当中,史学理论类试题出现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备考中应关注史学理论类试题,完善自身史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命题特点,适应考向要求,以指导学生的复习。

对于三轮临考复习而言,学生对基本的史学理论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试题的解答策略还不太清楚,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一阶段应通过分析已考的试题类型进一步明确考查方向,查缺补漏,使学生适应高考试题的要求。笔者结合三轮复习特点,谈谈如何应对史学理论类试题。

一、近三年全国卷史学理论类试题统计与分析

表1

二、试题类型与考向分析

(一)对历史史实叙述的理解及史料真实性的判断

1.考向分析

历史史实的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其重要功能在于对史实的“传递”,这样就使得历史史实的叙述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即历史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历史史实不等同于历史事实”。对于高考试题考查而言,利用相关史学理论对历史史实叙述进行理解有助于学生判断史料的真实性。

2.备考策略

在三轮复习中,教师应注意对历史史实叙述理解角度的训练。教师应帮助学生厘清历史理解的选择性偏差、倾向性偏差和诠释性偏差之间的区别。选择性偏差主要指试题中呈现的材料不能还原历史事实,比较片面;倾向性偏差往往是因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目的或者受政治态度和立场的影响,导致同一历史事实出现截然不同的说法,对理解产生障碍。诠释性偏差则是撰史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对历史事实作出解释,主观性较强。教师应通过区分让学生提高对试题中历史材料的辨识度,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合理解释,科学解题,从而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

3.临考原创试题巩固

例1.表2是不同史籍关于宋代某一现象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D)

表2

A.占城在朝贡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B.宋代均给予朝贡国丰厚回报

C.海上丝绸之路推动贸易范围扩大

D.香料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物品

【解题思路】本题结合宋代的时代背景进行判断,三则史料中无论民间贸易还是贡赐贸易,均提及香料,可得出香料在宋代对外贸易中有一定的地位,故D项正确;根据题目,两则材料提及占城与宋代的朝贡贸易,但无法体现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排除;材料中只有一处提及宋代给予朝贡国回报,故B项排除;C项内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二)对史料各种类别和学术价值的判断

1.考向分析

这类试题在选项设置上,首先凸显出对于史料各种类别、概念的考查;其次,通过对选项之间不同形式史料的对比,考查学生对其学术价值的判断,从而对史料或者观点得出客观合理的历史结论,接近历史的客观事实。

2.备考策略

首先,教师要进一步对史料的多种类型进行归类,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史料的特征。史料可以从表现形式和学术价值方面进行整体区分,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和民俗传说等,学术价值方面可分为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官方记载和民间记载,国内和国外以及不同时期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记载等。

其次,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不同类别史料进行判断。从史料的信度而言,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优于间接史料(第二手史料),官方史料优于民间史料等等;从史料的鉴别来看,要善于从时间、背景等维度对史料的真伪和价值进行考查;从史料的运用出发,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类别的史料,不武断、不盲从,避免绝对化,例如:实物史料承载的历史信息更为真实、准确,文字史料则更为明确,所以在复习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多角度把握影响史料学术价值的因素,帮助学生学会相互释证、综合分析、客观认识,从而不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3.临考原创试题巩固

例2.史学界对“禹治水是否可信”长期持有争论,顾颉刚认为:“禹是神话人物,治水在其时代不是人力所能。”李学勤则认为:“虽带有神话色彩,但根据部分西周出土文物看出禹治水有一定的史实依据。”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技术的进步,学者对禹治水越来越倾向确有其事,材料表明了 (B)

A.技术进步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B.考古发掘可一定程度印证传说

C.神话传说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D.历史文献与传说应该相互印证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史料类别的判断和分析。结合题意可知,考古发掘技术进步,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禹治水的真实性,故B项正确;技术进步是研究手段的更新,与研究的视角无关,故A项排除;神话传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真实,故C项排除;历史文献不一定要与神话传说相互印证,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三)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评价)的辨析

1.考向分析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正确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评价),众所周知,历史史实应该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叙述,不带个人的主观色彩,客观性是第一位的。而历史解释(评价)往往带有个人的主观判断,主观性较强。此类试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针对同一历史事件呈现多种史料或者观点、评价,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辨析,从而得出客观合理的历史结论。

2.备考策略

对于历史史实、解释(评价)的辨析,是史学理论素养的基本内容。首先,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时空观念,时间变化、空间演进是判断历史史实、解释的标尺,通过具体定位来判定史料的真伪;其次,对于多重史料要尽心甄别,学会相互印证,得出客观历史结论。

3.临考原创试题巩固

例3.表3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对李鸿章形象的历史叙述,这反映出(A)

表3

A.时代立场不同对历史解释产生影响

B.历史叙述都是根据历史事实

C.不同历史叙述彰显历史事实多样性

D.历史事实都依赖于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解释的辨析。结合题意可知,不同时期由于时代不同,研究者的立场、观点受时代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因此对历史解释也会产生影响,故A项正确;历史叙述一般会带有主观色彩,会有片面性或者夸大等因素,不一定都是根据历史事实,故B项排除;历史事实多样性说法错误,故C项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四)依托于相关历史史实,运用相关史学理论进行探究

1.考向分析

历史史实的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这类试题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如何根据史学理论的方法要点来正确理解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从而具体判断史料的真实性和学术价值,最终得出客观的历史结论,可以说是对史学理论的综合考查。同时,这类试题一般以具体历史史实背景为依托,附带考查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备考策略

对于史学理论类试题,教师在备考过程中,应首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材料中的历史史实的叙述,总结材料所表达的核心内容,对应已有的知识点;其次,指导学生运用相关史学理论对材料进行分析,结合材料的核心内容,既得出符合材料的史实叙述,又得出全面、客观的历史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历史核心素养的能力,形成逻辑有序、全面客观的解题思维。

3.临考原创试题巩固

例4.下列选项中历史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C)

表4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相关史学理论的运用。结合题意可知,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目的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其积极参加抗日,故C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确定了协定关税的内容,中国的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从根本上否定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并未铲除封建制度,故B项错误;结合题意,D项历史史实仅描写上海一处,不能得出外语学习成为整个中国近代社会潮流的结论,故排除。

猜你喜欢
历史事实史实史学
扬雄的蚕丛说与史学价值
档案的源、流及相关史实辨析——以清末民初东蒙史事为例
论历史事实与文学表达的关联性
“历史理解”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西方史学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学”部分纠缪
唐宋时代的科举与党争——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中的史实问题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有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的教学反思
“贵族政治”与“君主独裁”
——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中的史实问题